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承德农民李铜自费创建“承平宁抗日战争纪念馆”

华夏经纬网 > 军事 > 军史钩沉      2022-05-13 16:09:29

  河北省承德县农民李铜自费创建“承平宁抗日战争纪念馆”——

  守护永恒的红色记忆

  ■杨 振 梁世芳  

李铜为学生讲述照片背后的抗日故事。李显富摄

  “70多年了,烈士的遗骨不知道还能不能找得到?”初夏的神仙洞沟,山花烂漫,满目青翠。河北省承德县农民李铜已记不清是第几次来山林里寻找抗战烈士遗骸了。

  这片山梁位于他的家乡、承平宁抗日根据地五道河乡建厂沟村。1943年,党组织在承(德)平(泉)宁(城)地区成立联合县,率领根据地军民抗击日伪军。这里曾发生过多场激烈的战斗,许多英烈血染这片热土。

  出于对先烈的敬仰,2010年,李铜在神仙洞沟山脚下立起一座“承平宁抗战纪念碑”。“光立碑不够,还要建纪念馆,让更多人铭记承平宁抗战历史!”随后,李铜在当地林场的大力支持下,用近10年的时间,自费筹建“承平宁抗日战争纪念馆”。

  纪念馆依山而建,庄严肃穆。走进院落,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座8米高的“承平宁抗战纪念碑”,两旁是包文胜、高桥等4位烈士的雕塑。

  “1943年春,敌人重兵包围了建厂沟村,时任承平宁武工队第一中队队长的包文胜率队与敌人拼杀,终因寡不敌众,包括包文胜在内的40名战士壮烈牺牲。”李铜介绍:“高桥是承平宁联合县三区队长,1944年3月29日在宁城西部山区与日伪军作战时壮烈牺牲。”

  纪念馆展厅两侧墙壁上图文并茂地介绍了承平宁军民英勇抗击日军的历史。展柜里,有序摆放着八路军使用过的大刀、药碾子、黑砂碗,承平宁县政府使用过的办公桌椅等,一件件文物无言地诉说着70多年前那段烽火岁月。

  放在展柜上的一个石杵吸引了笔者的目光。“我给一个农户修门窗时听说,侵华日军曾用石杵打死一个刘姓农民,那个石杵还在他孙子家。”李铜说,自己先后6趟去往刘姓后人家中,反复解释“保存好这些物件就是留下日军犯下的罪行”。最后,死者的孙子才含泪把石杵赠送给纪念馆。

  纪念馆的另一侧显眼位置摆放着一个1米高的黝黑树根。这也是李铜心中的“镇馆之宝”。“1943年对日伪军的一场战斗中,一位战士中枪后倚靠着这棵百年老树牺牲。后来,人们发现烈士遗骸时,枪已经锈蚀,枪托已经糟朽,但烈士手指骨依然紧扣在扳机上面!”李铜介绍,由于年代久远,始终没有找到故事中这位战士的遗骸。于是,他就把这截树根搬回纪念馆。“也算是对烈士的一种哀思寄托吧。”李铜遗憾地说。

  据介绍,纪念馆自开放以来,吸引近20万人次前来参观。2021年7月1日,承德县200多名党员干部专程到纪念馆过党日活动,重温党的百年历史。听着李铜讲述一场场扣人心弦的战斗,看着先烈们战争年代使用过的一件件物品,大家感慨万千,“感觉在跟先烈跨时空对话”,夸赞李铜“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铭记是为了更好地传承。我自费建纪念馆,实行免费参观,就是要让更多人铭记那段抗战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李铜自豪地告诉笔者,2020年,承德市将“承平宁抗日战争纪念馆”挂牌为国防教育基地,承德县人武部也将纪念馆确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组织民兵参观学习。

作者:杨 振 梁世芳
文章来源:中国军网-中国国防报
责任编辑:唐诗絮
军情热议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