繁体简体

春来远山“魔豆”香——一杯咖啡里的山乡巨变

华夏经纬网 > 新闻 > 大陆新闻 > 社会综合      2022-03-24 13:44:55

  新华社昆明3月24日电 题:春来远山“魔豆”香——一杯咖啡里的山乡巨变

  新华社记者吉哲鹏、杨静  

  云南普洱市思茅区南屏镇大开河村的村民在采摘咖啡果(2月23日摄)。新华社记者 陈欣波 摄

  以茶马古道、野生古茶树和普洱茶闻名的云南省普洱市,近年来成为我国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咖啡产区,“浓而不苦、香而不烈、略带果酸”的独特风味,触动着世界的味蕾。

  春光似海,山林青翠,一颗颗果实压弯了枝头。农业有特色,群众生活才有起色,随着全产业链的健全完善,小小咖啡豆释放山乡巨变动能。  

  这是2月22日在云南普洱市一家咖啡生产企业内拍摄的新收购并准备进行处理的咖啡鲜果。新华社记者 陈欣波 摄

  普洱茶乡崛起“中国咖啡之都”

  相比茶叶,咖啡在普洱市的种植历史要短得多。北回归线穿境而过,热区面积广阔,有充足的降水、良好的生态,是适宜咖啡生长的“黄金地带”。

  在改革开放初期,普洱市仅零星种植百余亩咖啡。20世纪80年代末,当地把咖啡作为调整产业结构、农民增收致富的优势骨干产业。  

  拼版照片:上图为村民在云南普洱市思茅区小凹子咖啡庄园内进行咖啡育苗(资料照片,1997年摄);下图为咖啡师(左)在云南普洱市思茅区小凹子咖啡庄园内制作咖啡(新华社记者陈欣波2月22日摄)。新华社发

  近年来,从每年的11月到次年3月底,果实累累的咖啡种植园成为山区的靓丽风景,满载咖啡豆的货车在收购站和种植园之间穿梭。

  随着种植面积增加、产量提高,2012年中国果品流通协会授予普洱“中国咖啡之都”称号。

  党的十八大以来,普洱发力咖啡种植、研发、加工、销售、仓储等全产业链,专门设立市、县两级咖啡产业管理部门,率先在全国启动咖啡生豆目标价格保险,大力培育咖啡企业。

  种植标准和国际接轨。普洱市有30余万亩咖啡获得雀巢认证,10万余亩咖啡获得星巴克认证,2.8万亩咖啡获得有机认证,2万余亩咖啡获得雨林联盟认证。  

  80岁的高级农艺师廖秀桂(左一)在云南普洱市思茅区小凹子咖啡庄园内向两名游客做介绍(2月22日摄)。新华社记者 陈欣波 摄

  国家咖啡检测重点实验室、云南农业大学热带作物学院……普洱成为全国咖啡科研、教学、服务保障机构集中的地方。

  “我们还建设了国际性咖啡交易平台和产业服务平台,持续向全球发布咖啡价格指数,目前累计完成商业咖啡豆交易量13万吨。”普洱市茶叶和咖啡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王永刚说。  

  在云南普洱爱伲庄园咖啡有限公司内,工作人员在烘焙豆生产线上忙碌(2月22日摄)。新华社记者 陈欣波 摄

  一批本土企业脱颖而出。在普洱爱伲庄园咖啡有限公司,挂耳包、烘焙豆生产线一片忙碌;在普洱昕艺咖啡馆,创业者施艺昕精心挑选的本地咖啡豆广受好评。“这是一种口感审美,我想让更多的人通过味蕾来感受远山的味道。”她说。

  统计显示,云南已成为我国咖啡种植第一大省。2021年普洱咖啡种植面积达66.8万亩、产量4.6万吨,是全国咖啡产量、产值最高的地市,还带动缅甸、老挝等周边国家种植咖啡30余万亩。  

  游客在云南普洱市思茅区小凹子咖啡庄园内品尝咖啡(2月22日摄)。新华社记者 陈欣波 摄

  一粒“魔豆”推动乡村振兴

  如今,“Puer”不仅仅是普洱茶的专属名词,还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全球咖啡爱好者的视野里。

