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民改军”舰船:“米格尔·基思”号远征基地舰

华夏经纬网 > 军事 > 兵器大观 > 海战      2022-05-19 18:02:18

  “海上巨兽”还是“纸老虎”?

  ——“民改军”舰船的优与劣

  ■卢红波 贾静茹  

美军“米格尔·基思”号远征基地舰。

  3月28日至4月8日,美国和菲律宾举行“肩并肩”联合军事演习。演习中,一艘美军舰船格外引人瞩目,它就是服役未满一年的“米格尔·基思”号远征基地舰。作为吨位仅次于美军现役的核动力航母、目前全球最大的常规动力舰船,“米格尔·基思”号不是正规军舰,而是“民改军”舰船。

  “民改军”舰船,即由民用船只直接改造或者直接采取民用标准建造的军舰。军舰和民用船只,早先曾是一家。蒸汽轮船出现前,二者差距并不明显。近现代以来,随着科技发展和战争频发,军舰的指标要求提高,二者开始往不同方向发展,差距逐渐拉大,但功能并非完全互斥。美军远征基地舰,是近年发展的新舰种,该舰种以民用大型运输船改造而成,基本构造为双层扩展甲板,之间以立柱支撑,上层为飞行甲板,可搭载武装、运输直升机,下层为集装箱任务舱,可存储扫雷艇、快艇和武器弹药等,采用模块化技术实现多用途平台功能。美军作为军事大国,不乏航母建造技术,也不缺经费,依旧选择“民改军”舰船作为“海上巨兽”使用,可见“民改军”舰船有其独特优势。

  民用船只建造技术成熟。各国民用船企要想在全球市场获得竞争优势,必须尝试新兴技术,保持较快的技术革新速度。军舰要考虑作战可靠性,一般是新技术成熟后才广泛应用。此外,船企可以买卖除核心技术外的很多技术专利和工艺材料,有利于民船升级换代。军舰要考虑作战安全性和国防工业体系的独立性,基本是独立建造,升级换代较慢。全球能造排水量几万吨以上民船的船企不胜枚举,但能独立建造排水量几万吨航母的国家寥寥无几,二者技术难度天差地别。

  民用船只生产成本低廉。大型民船可在各国自由买卖,订单越多单船成本越低,生产线可不断档,薄利多销累积利润,从而形成订单增加、利润提升、技术革新、生产扩增的正向循环。军舰订单主要来自本国军队,数量少、成本高、利润低。航母、两栖攻击舰等大型战舰出于保密只能本国建造,服役期达几十年,战舰下水几乎意味着生产线暂停。以美军“米格尔·基思”号为例,9万吨的庞然大物造价仅为5亿多美元,而10万吨的“福特”号航母,造价高达130亿美元。

  “民改军”舰船服役周期短。据统计,各国“民改军”舰船如果由民船直接改造,仅半年即可形成战斗力,即使从零建造,一年时间也绰绰有余,战时更会成倍压缩时间。大型军舰的建造需要考虑抗毁性、安全性、机动性和环境适应性,以及舰上指挥、武备、动力等各作战分系统的有效整合,对一个国家船舶设计研发、产业工艺、材料研究生产等各方面能力要求极高,从建造到形成战斗力周期较长。目前全球驱逐舰和两栖攻击舰的建造周期约为2年,普通航母的建造周期长达7年至10年,造一艘航母的时间足够造出一支“民改军”舰队。

  “民改军”舰船使用方式灵活。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大量民船被各国改造成登陆舰、运输舰,辅助航母参战,活跃于各大海战场,发挥的作用不亚于正规军舰。步入21世纪,对于非战争军事行动和低烈度局部冲突来说,动用航母这种战略重器显然是大材小用,军费花销和官兵的战备压力也吃不消。“民改军”舰船则可以搭载不同任务模块,在热点地区进行军事威慑,使用灵活方便,从而腾出主力战舰运用在关键战略位置。

  “民改军”舰船虽有优点,但大量采用民船标准的优势也成为其劣势,为遂行作战任务带来巨大隐患。

  首先是防御力堪忧。当前,信息化条件下的海战呈现空、天、电、网、水面、水下多维一体,民船在建造时不必考虑自身防护问题,但“民改军”舰船走上战场这将会是致命伤。缺乏指挥控制,无法和前方、后方构建完整信息链路,无法和舰艇、潜艇、航空兵等部队有效协同;缺乏战场感知,红外、声呐、雷达、光电侦察能力弱,普通的电磁攻击就会使其成为“瞎子”和“聋子”;缺乏防御武备,即使装备便携式导弹,在面对水下潜艇、水面舰艇、空中战机的立体攻击时,毫无招架之力。“民改军”舰船上战场必须要靠护卫舰、驱逐舰,甚至航母作“保镖”才能确保自身安全,仅能在平时没有较大威胁的热点地区遂行非战争军事行动,在战时取得制海、制空权时作为二线力量参战,起到辅助保障的作用,去一线前出支援无异于自杀。去年10月,“米格尔·基思”号航行至冲绳附近海域,被海底火山碎石堵塞海水箱过滤器,丧失行动能力只得返港维修,脆弱性可见一斑。

  其次是抗毁性不足。民船航行环境较为安全,海况恶劣时可以停航规避,考虑到经济成本,航速通常为十几节,使用的钢材屈服强度一般是200兆帕至300兆帕,先天使用的材料和设计结构注定“民改军”舰船不会有较强的抗毁性,普通导弹的破坏力在其身上会成倍放大。1982年英阿马岛海战时,英国“民改军”临时航母“大西洋运送者”号,被阿根廷空军战机发射的“飞鱼”反舰导弹击中,连同14架战斗机和10架直升机葬身海底。军舰首要考虑的是生存,其次才是经济成本,航速普遍20余节,航母普通部位的用钢屈服强度就已达800兆帕,甲板、龙骨等关键位置要求更高,装备有空中、水面、水下进攻和防御武备,雷达、声呐、信息指控等战场感知设备,底舱设计防沉隔舱结构,只要没有被命中要害部位,即使进水短时间内也不会沉没。2000年,美军“科尔”号导弹驱逐舰左舷被恐怖分子炸出近十米的大洞也没有沉没,返港维修后仍继续服役。

  “民改军”舰船的出现并非偶然,是基于战争和科技发展的必然产物与应急之需,虽存在缺陷与隐患,但其成本低廉、建造周期短、使用灵活等优势,依旧值得关注。

文章来源:中国军网-中国国防报
责任编辑:唐诗絮
军情热议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