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蔡裕明(台湾实践大学副教授)
澳洲将于5月21日举行联邦大选,现任总理莫里森所属的保守派,由自由党与国家党组成的执政联盟力拼连任,而在野的工党民调一路领先至超过8%,如无意外几乎可称是笃定当选。
早在选举开跑之前,莫里森政府就为了掩饰其在内政的严重问题,不断抛出无谓的国安议题对中国进行无止尽的批判,甚至介入与澳洲并无直接关系的台海问题。去年10月自由党参议员阿贝兹公开声称让澳洲推翻一中原则,和台湾地区“建交”,说澳洲有“义务”在中国大陆对台发动军事行动时“保护台湾”。
为了挽救内政失分执政而引起民众极度不满的现况,联盟频频炒作国安议题企图转移目标,更努力在各种宣传,以及最近的莫里森与工党领袖候选人阿尔巴尼斯的辩论会上,企图塑造工党“对中国软弱”的形象。然而就在选前的节骨眼上,所罗门群岛总理索加瓦雷承认与中国签署安全合作框架协议,等于是直接打了莫里森政府一巴掌。
对中政策并非唯一重要的议题
那么对中国政策在这届大选会扮演什么角色呢?
澳洲雪梨科技大学(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ydney)对全澳洲2000人进行民调,有40%的受访者表示,澳洲政府的对中政策将是影响他们投票的议题。澳洲民众确实对澳洲的安全环境发生变化的事实更为重视,也在一定的程度上有心理准备,由民调可见选民普遍支持增加国防开支。
但是民调数字也显示,选民对两大党的中澳关系印象分数,其实差不多。民众已经不再如以往那样认为保守势力是应对安全挑战的绝对最佳选项了。更有趣的是,最近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在处理与中国的关系上,民众认为相信工党比莫里森政府更有能力。
对此刻澳洲民众来说,“生活费用”等攸关自身钱包的民生问题,恐怕才是更切身的议题。疫情和俄乌战争影响导致物价飙涨,澳州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年增率达5.1%。而澳洲近年来反复经历森林火灾和水灾,再加上会加剧温室效应的煤炭业是澳洲重要经济引擎之一,能源和环保政策备受关注。澳洲已经逐步走出疫情,莫里森在内政上几乎毫无建树,期待经济复苏的澳洲民众不免怀疑这时候该不该换人做做看,外交自然不会是选战最重要的议题。
莫里森任内招致的批评声浪,包括他对导致24人丧生、数千人无家可归的野火的处理方式,以及面对新冠肺炎疫苗及快筛短缺采取的因应措施。澳洲选民倾向认为工党在健康、教育和社会服务方面更有作为。
过度炒作《中所安全协议》
面对持续落后的支持率,已经在中国与所罗门群岛的一纸安全协议在外交上跌了重重的一跤的莫里森政府,也不得不孤注一掷,继续以此协议炒作“中国在区域问题造成的威胁”。
然而,中所的安全协议带给澳洲多少真正的安全挑战,取决于它会演变成什么。目前中所都否认有建立军事基地的意图,加上所罗门群岛自身的政治局势非常混乱,以至于澳洲好几年都必须派驻维和部队协助平息动乱,从这一纸安全协议到达建立军事基地的困难度极高。以目前的条件分析,中所的安全协议确实是莫里森政府在其所重视的外交与国防议题上的惨败,但要延伸到“中国将建立军事基地”的推测是莫里森政府与媒体的过度炒作。
美澳两国对太平洋群岛国家的态度,在这次协议中被批评最多,因为他们枉顾当地的声音。对包括所罗门群岛在内的太平洋岛国而言,气候变迁才是他们最担心的问题。莫里森政府在国际会议上并没有积极解决气候变迁的动作,也未对所国等低海拔国家做出任何承诺。澳洲执政联盟只表示若胜选,会持续巨额金援南太平洋群岛国家,又遭到民众强烈的批评。
观察2011年至2017年所罗门群岛接受援助情况,台湾排名第四,2019年所国官员却以压倒性票数通过与台湾断交,由此可见金援已非维持与太平洋岛国外交的唯一选项。莫里森政府并未从台所断交的例证反省,思考对策,只是一再抛出金援,无怪外交惨败并失去本国民众的支持。中国在太平洋地区的外交策略,则是打了漂亮的一仗。
工党或能缓解区域紧张
那么澳洲能否阻止中国在太平洋岛国扩大影响力呢?
中国作为一个主权国家,有权利像其他主权国家一样在海外拓展其影响力。所罗门群岛对中国的出口是对澳洲的72倍,对于与中国加深各种合作关系并不令人诧异。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许多主权国家认为增加与北京的接触符合它们的利益。如果澳洲试图阻止其他国家与中国的接触,不仅是轻视其他国家的主权,更将进一步损害堪培拉与北京的关系,而且有可能被该地区的其他国家视为无益的合作伙伴,让澳洲逐渐被边缘化。
从外交政策来看,澳洲两个主要政党似乎没有什么不同。虽然政权轮替不必然代表中澳关系就会出现转机,但已能确定莫里森政府连任不可能促进中澳破冰,反观工党并未采取不必要的强势敌对立场,较有可能为中澳之间寻求某种程度的改善空间,化解印太地区的日趋严重的对立,进而缓解台海等较为紧张的区域压力。澳洲民众对于中澳关系的期许,反映于持续拉开差距的大选民调中。
华夏经纬网专稿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华夏经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