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12月13日电 (记者 孙自法)中国综合性太阳探测卫星“夸父一号”首批科学图像12月13日在北京正式对外发布,包括“夸父一号”自成功发射以来其3台有效载荷在轨运行2个月期间获取的若干对太阳的科学观测图像,这些成果实现多项国内外首次,在轨验证了“夸父一号”3台有效载荷的观测能力和先进性。
中科院空间科学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负责人、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主任王赤院士主持新闻发布会。 中新社记者 孙自法 摄
当天的发布会在位于北京怀柔科学城的中国科学院(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举行,由中科院空间科学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负责人、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主任王赤院士主持,“夸父一号”首席科学家、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甘为群研究员,“夸父一号”卫星系统总设计师、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诸成研究员,分别介绍“夸父一号”卫星初步观测成果和在轨测试情况。
“夸父一号”首席科学家、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甘为群研究员介绍“夸父一号”初步观测成果。 中新社记者 孙自法 摄
截至目前,“夸父一号”卫星3台有效载荷——全日面矢量磁像仪(FMG)、太阳硬X射线成像仪(HXI)和莱曼阿尔法太阳望远镜(LST)状态正常,卫星平台和各载荷功能性能满足设计要求,建立起高精度稳定姿态指向、稳定工作温度环境、可靠星地测控和数据传输链路,并获取稳定能源,有力保障了卫星在轨开展工作。
在轨2个月期间,“夸父一号”卫星按照既定计划,开展大量对太阳的在轨测试和观测,其中,全日面矢量磁像仪实现中国首次在空间开展太阳磁场观测,已获得的太阳局部纵向磁图的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聚焦卫星“一磁两暴”(“一磁”即太阳磁场,“两暴”就是太阳上两类最剧烈的爆发现象——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科学目标,实现高时间分辨、高精度的太阳磁场观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夸父一号”卫星系统总设计师、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诸成研究员介绍“夸父一号”在轨测试情况。 中新社记者 孙自法 摄
太阳硬X射线成像仪实现中国首次太阳硬X射线成像,提供了地球视角目前唯一的太阳硬X射线图像,图像总体质量达到国际一流水平,为实现对太阳耀斑展开非热辐射空间分布、时间结构、能谱特征观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莱曼阿尔法太阳望远镜3个子载荷之一的太阳日面成像仪(SDI)国际首次在卫星平台上获得莱曼阿尔法波段全日面像,其中对日珥的演化图像清晰完整;另一个子载荷——太阳白光望远镜(WST)观测到太阳边缘上2个罕见的“白光耀斑”,莱曼阿尔法波段的观测能力得到验证。后续,随着子载荷——太阳日冕仪(SCI)开机对日冕物质抛射开展观测,莱曼阿尔法太阳望远镜将在日冕物质抛射的日面形成和近日冕传播观测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科院的专家们透露,“夸父一号”太空逐日的下一阶段,将继续按照既定计划开展并完成在轨测试,力争早日转入在轨科学运行阶段。同时,“夸父一号”将充分发挥3台有效载荷组合观测的特色,加强中外合作和数据开放共享工作,早日实现“一磁两暴”科学目标,为太阳活动第25周峰年观测和研究做出有显示度的中国贡献。
“夸父一号”卫星全称为“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ASO-S),是中科院空间科学二期先导专项研制发射的又一颗空间科学卫星,于2022年10月9日成功发射。“夸父一号”科学目标瞄准“一磁两暴”,研究它们的形成、演化、相互作用和彼此关联,同时为空间天气预报提供支持。
“夸父一号”首批科学图像新闻发布会上,线下参会代表合影。 中新社记者 孙自法 摄
“夸父一号”卫星工程由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负责工程大总体和地面支撑系统的研制建设,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中科院国家天文台、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和中科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分别负责卫星平台及3台有效载荷研制,科学应用系统由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负责,测控系统由中国西安卫星测控中心负责实施,发射使用的运载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八研究院研制生产。(完)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