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新洋:全国政协委员、台盟中央原秘书长
“获此殊荣,有点意外,也有惊喜,更是一份激励。被肯定,当继续努力。”闻知获授2022年度全国政协委员优秀履职奖,电话那头,身体微恙的潘新洋只是淡然一笑,嗓音略带沙哑地说,“参好政,履好职,不负人民重托,这是作为一名政协委员的使命和责任”。
从区政协委员、市政协委员到全国政协委员,潘新洋是一名履职服务20多年的政协“老委员”。这20多年来,他始终心怀责任担当,把政协工作当成“主业”,一直走在履职的道路上,用行动书写委员责任与担当。
“书”写履职路
“政协是个大学校、大舞台。”回首五年履职生涯,潘新洋表示,他最大的感受就是,学习是摆在第一位的,也因此收获良多、感悟良多。
2020年,全国政协委员读书活动一开始,潘新洋便积极参加包括疫情防控读书会,“中共党史学习”“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等专题读书群。他特别关注和重点参加了“中华儿女大团结与祖国统一”“走近台湾、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等专题读书群,并在“中华儿女大团结与祖国统一”读书群担任《中国共产党与祖国统一》一书的导读人。
“和委员们一起读书、一起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因为平时工作比较忙碌,安静读书的时间很少,所以有了委员读书平台,我便积极参与。”潘新洋说,“委员读书活动,读书是内容,委员是主体,提高自身素质和履职能力是目的。”
“读书群中氛围很好,一个团队大家一起读,一个人能带动一群身边人一起读。”作为读书群的导读人,潘新洋表示,导读人主要是解读原文内容,分享阅读心得,提出讨论话题,引导其他委员交流互动。“导读不是放任自流,也不是横加干涉,而是积极引导。不仅要注重围绕重点,适时拓展读书范畴,丰富读书内容,保持读书活动的持续动力和吸引力,还要随时关注读书群动态,把好学习方向和政治关,及时跟评,鼓励委员发言,引导群内讨论,营造读书氛围。”
导读人用心策划导读是读书群中最大的特点,也是持续的生命力。为了引导好委员读书,潘新洋每天早早起来,思考当天要在群里交流哪些内容。同时,他坚持制作精致的导读示意图供大家参考——先用前一天的内容唤醒阅读记忆,再提炼当天的重点内容,最后抛出一个思考题。一般晚上是读书群交流的黄金时间,潘新洋利用这一时间点,结合时事热点,提高读书群的参与度和活跃度。“一晚上下来,两个多小时,我在群里能分享七八十条文字。”
除了随时关注群动态,作为导读人,每晚还要对讨论情况进行小结。几个月下来,潘新洋经常是夙夜在线、随时引导,有时小结从晚上10点多开始,直至凌晨两三点仍在线,确保群内读书活动的持续热潮。
因为来自不同领域,有时,委员们会就一个话题产生观点交锋,偶尔还能嗅出一丝“火药味儿”。在潘新洋看来,这不是坏事,因为只有从“交流”变成“交锋”,从“讨论”到“辩论”,大家才能把握履职尽责的方向。“在边读书边议政的过程中,委员们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既丰富了政协协商议政的内容,也有利于凝聚思想共识和提升建言资政水平。”潘新洋表示,通过导读,他感受到自己对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为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而不懈奋斗的历程更加清晰,理解更加深刻,进一步提升了作为一名政协委员的使命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经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祖国统一仅是时间问题、方式问题,其进程同样不可逆转。”
“在读书中履职,在履职中读书。”因为在群中的表现,得到委员们的肯定和支持,潘新洋被评为读书活动积极分子。“这给了我极大的鼓励,也让我感受到读书的力量,感受到读书、学习应该是一种常态。”潘新洋说,“多读书增加智慧,善读书增强本领。委员读书活动集政治学习、凝聚共识、协商议政、沟通联络、委员履职等功能于一体,打破了时空、界别、身份限制,打通了履职、学习、生活边界,成为全天候、全覆盖、扁平化的履职新方式。开展读书活动是委员增长知识水平、加强自我修养的重要手段,也是适应互联网发展趋势提高协商能力和履职水平的创新探索。作为政协委员,应把读书作为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不断提升履职本领。”
