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呼伦贝尔2月17日电 题:台湾青年探访使鹿部落:看到别样原生态
中新网记者 李爱平
皑皑白雪的内蒙古自治区大兴安岭森林深处,身着鄂温克族服饰的布冬霞“指挥”着脖子上挂有铃铛的驯鹿,“欢迎”24岁的谢学婷。
谢学婷是2023年全国台联第29届台胞青年冬令营内蒙古分营(东线)的营员之一。从未见过驯鹿的她和20多名台湾小伙伴一起为驯鹿喂食,并试探性地给予抚摸。驯鹿消除了警惕,很配合地与大家合影。
这是2月16日发生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根河市敖鲁古雅民族乡猎民点的一幕。
很多台湾小伙伴都是第一次见到驯鹿,他们在惊奇之余方知,布冬霞所在的猎民点是使鹿部落的一部分。
“作为鄂温克族人,我从小生活在这里。只要和驯鹿在一起就不会有烦恼。”布冬霞的这番“解说”,让就读于暨南大学的谢学婷深以为然。
谢学婷觉得,能够在远离城市的森林中与颇通人性的驯鹿为伍,这样原生态的生活也是一种幸福。
同样来自暨南大学的林妏蓉,此前只是从网上得知,鄂温克族长年生活在内蒙古大兴安岭密林深处,是全国唯一饲养驯鹿的民族。
“能在这里见证这一切,太有收获了。我有种迫不及待想告诉众多台湾朋友的‘冲动’。”林妏蓉说,第一眼看到这些可爱的驯鹿,就想把包里的零食拿出来与它们分享。
“这些驯鹿堪称大自然的精灵。”让林妏蓉印象深刻之处还在于,“包括布冬霞大姐在内的猎民们待人真诚,交流中丝毫不会有陌生感。”
一直在变换各种角度拍摄驯鹿的吴家文,是一名就读于四川大学新闻系的台湾青年。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她更好奇的是,猎民点上的撮罗子(即鄂伦春、鄂温克、赫哲等民族民众居住的一种圆锥形“房子”)已成为“过去式”,猎民们现在的居住地改为房车和帐篷。
“我们在房车上住,冬天也不冷,也能看电视。帐篷是接待朋友们用的。”布冬霞的爱人肖良库介绍说,作为使鹿部落猎民点,这里的一切都在发生新的变化,驯鹿总会给人制造出各种惊喜。
“驯鹿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温顺不伤人,毛皮摸起来很舒服、很温暖。整个人趴上去,驯鹿也是慢慢走开而不是激烈反抗。”就读于清华大学的台湾青年周铉原告诉记者,最喜欢驯鹿在森林间纯真而亲近的眼神。
探访结束后,台湾小伙伴一行踏雪返往公路间,一头驯鹿紧紧相随。谢学婷挥手说着“再见,再见”,旋即,驯鹿折身返回,脖子上的铃铛在山林间回响。(完)
来源:中新网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