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飞天圆梦三十载,中国走向更远深空

华夏经纬网 > 新闻 > 大陆新闻 > 时事要闻      2022-11-29 17:12:38

参加航天员选拔时,王亚平曾经问杨利伟:“作为航天员,最难的是什么?”  

当时,杨利伟回答了她两个字:“学习。”  

11月25日,在“把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大思政课网络主题宣传和互动引导活动上,党的二十大代表、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特级航天员王亚平讲述了这段故事。  

王亚平体会到了“学习”这两个字的真正含义。入队第一年,航天员要系统学习空气动力学、天文学、高等数学等30多门课程。同时要面对的,是每一次都在挑战人的生理极限的航天训练。

“我们把一门门课程当作是一道天梯,通往梦想的道路十分艰辛,却又充满喜悦。当梦想变成目标,就是理想开始照进现实。同样,每次训练完我都很开心,因为每完成一次训练,就距离自己的目标又近了一步。”王亚平说。  

当天,航天英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杨利伟来到了活动现场。  

面对台下一张张年轻面孔,他感慨:“扑面而来的是青春年华与勇敢追梦的气息,让我想起了当年为民族飞天梦想、国家富强发展领命出征的激动。进入茫茫太空时,我看到了国家的飞速发展。”  

从1992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起步建设,到如今拥有自己的太空家园,筑梦苍穹三十载,中国航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杨利伟是亲历者,也是见证者。自2003年搭乘神舟五号进入太空,成为我国首飞航天员,他见证了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圆梦太空。  

30年间,有9次载人飞行、17次无人飞行和8次出舱活动都取得了圆满成功,也先后将23人次顺利送入太空,这是他在现场分享的一组数据。“特别是在新时代的十年,载人航天工程正在高密度、高难度地进行中国空间站建设,所有任务也在顺利地压茬推进。”  

就在几天前,神舟十五号船箭组合体伫立在了发射塔架上,计划29日发射。杨利伟高兴地说,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又将迎来新突破,这一次,“太空六人行的历史时刻就要来到了,并且,我们空间站的脚步也越来越近了”。  

即将与神舟十五号航天员“太空会师”的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陈冬、刘洋、蔡旭哲,在地球上空近400公里轨道的中国空间站里,向青年发出了“中国空间站等你来出差”的邀请。  

在活动现场的视频中,陈冬谈到,在轨驻留的5个多月里,三个人共同经历了许多中国载人航天的第一次:第一次在轨迎接并进驻大体量舱段的问天舱、梦天舱;第一次从科学实验舱出舱;第一次在科学实验舱内进行太空授课;再过不久,还将第一次在轨迎接下一个“太空出差三人组”的到来。“我相信,未来的太空家园将会不断诞生更多新的第一次,中国航天人将不断攀登中国航天的新高度。”  

我国载人航天事业早已今非昔比,两次上太空的刘洋也感受颇深。10年前,她执行神舟九号任务时进驻的“天宫一号”只是一个单舱结构;10年后的今天,执行神舟十四号任务的她,“已经进入了一个完整的太空家园,足足有100多立方米,工作和生活条件都极大改善”。  

刘洋说,“在太空出差的几个月里,问天舱、梦天舱和天舟五号相继到来,虽然任务密集繁重,但每次在空间站感受到交会对接那一秒的激动,打开祖国快递那一刻的惊喜,都让我们的心情无比愉悦,这些已经成为终生难忘的美好记忆。”  

第一次执行飞行任务的蔡旭哲说,他们不仅在空间站观看了梦天舱发射实况,还收看了党的二十大召开实况,“加快建设航天强国的使命任务已深深烙印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脑海。筑梦太空任重道远,期待更多年轻人能够成为我们当中的一员”。 

看着屏幕上充满笑容的航天人,杨利伟也“感同身受”。在他看来,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发展过程中的每一个“第一次”都充满挑战,也带来了成功的幸福和喜悦。“当我们亲历和见证一次次的‘第一次’圆梦时刻,我和我的战友们都深深地感受到为国出征的豪迈,还原到我们的内心当中,就是对家国的责任感和幸福感。”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十年来,从载人航天到探月探火,从超级计算机到量子信息,我国取得一批重大成果,成功进入创新型国家;同时还提出,要加快建设航天强国。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中国航天正在以新的伟大奋斗开启新的征程。  

“当个人梦想与民族梦想、国家的需要、人民的期盼融合到一起时,一个个梦圆时刻,就是我们内心最大的幸福。”杨利伟鼓励大学生勇敢追求梦想,积极创造价值,热情拥抱生活,“把自己的成长融入国家需要、社会需求当中,在服务国家、奉献社会的事业中,让自己从优秀走向更加优秀。我想当你们梦想成真的一刻,你们也一定是幸福的”。  

小时候的王亚平,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的“飞天梦想”真的实现了。她不仅飞上了太空,到舱外漫步,还在太空给孩子们讲了课。“如今,第一批听我太空授课的孩子,很多已经成为我航天战线上的队友。这就是时代的力量,这就是传承的力量。”  

“中国人的飞天圆梦之旅还在继续,中国梦牵引航天梦,航天梦助推中国梦。”如今,王亚平又给自己描绘了一个全新的梦想:登上月球,去看嫦娥玉兔。  

“未来,中国载人航天事业还将走向更深远的深空。载人登月、载人探火……中国人探索浩瀚宇宙的脚步不会停止,中国的航天贡献也将切实关系到全球民众的福祉。”杨利伟说,希望更多有梦想、有勇气的年轻人加入航天队伍,一同开启飞天梦想之旅,“把青春与热血、智慧与心血汇入建设航天强国的伟大事业和澎湃浪潮中来,早日找到属于自己的星辰大海”。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孟佩佩 


责任编辑:袁丹华
热门评论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