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9月27日电 (记者 李京泽)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51届会议召开期间,由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主办、中央民族大学承办的“以人民为中心:当代中国人权观的价值遵循”主题边会于26日在北京举行。
与会学者普遍认为,当代中国人权观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人民性一直贯穿于中国人权实践。
9月26日,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51届会议召开期间,由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主办、中央民族大学承办的“以人民为中心:当代中国人权观的价值遵循”主题边会在北京举行。 中新社记者 蒋启明 摄
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左锋指出,在推动中国人权事业发展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充分发挥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人民真正成了中国人权事业的建设者和各项权利的享有者。
中央民族大学校长郭广生认为,当代中国人权观强调人民的中心地位,指向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随着国家的富强、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权这一人类社会的自我期许不再是虚无缥缈的愿景,而不断成为现实。
正如中国外文局中东欧与中南亚传播中心俄罗斯籍专家亚历山大·库比什金所说,不同的生活背景和文化历史决定了各国对人权内涵与表现形式的不同理解。在谈及人权观时,与会专家并不讳言中西方之间存在的诸多差异。
在集体人权与个人人权关系上,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李云龙认为,西方人权强调个人,认为人权的唯一主体是个人。当代中国人权观强调集体人权和个人人权的统一,主张既维护个人人权,也维护集体人权。
在对自由权的理解上,吉林大学人权研究中心副主任刘红臻指出,与西方人权观强调消极的自由不同,以人民为中心的当代中国人权观更多地强调正义、公平、平等价值维度。
虽然各国对人权有着不同的理解,但仍可通过对话、沟通,在不同的人权价值观中求同存异。在此方面,与会专家认为,中国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权理念恰能为世界带来启示。
西班牙伊萨德商学院教授、“与中国对话”项目负责人苏傲古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分享了对中国人权事业的看法。他认为中国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权理念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而中国过去几十年取得的发展成就,可以为各国促进人权事业进步提供借鉴。
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中国工合国际委员会主席团主席柯马凯表示,在中国,权利和义务往往相伴而生,这一注重有机整体性的思维方式,有利于认知当代中国人权观。
中央民族大学乌兹别克斯坦籍专家吉莉从教育角度分享了她对当代中国人权观的理解。她先后参与翻译了系列有关中国治国理政的书籍,例如在翻译《基础教育发展的中国之路》时,她在中国教育的发展路径中获得启示。她说,在她的祖国乌兹别克斯坦,中国的经验正被广泛应用于教育体制改革中。
中国外文局西欧与非洲传播中心美国籍专家黄浩曾到访过很多中国的贫困地区,亲眼见证了中国脱贫攻坚取得的成就。他说,在与贫困斗争的过程中,中国为保障人权做出了很多努力,赋予了人民追逐梦想的权利,这为那些还未摆脱贫困的国家提供了参考。(完)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