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春燕创作的《家乡美》农民画。 受访者供图
中新网中卫11月30日电 题:“接地气”农民画绘出美好生活“新图景”
中新网记者 于晶
画农民画,说心里话。“乡”味浓厚的农民画,表现的是乐观、喜庆、欢愉、和谐的乡村生活,展现的是对生活的美好愿景。11月30日,记者走进宁夏中卫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农民画)代表性传承人马春燕的家中,随处可见一幅幅色彩饱满的农民画作品,那些带有泥土气息的农家院舍、田园风光,题材广泛,地域符号鲜明、夸张,充满生命张力。
“农民画是通俗画的一种,多是农民自己制作和自我欣赏的绘画和印画。农民画不仅仅是农耕文化的缩影,更是一种寄托和情怀,是生活的记录。它既有时代发展的厚重感,又不乏审美的趣味性,以农民画讲故事,直观、耐读、好懂。”说话间,马春燕手握画笔,专心致志开始了农民画创作。经过刷底色、铺背景、勾轮廓、填色和勾边等工序,农民画作品跃然于纸上,画中描绘了沙坡头景区游人流连忘返的热闹景象,细节和人物表情十分生动、形象。
在马春燕的家中,一幅名为《家乡美》的画作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农村的新变化,对我有很大的启发,我常常在想,如何把农村的新面貌画成画来展示。《家乡美》描绘的就是家乡的发展变化,展现了农民通过种养殖业,产业化生产,乡村旅游,经营民宿等走上致富道路。”说起农民画,马春燕如数家珍,有讲不完的故事。
马春燕创作的《时和年丰》农民画。 受访者供图
马春燕告诉记者,农民画所承载的社会记忆,是具体的、鲜活的、实在的。她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创作了一大批反映宁夏民俗风情的农民画,枸杞地里采摘枸杞的村民,稻田地里嬉戏的孩童,贺兰山下酿酒葡萄的丰收场景……这些关乎田间劳作、民间习俗、乡村风貌的图景,原汁原味,连缀起来俨然一卷宁夏版的《清明上河图》。
农民画是幸福生活的一种表达。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百姓更渴望情感寄托,更追求乡土韵味,更需要乡愁记忆。农民画面对新时代的发展,需要表现的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
“农民画画家要结合时代不断去做出改变,不论是画面、色彩、构图等都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细细翻看近两年马春燕创作的农民画,其内容包括扫码付款、直播带货、“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农产品远销海外,乘坐高铁出行游历万水千山……画中题材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无缝衔接,并最终在画纸上成为对新时代下人们生活细节的真实再现,通过一幅幅生动的农民画,足以见证农村的巨变。
马春燕用画笔挥洒时代变化中的乡土情怀,在传承中创新,给作品赋予更加细腻的情感表达。注重将乡土故事与艺术经典相融合,作品内容聚焦优秀民间文化和地域特色,通过内容创作的推陈出新,展现了乡村振兴以来中卫市农村地区的社会进步、村容村貌、人民幸福、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建设和发展成就,让观众直观感受发展的温度。
如今,中国农民画乡如雨后春笋般遍布全国各地,从东北的黑山白水到西南的傣家竹楼,从东海的舟山渔村到西部的戈壁人家,从黄土高坡的窑洞到杏花春雨的江南,农民画创作已成为中国基层民间最重要的一种绘画艺术力量,作品也成为中国基层民间大众一看即懂、心领神会的绘画艺术。马春燕说,农民画画的是农民的心,画的是农村的情,现在自己的任务就是将农民画好好的传承下去,留住老一辈人传下来的乡愁和乡情。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