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11月7日电 (记者 陈杭)记者从北京市东城区获悉,今年7月中旬,东城区正式启动钟鼓楼紧邻地区环境综合整治提升项目。历经三个多月的时间,目前第五立面整治提升已完成85%,效果初现,预计11月底完成。紧扣第五立面的同时,此次钟鼓楼周边区域整治提升针对重点建筑立面,参照原格局、原样式,采用传统工艺做法和材料,开展保护性修缮,恢复街巷风貌。
以修缮第五立面等为改造重点
钟鼓楼是北京中轴线上的北起点,为了提升中轴线环境风貌品质,加强中轴线保护,今年7月中旬,东城区正式启动钟鼓楼紧邻地区环境综合整治提升项目。历经三个多月的时间,目前第五立面整治提升已完成85%,效果初现,预计11月底完成。
该项目将钟鼓楼周边安定门街道、交道口街道区域内的16.59公顷面积纳入改造提升范围,北起豆腐池胡同,南至鼓楼及鼓楼东大街,东至宝钞胡同,西至旧鼓楼大街,涉及豆腐池胡同、宝钞胡同、钟楼湾胡同、草厂胡同、草厂北巷胡同、草厂东巷胡同、铃铛胡同、钟库胡同、汤公胡同共9条胡同,以修缮第五立面、提升公共空间环境、优化市政设施和恢复街巷建筑立面作为改造重点。
北京市东城区城管委环境建设科项目负责人刘悦表示,近年来,北京市东城区坚持“崇文争先”理念,街巷环境品质取得巨大提升,风貌得到普遍改善,并经历了从街巷到街区、由“线”到“面”的提升过程。景观视廊的营造,是城市更新过程中的必经之路,进一步带动由“面”到“体”提升整体城市景观。第五立面,也就是常说的房屋屋顶,是优化景观视廊的关键,它的形制、布局、材质、色彩都会影响到景观视廊的通透性。
掌握跨度120年的风貌变化情况
中规院(北京)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建筑设计所建筑师鲁坤介绍,此次第五立面改造,设计团队查阅了大量的历史资料,从各方找到了珍贵的1901年和1903年左右的鼓楼至东直门大街、1915年鼓楼东望、1955年鼓楼南望历史老照片。我们和东城区城管委对老照片进行叠加分析,发现了大约5个显著相同的点位,由此形成了空间位置一致、时间相对延续的历史变化成果,基本掌握了当地跨度120年的风貌变化情况。从中可以看出,一直以来北中轴线钟鼓楼周边保留了平缓开阔的天际线,延续了以胡同-四合院合瓦屋面为主题的形态特征,构成了以大片青灰色房屋为基调的整体色彩。
鲁坤说,钟鼓楼周边城市功能格局以市井生活和商业经营为主,随着城市建设、房屋改造以及多年来商业发展,区域风貌也发生了明显变化,建筑高度逐渐出现起伏,市政设施和浓荫绿树逐步增加,同时很多建筑逐渐改变了传统样子。但是整体形态特征基本保留至今,建筑屋顶仍多数是硬山顶和卷棚顶。以卷棚顶为主,占比65%,鼓楼东大街永安堂药店的屋顶就是卷棚顶。
重点建筑立面开展保护性修缮
在改造前期,东城区城管委和设计团队对钟鼓楼周边沿街商铺开展深入走访调研,听取商铺经营人员和周边居民的意见建议。
“调研包含‘我要设计门脸’‘提升步行环境’‘我要设计牌匾’‘完善休憩社交设施’和‘其他’五方面内容。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商铺经营人员对于重新设计门脸和改造屋顶的呼声很高,居民希望提升步行环境,增加休憩座椅,这些意见建议都为改造提升提供了更加明确的方向和借鉴意义。”刘悦介绍,拆除违建是整治第五立面的第一步,尽力拆除屋顶加建的二层及以上违法建设。
刘悦说,此次钟鼓楼周边区域整治提升,紧扣第五立面的同时,针对重点建筑立面,参照原格局、原样式,采用传统工艺做法和材料,开展保护性修缮,恢复街巷风貌。其中,修缮鼓楼大街263号院门。由于年代久远,263号金柱大门木质结构腐朽,后檐木结构断裂,五架梁下垂,瓦面碎裂脱落。在修缮中,保留原木门框和两侧抱鼓石,其余构件重新落架大修,采用楦缝、砍斧迹、支浆工艺做法,院门刷铁红色油饰,同时在门框部位增加苏式彩绘,尽可能恢复院门原来的风貌。
明年启动鼓楼东大街环境整治提升项目二期改造
据悉,明年北京市东城区还将启动鼓楼东大街环境整治提升项目二期改造工程,提升设计定位于“京潮流转、后市长街”,将对宝钞胡同至交道口路口沿线的人行步道、公共空间、市政设施、建筑立面、景观设施进行提升改造,努力打造“闹街静巷,鼓韵共赏”、具有老北京特色和带有鼓东印记的文化街道。(完)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