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两岸青年终将成为推动民族复兴和祖国统一进程的坚实力量

王鹏

王鹏,男,经济学博士,暨南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暨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暨南大学特区港澳经济研究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乡村振兴研究院、广东产业发展与粤港澳台区域合作研究中心、“一带一路”与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研究员。长期研究区域经济与产业经济,区域创新与技术创新,粤港澳台区域经济及发展问题等。

作者 王鹏

2022年海峡两岸交流交往的一件大事,即是近期在福建厦门召开的第十四届海峡论坛。7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参加海峡青年论坛的台湾青年回信,勉励两岸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携手打拼。总书记特别提到,要“让更多台湾青年了解大陆,同大陆青年同心同行、携手打拼,锲而不舍、驰而不息,让青春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进程中绽放异彩。”

海峡论坛是两岸民间交流合作的年度盛会,也是两岸同胞之间互诉亲情、共话桑麻的平台。近年来,祖国大陆在实习就业、文化教育、乡村振兴、社会治理、医疗卫生等领域久久为功,通过授牌设立海峡两岸青年就业创业基地和示范点、落实落细登陆就业同等待遇以及求学奖励政策、探索成立海峡两岸乡村融合发展试验区、出台“31条措施”“26条措施”及台胞在事业单位就业试点等政策,为台湾青年来大陆就业创业及发展提供了便捷高效的服务,使他们真切感知祖国发展成就和光明前景,愿意来、留得下、融得进。

今年也是两岸开启交流交往35周年。35年来,两岸人民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不断加强交流,深化融合发展,广泛汇聚共同迈向和平统一的磅礴力量。随着两岸关系不断向纵深发展,不仅可以彰显我国区域差异化发展、协同并进的发展理念,而且能让台湾青年不再束缚手脚,有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未来,台湾青年作为岛内社会、经济、政治等领域主力军,两岸和平发展和统一将会取决于他们的思想行为表现,两岸青年终将成为推动民族复兴和祖国统一进程的坚实力量。因此,继续做好台湾青年工作,携手构建两岸命运共同体将成为今后一段时期两岸交流交往的主要内容。

一是要优化两岸青年交流的模式和内容。针对当前两岸青年交流活动注重形式、交流模式和内容单一、交流覆盖面不广等现象,需要构建立体化、多方位、大覆盖面的交流平台,更加注重发展青年社团和已经制度化与品牌化的交流活动。通过创新交流模式和内容打破原有的交流框架,使两岸青年的交流不再受限于现有的交流模式,提供给两岸青年时间弹性更大、交流内容更广、交流层次更深的交流活动。同时,也要着重将两岸青年交流活动落实到每一个阶层,避免因为家庭原因、教育背景和社会环境等因素而不能参加交流活动的现象发生。通过支持社会组织、民间组织主动开展两岸交流,增加交流渠道,降低对官方组织的依赖性,从而让两岸青年交流活动更加常态化和固定化。

二是要继续扩大对台招生和教师互访交流活动。学校作为教育部门,在台湾青年构建国家认同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扩大对台招生,吸引更多台湾青年来大陆学习,有助于重新构建他们的历史观、民族观和国家观。大陆应该建立健全台湾青年学生赴大陆学习的制度机制,建立两岸高校学历共同认定机制,简化学生访学审批机制,提高两岸学生互访的主动性。两岸高校则需要通过深化教师互动交流,推动两岸学者就“两岸共同史”“两岸共同体”开展一系列的探讨研究活动,重塑在台教师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

三是要铸牢两岸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铸牢两岸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建台湾青年中华民族文化认同,能够借此加深两岸的认同感和凝聚感,增进两岸青年情谊。虽然两岸青年有着地理上的隔离,但在生活习惯、社会习俗、道德观念上都是同根同源,都来源于同一个中华文化,可以把两岸相似的文化关联作为文化工作的切入点,如闽南文化和台湾文化的共性,两岸一致认同的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两岸的语言文字互通等,进一步加深两岸青年同属一个民族的民族认同,构建起一个牢固的两岸中华民族共同体。

四是要巧用网络新媒体消除偏见。网络社交新媒体的高速发展对于做台湾青年工作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要巧用新媒体,与时俱进,发挥新媒体更快更广的宣传效应,加强对台湾青年的引导和教育。借助网络的透明度和公开程度,可以通过网络新媒体构建一个两岸信息交流平台,从社交媒体到视频媒体多方面向台湾青年传递全面正确的信息,分享改革开放的成果和普及两岸渊源深厚的关系。大陆也应该营造一个文明和谐的网络环境,让两岸青年可以通过网络合理交流意见,加深台湾青年对大陆的了解,化解和消除两岸青年存在的偏见。

五是要进一步落实惠台政策和发展红利。要持续推动台湾青年参与到两岸经济合作,获得大陆发展所带来的巨大机遇和收益,增加台湾青年对大陆的好感和归属感,让其自发的产生“我是中国人”的优越感。通过“一带一路”等共同发展倡议,带动台湾参与更多的国际商贸活动,使台湾的经济重新获得活力,减轻台湾岛内青年的工作和生活压力,转为支持两岸和平发展的各类活动。此外,需要打破两岸合作利益被大部分中间商和特定行业所垄断的现状,让发展红利切实惠及台湾的基层群众,尤其是获得台湾青年的认同。

六是要打造两岸青年共同生活圈。两岸在未来必然会走向统一,在此之前创造一个适合两岸居民共同生活的环境就显得尤为重要,可以提前找出两岸在党派、法律、管理制度上的矛盾,并制定相关的规章政策去解决。两岸青年通过生活中的接触和交流获得的友谊情感是构建“我群认同”的重要影响因素,当台湾青年深度融入到大陆生活,他们对大陆的深厚情谊就会打破在台湾岛内形成的“他群”意识,建立起“我群认同”。随着两岸青年的生活圈子不断重叠和影响,台湾青年的中国认同将重新构建起来。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峡青年论坛的回信不仅体现了对台湾青年的亲切关怀,更是将祖国和民族的前途寄托在两岸青年人身上,给两岸广大青年带来莫大鼓舞,必将激励两岸青年同心同行、携手打拼。深化两岸融合发展,契合两岸同胞共同心愿,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必由之路。我们也相信,有强大祖国做依靠,台湾同胞的民生福祉才会更好,发展空间才会更大,更多台湾青年才愿意来大陆追梦、筑梦、圆梦。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台湾青年一定能携手大陆青年共担历史责任,锲而不舍、驰而不息,让青春在民族复兴和祖国统一的伟大进程中绽放异彩, 作出无愧于这个时代的新贡献。

 

(作者:王鹏,暨南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暨南大学台湾经济研究所、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本文系暨南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资助项目“推动两岸和平发展的制度政策与台湾青年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JDGTT202118)、广东省青少年研究重点课题“港澳台侨青年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路径创新与实践探索”(2021WT01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华夏经纬网专稿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责任编辑:左秋子

华夏经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