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人”黄震在农场 受访者供图
中新网上海10月11日电(记者 缪璐)初见黄震,高高的个子,短短的头发,皮肤细腻,穿着衬衫和西裤,脚上是一双皮鞋,如果不知道他所从事的工作,完全不会把他跟农业一词联系起来。
“80后”黄震是上海万禾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也是一位常驻上海崇明的“新农人”。2008年,黄震所从事的金融业遇到金融危机,于是他开始寻找一个新的赛道——农业。
或许是出于金融人的敏感性,又或许因为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黄震对上海农业市场的特殊性认知清晰,“优缺点十分明显,上海拥有最好的市场,大家生活消费能力强,高品质产品需求高,但缺点也很明显,上海的成本很高,租金、用工、物流都贵,那应该如何利用这个优缺点,从而达到平衡呢?只能是做高附加值的农产品。”
于是黄震把目光投向了有机农业,随后他几乎跑遍了上海郊区,在反复调研和思索后,最终在上海崇明区中兴镇承包了300亩土地,“选择崇明,是因为我觉得它建设世界级生态岛的理念和有机农业非常契合。”
然而,恰恰在黄震选的这块地上,连续三茬撒下去的种子什么都没出,后来在农科院专家的指导下,他才明白这块地确实很“有机”,之前没种过任何东西,但因为靠海,盐碱很严重,如果想要长出农作物,就必须要“洗地”。在洗了8次地后,这块地终于有了收获,目前每年种植100多种有机蔬菜,“已经变成非常好的土地。”
“新农人”黄震在农场 受访者供图
这一经历也让从小生活在上海市中心的黄震明白,如果要从事农业,相关技术知识是自己最大的短板,必须从头开始学。于是,从田间地头,到包装车间,到物流配送,再到客户服务,黄震把从种植到销售的所有体系从头到尾轮了一遍岗,轮岗的同时,黄震还与相关专家和经验丰富的农民进行讨论,将每一个环节进行标准化制定,希望以此改变“农业看天吃饭”的历史。
2012年,万禾农业获得德国、日本、美国以及中国权威机构的有机认证,并探索出种养结合的循环农业模式。但黄震不止于此,在他心目中,“新农人”要具有全方位的才能,除了要懂农业技术,还要懂现代互联网技术,了解市场,善于经营,同时也要有社会责任担当,带领周边农户共同致富。
于是黄震在商业模式上打造出“郊野农场”“线上农场”“都市农场”三大农场。“郊野农场”是指在崇明近3000亩的土地上进行农业生产、农业研发、农业教育、农业旅游;“线上农场”不仅是线上销售平台,也是宣传平台,同时还是连接新零售的平台;“都市农场”则指把农场搬进商场,打造各种体验式场景,比如烹饪教室、种植课堂,动物农场等。
这样的商业模式很快得到了市场的验证。黄震向记者透露了一组数字:他在崇明的2000亩农场,用了足足3年多才做到2000万元年销售额;而这个2000平方米的都市农场,仅用1年就做到了。
此外,万禾还解决了周边215余人就业问题,同时在生产季时,可吸纳季节性劳动力40人,带动周边农户600人。同时,作为高标准示范区,万禾也通过“田间学堂”吸引更多志愿从事农业、服务农业的人才加入到创业中去,激励更多创业者爱农业,做新时代“新农人”。
为更好助力崇明生态岛建设,万禾正致力于打造上海最大的有机碳中和农场,并已获得上海首个地产零碳农产品证书。黄震说:“做农业最有成就感的时刻,就是我的顾客不仅仅是来买农产品,而是有一种参与感。他们会觉得自己在参与一个农业企业的发展,同时因为做有机农业,他们也会感觉参与了对生态环境的改变和提升。”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