  这是一粒边疆民族地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的“魔豆”。在多种因素影响下,云南咖啡迎来新一轮市场风口。“去年至今,云南阿拉比卡咖啡豆收购价涨至每公斤30多元,在农民增收致富中的作用愈加显著。2021年,普洱咖农来自咖啡的人均收入达4175元。”王永刚说。  

  这是云南普洱市思茅区一家企业的咖啡晒场,工作人员在翻晒咖啡(资料图片)。新华社发

  在普洱市孟连县,去年冬天至今,咖啡产业为包括拉祜族、佤族等直过民族在内的当地群众增加收入1.5亿元。

  “我家种了18亩咖啡,现在价格好,每公斤鲜果卖到4.7元。”孟连县勐马镇帕亮村拉祜族脱贫群众娜努说,目前咖啡鲜果已经卖了4万多元,地里的还能卖到3万元左右。

  近年来,不少返乡创业者、部队退伍老兵、大学毕业生因为咖啡扎根山乡。

  沿着蜿蜒的山路一路前行,经过森林、小河后,就到了普洱市思茅区野鸭塘河谷咖啡庄园。去年9月,“90后”杨鸿简辞去工作,决心依托咖啡园打造咖旅融合的农庄。

  “现在交通、物流、网络都很发达,我想通过咖啡,让家乡的物产走出大山。”正在修剪咖啡树的杨鸿简说。

  咖啡豆虽小,却是重要的国际大宗商品。在大山里,咖啡种植户用手机查询国际咖啡期货价、当地企业收购价,创立合作社打造自己的品牌。

  设立在普洱的云南国际咖啡交易中心负责人刘海峰最近忙着筹办第10届普洱咖啡生豆大赛。“生豆大赛让好豆子脱颖而出,也让农户增强‘好豆好价’的市场意识。”刘海峰说,今年已收到120组参赛豆,创历史新高。

  咖香满园向未来

  前不久,雀巢的产品创新团队把各具特色的云南咖啡豆推向市场,其中大部分来自普洱市澜沧、孟连、思茅等地。早在1992年,雀巢就在普洱成立了咖啡农艺服务部。

  “中国食品行业的需求一直在升级,咖啡市场也不例外。”普洱雀巢咖啡中心总经理王海说。

  不只是雀巢,近年来星巴克等企业也先后推出多款云南咖啡产品,这股强劲的“咖啡热”是疫情之下中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市场包容开放的真实写照。

  “风·朝雨”“雅·邦彦”“颂·其琛”……在普洱市思茅区南屏镇曼歇坝村,门面不大的奥莱咖啡店布局讲究,店内“风、雅、颂”国风系列咖啡让人眼前一亮。

  “以往公司每年要出口6000多吨咖啡豆。从去年开始,我们的豆子全部转为国内销售,订单都已经排满了,还开发出这些烘焙豆产品。”普洱奥莱咖啡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春宏说,日益增长的需求和充满想象力的待开发空间,就是最大的产业风口。

  面对长期处于原料供应端的短板,普洱正改造中低产咖啡园,引进精深加工企业,发展咖旅融合产业。

  思茅区南屏镇大开河村种植了1万余亩咖啡,240多户村民都是咖农。近年来,随着“咖二代”华润梅的回归,村里的有机精品咖啡事业风生水起,特色农业庄园稳步推进,去年村民人均年收入达1.84万元。

  “我们合作社精品咖啡豆年产量50多吨,每公斤价格在60元左右,告别了‘一公斤咖啡豆换不来一杯咖啡’的历史。”华润梅说。

  山上咖啡红,杯中咖啡香。

  早春三月,阳光明媚,群山环抱中的普洱市思茅区小凹子咖啡庄园里传来欢声笑语。去年至今,已有2万多名咖啡爱好者循香至此。

  80岁的高级农艺师廖秀桂花了20多年时间,利用300多亩荒坡建成这座特色咖啡园。“与其说普洱发展了咖啡产业,不如说是改革开放造就了普洱咖啡。未来,不管是咖啡还是其他作物,都将在我国经济发展新格局中拥抱更多机遇、释放更多光彩!”廖秀桂说。



责任编辑:袁丹华
热门评论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