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硅谷银行、瑞士信贷接连爆雷 美欧银行业危机或继续蔓延

华夏经纬网 > 新闻 > 寰球热点      2023-03-21 13:34:04

这是2月13日在瑞士卢塞恩拍摄的瑞士第二大银行瑞士信贷银行大楼。(图源:新华社)

这是2月13日在瑞士卢塞恩拍摄的瑞士第二大银行瑞士信贷银行大楼。(图源:新华社)

【华夏经纬网综合报道】美国硅谷银行倒闭、瑞士信贷危机接踵而至,让全球金融市场风声鹤唳。当地时间3月19日,瑞士联邦委员会召开新闻发布会,确认瑞士最大银行瑞银集团将收购陷入危机的瑞士第二大银行集团瑞士信贷银行。若收购成功,这将成为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欧洲最重要的银行业合并案。不过,在美国和欧洲央行持续加息背景下,美欧银行业的流动性危机可能还会继续蔓延。

瑞银收购瑞信引舆论担忧

近期美国硅谷等美国银行宣布倒闭引发市场动荡,拥有167年历史的瑞士信贷银行也成为近期市场动荡中广受关注的名字。今年2月,瑞信宣布2022年净亏损73亿瑞士法郎,连续第二年净亏损。3月14日,瑞信发布报告称,该行对财务报告的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加剧了人们对其运营状况的担忧。

“为了避免瑞信眼下危机对瑞士乃至全球造成‘无可挽回的经济动荡’”,瑞士政府3月19日晚上宣布瑞银同意收购瑞信,但这引发了瑞士政党和舆论的担忧。在瑞士政府宣布瑞信将被瑞银收购后的首个交易日,也就是20日,瑞信股价暴跌超过50%。

这是3月20日在瑞士日内瓦拍摄的瑞士信贷银行(右)和瑞银集团。(图源:新华社)

这是3月20日在瑞士日内瓦拍摄的瑞士信贷银行(右)和瑞银集团。(图源:新华社)

据悉,为了解决瑞信的危机,瑞士政府承诺通过央行为这次收购提供最高限额达2600亿瑞士法郎的流动性支持,其中包括政府将承担的最高90亿瑞士法郎的潜在损失。这一总支持金额相当于瑞士国内生产总值(GDP)的三分之一。

瑞士联邦议会第二大党社会民主党领导人罗杰·诺德曼警告称,收购计划存在“巨大风险”,合并后的瑞银集团总资产将超过1.5万亿美元,过高的资产规模会给瑞士带来风险。瑞士联邦议会第一大党人民党担忧,收购可能对瑞士就业市场产生可怕的影响,两家银行合并可能导致约1万人被裁员。瑞士左翼政党纷纷要求对银行业进行改革,并加强对银行高管的追责。

瑞士媒体批评称,瑞士政府为在短时间内敲定收购而采取的一些非常规做法,导致瑞信发行的160亿瑞士法郎的额外一级资本债券被完全减记,这一做法违反了债权高于股权原则,也引起欧洲债券市场的动荡。瑞士政府还在未经股东投票的情况下完成了对瑞士信贷银行的收购,这一做法规避了瑞士的法律并削弱了财产权。瑞士舆论普遍认为,瑞信轰然倒下对瑞士金融形象产生巨大负面影响,瑞士银行业的信誉受到了削弱。

美联储激进加息难逃干系

以美国硅谷银行“闪崩”为起点,美欧银行业遭遇的风险冲击波过去一周里持续震荡,全球金融市场不确定性陡增。到底是什么让事情发展到现在这一步?

把日历翻回2022年12月31日,彼时硅谷银行的总资产还高达2090亿美元,总存款约为1754亿美元。仅仅2个多月后,硅谷银行便陷入流动性危机,遭遇存款挤兑后闪电倒闭,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二大规模的银行倒闭事件。随后,美国签名银行、第一共和银行,欧洲的百年投行瑞信等均遭遇危机。多位金融大咖对此指出,美联储激进加息难逃干系。

这是3月10日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克拉拉市硅谷银行总部外拍摄的银行标识。(图源:新华社)

这是3月10日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克拉拉市硅谷银行总部外拍摄的银行标识。(图源:新华社)

