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为解放西藏作出突出贡献的中将张国华

华夏经纬网 > 军事 > 军史钩沉      2022-11-17 11:51:58

  张国华,1929年参加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参加中央苏区反“围剿”和长征,参与开辟鲁西抗日根据地,率部参加邯郸、淮海、渡江、西南等战役战斗。新中国成立后,他率部进军西藏,指挥昌都战役,完成和平解放西藏任务,扎根西藏17年,为西藏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要贡献。1955年,他被授予中将军衔。

  刘伯承赞他“会捉战机,会打游击”

  张国华1914年12月出生于江西省永新县一户贫寒农家。1929年3月,张国华加入永新县西北特委领导的游击队,后随部队编入工农红军第四军。他作战勇猛,常带头冲锋,先后担任团党支部书记、团政治指导员、教导团政委、军分区政委等职。

  1946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后,豫皖苏地区成为国共争夺的战略要地。在这关键时刻,中央军委决定成立豫皖苏军区,任命张国华为司令员、吴芝圃为政委。1947年3月,国民党为了加强对豫皖苏地区的控制,调集10万兵力,对豫皖苏解放区实施大规模的进攻。面对国民党军的重兵进攻,张国华、吴芝圃命令各军分区武装采取就地坚持、敌进我进、主动歼敌的作战方针,开展游击战争。张国华亲率军区独立旅跳出敌军包围圈,转至外线作战。他采取夜战、奔袭和拦截、尾击、腰斩等多种形式,时而攻城夺镇,时而围点打援,时而集中,取得相对优势,时而分散,避强击弱、声东击西,打得敌人晕头转向。仅用2个月时间,就攻克了国民党军10余个据点,建立了6个县级政权,一举粉碎了敌军大规模进攻,为人民解放军的战略进攻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1947年6月30日,刘伯承、邓小平指挥晋冀鲁豫野战军强渡黄河,揭开了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为配合鲁西南战役,迎接刘邓大军挺进中原,张国华率部主动出击,连克亳县、太和、睢县、太康等地,歼敌6000余人,有力配合了刘邓大军的战略行动。当刘邓、陈粟、陈谢3路大军挺进中原时,刘伯承对张国华等领导豫皖苏军区开创的新局面表示肯定,称赞张国华“会捉战机,会打游击”。

  坚决把五星红旗插上喜马拉雅山!

  1949年2月,人民解放军进行整编,豫皖苏军区部队和其他部队合编,组建第二野战军第十八军,张国华任军长,谭冠三任政委,下辖3个师共2.9万余人。3月至12月,张国华率第十八军参加了渡江战役、湘赣战役、衡宝战役、进军大西南和成都战役等,历经豫、皖、浙、赣、湘、黔、滇、川8省份,指挥大小战斗74次,歼灭国民党军1.7万余人。

  成都战役胜利后,第十八军进驻川南,张国华任川南人民行政公署主任。正当这时,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二野战军根据毛泽东的指示,决定由第十八军执行进军西藏、解放西藏的历史任务。1950年1月10日,张国华、谭冠三赶赴重庆,受到刘伯承、邓小平的接见。刘伯承强调指出,解放西藏是“一个非常重要、非常艰巨、非常光荣的任务”。张国华、谭冠三深知这三个“非常”的分量,当即坚定地表示“坚决完成任务!”

  第十八军由去“天府之国”的川南,突然改去高原严寒的西藏,有些指战员思想一时转不过弯来。为了扭转部队情绪,提高部队官兵对解放西藏重要意义的认识,张国华、谭冠三组织部队反复进行人民军队光荣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广泛开展思想动员,使全军进军西藏的积极性大大提高。1950年3月,在进军西藏誓师大会上,张国华带领全军指战员庄严宣誓:坚决把五星红旗插上喜马拉雅山!

  10月6日,为了打通和平解放西藏的道路,在西藏上层反动集团陈兵抵抗的情况下,张国华指挥部队发起昌都战役,24日取得战役的完全胜利。这次战役打开了进藏大门,推动了西藏和平解放进程。1951年5月23日,张国华作为中央人民政府谈判代表团成员,参加了《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签字仪式。当天下午,毛泽东在中南海听取张国华的工作汇报时高兴地称办了一件大事,这是一个胜利,提出下一步实现协议要靠我们的努力。张国华率领部队艰难跋涉,终于在1951年10月26日到达拉萨。各路进藏部队也按计划纷纷抵达预定地区,实现了西藏的和平解放。

  毛泽东评价“打了一个军事政治仗”

  1962年,当西藏平叛斗争和民主改革运动取得节节胜利之时,印度军队却在中印边境不断集结,并制造事端,进行挑衅,蚕食中国领土。中国政府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决定实行自卫反击。张国华奉中央军委之命,抱病亲临前线,指挥了这次战役。他根据敌我双方的兵力部署和地形情况,本着“慎重初战,初战必胜;不打则已,打就打疼打好”的原则,在克节朗战役中向中央建议对印军左右两翼实施同时出击,全歼印军第七旅的大胆作战计划。建议得到批准后,他号召指战员发扬不怕苦、不怕死的精神,战胜自然困难和侵略者两个敌人,共歼印军近2000人,收复了非法的“麦克马洪线”以南达旺河以北部分中国领土,打出了国威,打出了军威。在西山口—邦迪拉战役中,张国华根据战区地形、道路和双方部队的实际情况,采取集中优势兵力,大胆迂回包围,断其退路的战略战术;实施侧后突击与正面进攻相结合和“打头、切尾、斩腰、剖腹”的战法,将印军分割数段各个歼灭,取得了战役的全面胜利。

  作战期间,张国华住在阴暗潮湿的地堡里,不断感冒发烧,但他依旧和参谋人员一起守在作战室,分析战情,甚至吸着氧气指挥战斗。在行军中,有时因山高坡陡不能骑马,同志们劝他坐担架,都被拒绝。经过一个月的反击作战,张国华直接指挥部队歼敌7000余人,保卫了国家领土。1963年2月,张国华在中央工作会议上向毛泽东汇报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情况。毛泽东听了高兴地说:“这次是打了一个军事政治仗,或者叫政治军事仗。”

  由于长期在高原环境和高强度压力下工作,张国华的身体越来越坏,以致积劳成疾。1972年2月20日,张国华在主持召开会议时猝然发病,倒在会场,第二天与世长辞,年仅58岁。正如他生前所说,“我不愿躺在床上呻吟,只有战场才是我的归宿”。


文章来源:学习时报
责任编辑:胡光曲
军情热议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