“我相信,委员读书群可以成为各界别委员参政议政的一种新形式,通过更为高效、快捷的方式,忠实传递社情民意,为国家各项改革和决策提供专业、及时的意见建议。”潘新洋希望,政协能够把这种读书形式继续保持下去,形式也可以多样化。
△2019年11月,潘新洋在第六届大江论坛分论坛——第五届两岸青年成长创业论坛期间同参会的台湾青年代表交谈。
为两岸融合出实招
调查研究是参政履职的基础课、必修课,调研工作做得好,参政履职才会言之有物,有的放矢。
作为台盟界别政协委员,潘新洋参加的调研考察活动以及提交的提案和建言,大都和对台工作有关。
“两岸关系越是面临挑战,我们越应克难前行,扎实履职尽责,力求让更多台胞了解祖国大陆发展成就,携手推动两岸和平发展、融合发展。”祖籍台湾台中县的潘新洋从20世纪80年代初就投身两岸交流一线。“台湾和我的关系挺大的,上学时因为各类填表,同学中从来只有我一个籍贯写的是台湾。1979年元旦,那时,我刚上高中,新年伊始,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让当时的我——一个生活在大陆的青年台胞记忆深刻。1984年,我有幸到台盟中央机关工作。以后又光荣地加入了台湾民主自治同盟,成为一名台盟盟员。”
“作为8个民主党派里唯一具有地域特色的参政党,我们的工作重点就是推动两岸交流、增进两岸融合发展。”在潘新洋看来,作为一名台盟盟员、一名台盟中央机关工作人员,了解台湾民众生活,反映台湾民众呼声,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基于此,他积极结合台盟的对台工作,围绕广大台胞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加强与台胞的经常性联系,倾听意见建议,帮助他们反映解决各种困难、诉求,得到广大台胞的好评。
2020年6月,台盟中央承办了全国政协“完善外卖食品安全监管”双周协商座谈会,潘新洋作为专题调研组成员参加了此次会议。他首先想到的是:在京的台湾餐饮企业和台湾青年们对此怎么看的,怎么想的,有什么意见建议和诉求反映。他先后走访和电话询问了多家台企的朋友,听取他们的反响反应。“倾听和反映台湾2300万同胞乡亲的声音是台盟盟员和台籍委员议政建言的重中之重,我们要时时关切他们的关切,多多了解他们的意见和想法,为台湾同胞又快又好地融入祖国大陆多做实事。”潘新洋说。
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期间,潘新洋被推荐在大会委员通道接受记者采访。借助委员通道这个有影响力的特色平台,他适时转达了疫情下在大陆的台湾同胞积极配合政府抗疫防疫、恢复生产生活的信心和愿望,转达了他们对两岸关系融合发展的愿望和期待。
“两岸本来就是一家人,两岸同胞应该大力地去推动两岸融合发展,早日实现祖国统一。”接受采访时,潘新洋对媒体表示,我们始终都有“不畏浮云遮望眼”的底气在,也一定会迎来“病树前头万木春”的盛景。随着大陆“十四五”规划的深入拓展,随着两岸融合发展的深入拓展,相信两岸一定会应通尽通,也一定会给广大台湾同胞带来实实在在的融合发展的机遇和红利。“参加委员通道大大拓展了我作为台盟界别政协委员,开展争取民心工作的声音和渠道,很多台胞和盟员们反映影响广泛,效果很好。”
为两岸融合发声一直是潘新洋履职的重点。他认为,作为台盟盟员、台籍委员借助乡情亲情优势,提交涉台提案有的放矢,能够为党和国家对台工作提供真知灼见。
据了解,五年来,潘新洋先后就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融合发展,推进祖国统一大业,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和开展对台争取民心工作等主题,向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提交了7件提案,并得到了国务院台办等有关单位的积极回应和落实。
2022年全国两会期间,潘新洋提交了一份涉台方面的提案,内容包括“助推两岸中小企业数字化发展、电商平台建设”等。潘新洋建议,出台更完善的政策措施,让台资中小企业和大陆数字化企业能够协同发展,共享数字化成果和商机。“科技代表时代、代表未来,如果台胞台企能够参与其中,一定能更好地促进两岸多方面融合交流。”
