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探访河北百年砂画:指尖非遗出圈又“出海”

华夏经纬网 > 文化 > 申遗保护      2023-09-14 15:03:18

  中新社承德9月14日电 题:探访河北百年砂画:指尖非遗出圈又“出海”

  作者 郝烨 张桂芹

  画线、掐丝、洗砂、上色……在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郑氏砂艺传承人郑铁军行云流水的手法中,一幅图案秀丽、构思巧妙的砂艺作品跃然板上,精致生动。

  “创作时先用金属丝在板上勾勒造型,再用清水把彩砂洗净后涂抹于板上,全程手工制作。”14日,记者走进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兴隆县塞外江南水镇的郑氏砂画展厅,各式砂艺作品琳琅满目。郑铁军说,郑氏砂艺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因成品线条舒缓、画面平滑、彩石清晰而闻名。

9月13日,河北省承德市兴隆县,技师们正在创作砂画作品。中新社记者 翟羽佳 摄

  今年61岁的郑铁军是清朝末年“郑氏砂艺”创始人郑克祥的第五代嫡孙。据郑铁军介绍,郑氏砂艺是一项利用天然彩砂纯手工制作的民间工艺,祖辈郑克祥首创郑氏金银丝砂画,距今已有160多年历史,“然而,受战乱、灾荒等历史因素影响,郑氏砂艺曾几近失传”。

  2000年时,郑铁军在蒙古国偶然发现一幅颇有年代感的京剧脸谱,上刻有“郑氏”二字,仅从父辈口中听过郑氏砂艺故事的郑铁军认定,“这就是我们祖传的手艺,不能让它失传”,激动万分的郑铁军决定重拾祖业。

9月13日,河北省承德市兴隆县,技师们正在创作砂画作品。中新社记者 翟羽佳 摄

  20多年来,郑铁军对砂艺的热爱始终如一。创作时,他手法细致、一丝不苟,丝线在指尖缠绕交织,形成多种形态,多种颜色的彩砂上板后,不一会儿,一幅精雕细琢的画作便幻化成型。

  近年来,不甘心“吃老本”的郑铁军,还在探寻祖传技艺的基础上,研究出“一根银丝成砂画”“立体砂画”“水晶砂画”等技术,尤其是“釉料覆膜”技术的创新,增强了画面的色彩亮度、质感和美感。

2022年,郑铁军创作砂艺作品。(资料图) 张国新 摄

  如今,郑氏砂艺不仅有传统砂画,还发展出了杨柳青的年画、山水画、抽象艺术画,以及不用轮廓的彩砂油画等类型。随着郑铁军的工艺水平得到业界认可,他的《京剧脸谱》与《十二生肖》系列作品被首都博物馆收藏,《乾隆皇帝大阅图》被承德避暑山庄博物馆收藏。

  经过多年传承创新,重获新生的百年技艺,也吸引了世界的目光,扬帆“出海”:2016年,郑氏砂艺接到第一笔海外订单;2019年上海世博会,美国客商一次性购入10万美元的砂画作品;2023年,作品《牡丹》被布基纳法索驻华大使馆收藏。目前,郑氏砂艺作品远销美国、德国、蒙古国及中东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不仅要让传统技艺传承下去,还要让有志之士依托文化产业致富。”近年来,郑铁军奔走在各个村落之间,并在当地政府支持下,开办非遗文化培训班,培养了千余名手艺人。郑铁军说,未来他计划成立一家郑氏砂艺博物馆,并在20个乡镇成立就业工坊,助力乡村振兴。(完)



  责任编辑:虞鹰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