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狙击手》突破张艺谋以往风格 专家研讨称电影拍出一种“带有青春气息的战争美学”
由张艺谋、张末联合执导,陈永胜、章宇、张译等主演的抗美援朝题材电影《狙击手》定于2022年大年初一公映。由北京市电影局、北京大学影视戏剧研究中心、《当代电影》杂志社主办的《狙击手》作品专家研讨会在京举行,多位专家对于该片的品质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称其拍出了一种“带有青春气息的战争美学”。
专讲我军神枪手的电影很少见
光线传媒董事长王长田表示,《狙击手》是由国家电影局主抓、北京市委宣传部重点支持的重点影片,“光线传媒为能够承担这样一部重点题材影片的创作任务感到荣幸,这也是我们继去年《革命者》之后的又一部重点影片。”
“从初衷上来讲,我们希望能够通过抗美援朝这个背景,来创作一部反映人的电影,一部反映中国军人的勇敢和智慧、团结和牺牲精神的电影。它不是一部全景式的战争片,而是在一个很具体的场景之下展现中国军人精神风貌的影片。是一部情感非常浓烈的影片,也突破了张艺谋以往电影创作的风格。”王长田说道。
“过去大家知道有志愿军神枪手的事迹流传,但专门讲神枪手的国产电影,我还没有想到,很意外,也很新颖。”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王一川这样说道,看完《狙击手》给他的感受是,选材细小而精深,小中见大,“透过《狙击手》这样一个类似隐蔽作战的故事,见证了志愿军狙击班战士们的英雄气概和他们必胜的原因,从小的切口进去,最后挖掘得很深,这是我没有想到的,很深刻。”
“在跟狙击手有关的电影史上,《狙击手》这部电影非常不错。”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常务副会长张卫认为,影片中共有三大叙事交织,包括生死叙事、闭环叙事和悲剧叙事。尤其是悲剧叙事,“一般的叙事,主人公到最后都要活下来,但《狙击手》中那些优秀的狙击手几乎全牺牲了。把这个悲剧叙事引入到生死叙事和闭环叙事里面,通过狙击手们不惜牺牲自己,来升华为国捐躯的主题,最后也升华了他们的生命。”
《文艺报》艺术部主任高小立看完电影后激动地说,狙击手看起来似乎比冲锋在前的士兵更安全一些,因为他们躲在暗处。但诚如哲学家尼采说过的那句话:当你凝视深渊的时候,深渊也在凝视你。“一旦狙击手的位置暴露,必将会遭到敌方的疯狂袭击,因此狙击手除了要有同时处理各种状况的应变能力,更需要一颗强大冷静的心脏。《狙击手》中敌我之间的斗智斗勇犹如暗战,让影片始终处于紧张悬念中,观众也获得了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周星说,自己一开始以为片中的狙击手精神是体现在章宇饰演的角色身上,但没想到看到最后,才读懂了编剧和导演的真正意图,“原来狙击手代代相传的精神,最后落到了一个哭哭啼啼的战士身上。我觉得这个在精神传承上的隐含表现手法,和过去的一些影片不太一样。”
战场上年轻的英雄群像震撼人心
“《狙击手》这部片子体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军事素质,这个军事素质在过往类似的电影中很少看到。”《北京电影学院学报》主编吴冠平认为,一般的战争电影,更多的还是讲精神,讲团队,讲正确的领导。“但在这部作品中我看到了对个体的塑造,狙击手的个人能力带给这部影片主题的升华,也让人非常信服。这部片子通过敌我双方专业军事素质的展示,让我们看到中国人民志愿军之所以能在那场战争中胜利,除了精神和领导等方面的因素外,我们每个普通战士的精神素质也是胜利的关键。”
“《狙击手》中的每一次狙击都让人血脉贲张,每一次牺牲都震撼人心,志愿军战士们的每一次呼唤,都让人热泪盈眶。这是一部既具思想性又具情感张力的非常优秀的新主流电影。”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李道新感叹道,“这是一部非常有竞争力的电影,相信公映后票房一定会逆袭的。”
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王杰群认为,《狙击手》跟《长津湖》《上甘岭》都不同,《狙击手》没有聚焦重大的战役,而是把重心放在了宏大战争中的一个片段中,通过对一个个鲜活人物的刻画,将他们的行为渐渐升华,最终汇聚成爱国主义的宏大主题,来阐明伟大抗美援朝精神的丰富内涵。“整部电影把人的内心挖掘得非常深刻,而且情节的方方面面也非常合理,从而带我们走进每个角色的心灵深处,这是非常不容易的。”此外,《狙击手》中的角色是一群年轻人,这群年轻人在抗美援朝战场上不屈不挠。更关键的是,导演和编剧等主创团队在运用年轻演员们青涩感觉的时候,将其跟朝鲜战场上的志愿军战士们的气质完美吻合,捕捉得特别真实,“这种展现出的带有青春气息的战争美学,让人印象深刻”。
记者 王金跃
来源:北京晚报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