同时,他还对当前两岸关系特别是反“独”促统方面建言献策。他表示,近些年来,民进党当局倒行逆施,以种种借口设置障碍,阻碍阻挠两岸交流合作。“民进党当局不愿意看到两岸和平发展、越走越好,不愿意看到两岸交流、同胞相亲、往来密切。民进党当局近几年的表现更多是借疫谋‘独’、借外谋‘独’,这些做法不得人心、不合时宜、不合潮流,阻挡不了两岸和平发展、融合发展和走向统一的历史大趋势。”
此外,五年来,潘新洋还多次以增进乡亲情谊、深化两岸交流合作为主题,参加访谈,讲述祖国大陆故事,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和交流交往。“虽然我出生在祖国大陆,但台湾是故乡,亲人在两岸,为两岸融合发声,为两岸交流牵线,责无旁贷。”潘新洋表示,尽管近两年,受新冠疫情等因素影响,两岸人员往来时间、经济成本大幅提升,线下交流受限,但交流合作并没有因此停滞。借助互联网,两岸同胞“云交流”全面铺开,线上线下融合成为两岸交流合作新特点。在他看来,两岸“云交流”热络充分说明两岸交流合作的大势不可挡,同胞走近走亲的意愿不可违。
“两岸本来就是一家人,融合发展是必然的。”潘新洋表示,两岸和平统一是可期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融合发展的道路会越来越宽广。“大陆近年的社会发展、经济发展举世瞩目,奠定了两岸融合发展的基础,吸引着台湾各界人士,特别是台湾青年来陆就学、就业、创业。这种势头越来越强,来大陆的台胞就越来越多。”
△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潘新洋委员(左)与王二虎委员就乡村振兴中如何支持家庭农场高质量发展交换意见。
建言资政惠民生
心系国之大者,倾心百姓民生。在履职中,潘新洋也很关心国家的大政方针。
为了在全国政协“完善外卖食品安全监管”双周协商座谈会上能够做到言之有物,会前,潘新洋积极参加有关单位组织的调研活动;空余时间,还查询和翻阅了不少有关电商平台运作和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方面的相关知识……
在调研中,他发现,当前,多数外卖平台都建有评价系统,形成了较好的消费者意见处理机制。但很多评价机制是外卖平台自建,一旦外卖食品出现安全问题,消费者可能无法通过平台及时得到公正的解决,而且存在消费者举证困难的情况。另外,外卖商户证照等数据共享也有待完善和改进。
在座谈会上,潘新洋建议,政府监管部门要尽早介入现有评价机制,加强与平台合作,利用大数据排查、线下安全员调查、开展联合检查等方式,从源头上防控外卖食品安全隐患,维护消费者权益。完善相关政策法规,细化明确外卖平台、商户与消费者各方责任,妥善制定罚则,以清晰认定责任、准确适用法律,有必要统一食品安全法和电子商务法规定的处罚标准。建立食品安全监管量化评价体系,并纳入社会信用管理体系。借鉴快速理赔通道与快速响应机制相关经验做法,完善和改进外卖食品安全维权体系。
“虽然电商平台运作和食品安全等方面的内容,并不是自己的专业所长,但是通过专题调研和座谈,特别是和委员们面对面的直接交流和对话,深受启发。”潘新洋表示,通过参加双周协商座谈会,不仅对食品安全这一个老百姓所关心、关注的议题有了深入、细致的了解,也开始关心、关注其他民生大事,以期通过自己的履职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2022年6月,潘新洋列席第十三届全国政协第二十二次常委会会议。此次常委会会议的主题是围绕“统筹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协商议政,这是新时代国家发展战略层面所聚焦的重大课题。“我十分珍惜这个难得的学习机会,认真参会、听会,常委们的讲话、发言,我都做了重点记录。”潘新洋说,“列席这次常委会会议让我进一步认识到,作为一名政协委员,必须学习好、贯彻落实好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工作实践中深刻领会和把握思想内涵,紧紧跟随时代发展步伐,与国家的发展大局同频共振。”
