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鲁茸恩主正在制作尼西黑陶。 张厉 摄
中新网迪庆10月23日电 题:尼西黑陶见证藏族民众生活之变
作者罗婕
从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驱车30余公里,即能到达茶马古道沿线的尼西乡汤堆村。居住在这里的藏族民众在悠久的民间制陶史中焕发传统的新活力。
“尼西黑陶是藏族黑陶的一种,制陶工艺传承两千余年,是藏族家庭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器具。”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藏族黑陶烧制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鲁茸恩主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尼西黑陶见证了当地藏族民众的生活变迁。
图为尼西黑陶作品。 张厉 摄
藏族黑陶烧制技艺历史悠久,主要分布于中国云南、四川、青海等省份。云南迪庆的尼西乡以盛产黑陶闻名,拥有“中国藏族黑陶之乡”的美誉。在汤堆村,从事黑陶烧制的村民众多,鲁茸恩主的工作坊就在错落排布的民居之中。
鲁茸恩主13岁起便跟随父亲学习制作黑陶,至今已40年有余。他的父亲孙诺七林是国家级“藏族黑陶烧制技艺”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其作品火盆、酥油茶具(摇具)和茶罐三件作品被国家博物馆收藏。
鲁茸恩主的儿时记忆中,父亲总是靠人背马驮将制作好的黑陶带到香格里拉市、德钦县城等地售卖,并换取生活用品。“那时路遥马慢,天不亮出门,到县城也快天黑了。父亲一步一步把尼西黑陶带出了山沟沟,也带到海外收藏者的面前。”
“与其他藏族黑陶不同,尼西黑陶的原料使用当地山上特有的红土与白土混合制作而成,且塑形、抛光等工序都是纯手工制作。”鲁茸恩主介绍,尼西黑陶品种齐全、用途广泛,有最具藏族特色的“藏八宝”摆件,还有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餐具、炊具、茶具、酒具及香炉、酥油灯等均一应俱全。
图为尼西黑陶作品。 张厉 摄
鲁茸恩主工作坊的架子上,摆放着各式形态各异的黑陶作品,其中鸽子壶和小茶罐是他最拿手的器具。“现在尼西黑陶的艺术收藏价值不断攀升,传承的匠人们也不断创新,让黑陶的器型发展至80余种。”他说。
如今,云南迪庆交通发生“一跃千年”的巨变,随着路网越来越发达,昔日人背马驮的景象不再,从汤堆村到香格里拉市区仅需40余分钟的车程。随着大滇西旅游环线的完善和香格里拉旅游产业的不断发展,尼西乡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尼西黑陶成为当地特色产业,也成了香格里拉最具代表性的文旅商品。
非遗文化的魅力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主动来到汤堆,“常常有国外游客到汤堆来体验触碰泥土所带来的感动。疫情前,每年有超过8000人次到我的工作室参观。卖黑陶让我们收入翻番,日子也越过越好了”。
与此同时,旅游发展带动了当地传统美食“出圈”,由尼西黑陶制作的土锅烹煮的鸡汤——尼西土锅鸡成了一道倍受中外游客欢迎、每去必吃的特色菜肴。
世界日新月异,日子越变越好,唯一没有改变的是如鲁茸恩主一样的传承人对非遗技艺的坚持。谈到父亲传承黑陶技艺的夙愿,他感慨万千,“父亲一直教导我们,要重视这门传统手艺。现在我接过这份传承事业,一定要让非遗‘宝藏’延续下去。”(完)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