美国财政部长耶伦表示,硅谷银行关闭,其核心问题在于美联储持续上调利率,导致该银行所持债券等金融资产市价不断下跌,而非技术行业问题。过去一年,美国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上限已从0.25%飙升至现在的4.75%。很多分析人士预计,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将在未来几个月内再加息0.5个或0.75个百分点。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胡志浩分析,硅谷银行此前在流动性宽松时期吸收大量存款并配置长期限债券资产,资产负债期限错配严重,导致利率风险急剧上升。在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加息,特别是短期利率高于长期利率的“利率倒挂”背景下,硅谷银行负债成本陡然上升,持有的大量债券资产价格暴跌,存款人集中取现,导致银行流动性枯竭。

“美联储加息产生的外溢效应及其对全球金融体系的影响值得高度关注。”中国的主权财富基金中投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兼首席投资官居伟民指出,去年的英国养老金抵押品危机、近期硅谷银行破产事件的发生,直接原因是资产负债期限错配、流动性错配,其根源在于原有的业务模式对新范式的适应性明显不足。而且,“类似的风险事件后续可能还会发生”。

美欧银行业信心危机难解

尽管瑞士金融市场监管局和央行宣称瑞信“满足系统性重要银行所需的严格资本和流动性要求”,央行还向瑞信提供500亿瑞士法郎贷款以增强其流动性,但要恢复投资者和客户的信心仍面临挑战。

《金融时报》援引消息人士的话报道,最近某日瑞信客户的单日提款总额达到100亿瑞士法郎,可见客户对这家银行的信任度大跌。路透社分析,美国硅谷银行和签名银行关闭风波凸显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欧洲中央银行以及多国央行持续加息对银行业造成的压力,主要发达经济体利率高企可能持续引发金融系统问题。

另据美国福克斯商业网站报道,最新研究显示,在一定的市场条件下,近200家美国银行可能面临与硅谷银行相同的命运。研究称,如果一半储户突然提款,186家美国银行可能会倒闭。研究人员设定了一个推测场景,假设每家银行都经历了挤兑,并得出结论美国联邦储蓄保险公司将耗尽资金。

这份研究报告的摘要写道:“即使只有一半未投保的储户决定提款,也有近190家银行对已投保储户存在潜在的减值风险,其中可能有3000亿美元的已投保存款面临风险。如果未投保储户提款导致哪怕是银行小规模贱卖,那么也会有更多的银行面临风险。”

问题在于,这些银行的资产都是政府债券和抵押贷款支持证券,这些资产受到了美联储最近加息的负面影响。这份研究报告的摘要总结认为:“总体而言,这些计算结果表明,最近银行资产价值的下跌大大增加了美国银行系统应对未投保储户挤兑的脆弱性。”

3月16日,在瑞士日内瓦,一名女子站在瑞士第二大银行瑞士信贷银行内。(图源:新华社)

3月16日,在瑞士日内瓦,一名女子站在瑞士第二大银行瑞士信贷银行内。(图源:新华社)

全球投资者关注中国市场

金融风险潜滋暗长之时,来自世界各地的资管机构大佬纷纷将目光投向同一个地方——中国。向上向好的经济基本面,是全球投资者关注中国市场的重要原因。最新公布的1-2月份经济数据显示,中国市场预期加快好转,经济运行企稳回升。

“2023年,中国是全球市场中又一个潜在亮点。”管理逾万亿美元资产的美国普徕仕集团首席执行官、总裁罗伯·夏普斯注意到,当其他多数主要经济体还在应对通胀,采取缩紧货币政策措施时,中国较低的通胀率使其在货币和财政方面有了更多扩张空间。“纵观全球,中国正处在独特的经济周期中。”

“中国以建设性的方式走出了疫情。”法国巴黎银行董事长让·勒米埃表示,尽管此前受到疫情影响,但中国的企业正在复工,一切都在回归正常。他特别提到,中国居民的银行账户中有大量储蓄,这意味着强劲消费潜力。在此背景下,市场对中国的评价已经出现反弹。

德腾投资管理合伙人马丁·胡特观察到,中国经济预计到2030年将占到世界经济的20%。这种增长前景改善迹象不仅对中国本身是积极的,也将使欧洲,尤其是德国这个对华出口大国从中受益。

应对全球金融市场波动,汇丰投资管理全球行政总裁尼古拉斯·莫罗表示,西方通胀危机导致主要央行连续加息,与处于经济周期不同阶段、增长前景更为乐观的亚洲形成巨大反差。亚洲投资市场的吸引力不仅在于具备超额收益潜力,还因为其环境差异可以实现分散投资。而中国经济即将到来的复苏,将为亚洲经济增长创造条件。


(资料来源:央视新闻、新华社、人民日报海外版、国是直通车、参考消息网)


责任编辑:姚思寒
寰球热点
国际观察
国际新闻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