同年7月19日,全国政协在京召开“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专题协商会,在会上,潘新洋作了《推进“大中衔接”,构建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共同体》的发言,重点围绕健全基础研究人才贯通培养制度、提高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质量、构建基础研究人才的培养共同体等方面建言献策。他建议,深入推进“大中衔接”,完善基础学科人才贯通培养,健全人才成长链条,健全基础研究人才贯通培养制度。提高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质量,加强高校带动,建设一支适应“大中衔接”要求的基础学科教师队伍。构建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共同体,以高校先修课程为抓手,优化“大中衔接”基础学科教学模式,形成紧密的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共同体。
从着力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事业发展,再到助力人才培养,潘新洋注重发挥自身优势,认真履职,积极建言献策。与此同时,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间,他也关注防范、抗击疫情,恢复正常社会秩序等问题。
2020年,新冠疫情在武汉肆虐。3月份,潘新洋通过全国政协委员履职平台,积极提交社情民意建言,呼吁卫生健康职能部门,从国家层面大力推进中医中药介入新冠患者的治疗过程,用中医中药筑起全民抗疫的第一道防线。
“从古到今,中医药在疫情防治方面都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自西汉二千多年来,中国大型瘟疫超300次,在与疾病的角力中,中医药的贡献造福了全人类。”潘新洋表示,“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中医也是在不断与疾病尤其是与疫病(即传染病)做斗争的过程中形成经验而传承和发展下来的,说明面对病毒中医可以应对,也能够应对。”
后来,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不断变化,多地推动中医药及时全面深度介入诊疗全过程,有效降低了轻症转为重症、重症转为危重症的发生率,提高了治愈率。
“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成为我国抗疫方案的亮点。”潘新洋表示,作为众多政协委员中的一员,他做的这些微乎其微。但事实证明,中医药在疫情防治中不仅效果显著,科学施策、辨证施治,还能稳操胜券。
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型冠状病毒,一夜之间,口罩成为最紧俏的物资。在提出“第一时间上中医中药”的同时,潘新洋又通过委员履职平台提出《关于建立国家级统销平台——中华商城的建议》,希望相关部门能够理顺、整合好社会及百姓民生所需稀缺、重要资源的产供销环节。他的这一建议和思考,与两年后国家提出的“统一大市场”不谋而合。
“作为政协委员,应该体现使命担当,为疫情防控出一把力。”潘新洋表示,疫情防控,对党和国家来说,最需要的是了解真实情况。政协委员生活在人民群众之中,最了解人民群众的真实状态,了解人民群众在疫情面前遇到的实际困难和他们在防控疫情中的需求,委员通过政协平台向党和国家反映,让相关部门及时了解和掌握真实情况,为疫情防控科学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政协委员是荣誉,更是一种责任,那就是为国家发展建言献策。”谈及这么多年履职的感受时,潘新洋对“中国式民主”深有感触,他说,“这些年,我不仅亲历见证了台盟如何践行参政党本职,为两岸交流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作为台籍政协委员,也成为‘中国式民主’的参与者、实践者和维护者,体会到大陆政治制度的优势。今后,我要尽最大努力,利用各种机会向台湾同胞讲好‘中国式民主’故事。”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潘新洋表示,“我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求,进一步强化担当,全面增强履职本领,不负组织寄予的期望,不负人民给予的重托,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事业作出自己的贡献。”(记者:孙金诚)
来源:《人民政协报》(2023年01月30日 第06版)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