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空军和航空工业集团参与支持的电影《长空之王》将于4月28日全国公映。影片首次聚焦新时代空军试飞员,揭秘最新型战机的幕后故事。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新闻发言人周国强表示:“《长空之王》是一部致敬英雄的电影,它致敬的是我们民族英雄精神,集体主义英雄的精神,也致敬英雄的试飞员”。
航空发展史上,飞机性能记录和重大技术突破几乎都由试飞员首先完成。任何一个国家,想建立强大的航空工业,都离不开一支优秀的试飞员队伍。自1952年中国空军的第一支试飞部队成立至今,我国每一种新机型的诞生,都凝聚着一代试飞人的心血,他们用热血、青春乃至生命推动着新中国航空武器装备不断实现跨越式发展。这个英雄群体值得我们细细溯源,从头讲述,将他们的事迹和精神展示在聚光灯下,进入大众视野,被知晓、被铭记。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中国空军试飞员——
那时空军刚组建不久,又正在抗美援朝,飞行员都一门心思想着升空作战,没有人愿意去搞试飞。当得知要调我去当试飞员时,打心里不愿意去。可我是军人,必须要服从命令……到后来,越来越意识到试飞工作的重要。这是一项无论战时还是和平时期,都要敢冒风险的工作。——吴克明
抗美援朝的空战英雄成了试飞员
在朝鲜战争中,面对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美国空中力量,年轻的中国志愿军空军临危受命,凭借“空中拼刺刀”的作战精神和灵活机动的战术战法,在实战中取得了令世人震惊的辉煌战绩,产生了一大批空战英雄。来自浙江萧山的吴克明,便是他们中的一员。
吴克明,出生于1929年,1949年5月参军入伍,同年12月进入济南五航校学习飞行。当他作为一名歼击机飞行员参加抗美援朝的时候,飞行时间仅有几十个小时,没有任何空战经验。严峻的战争局势没有为人民空军预留“训练好再打”的时间,只能边打边练,在战斗中锻炼成长。历经血与火的洗礼,吴克明的飞行技术从不熟练变得精湛,迅速成长为一名骁勇善战的长空卫士。他三次入朝,战斗起飞数百次、空战十余次,击落过2架美制F-86战斗机。
1955年初,人民空军开始装备米格-17F,曾在抗美援朝作战中大显身手的空四师最早进行改装,吴克明是该师首批改装的四人之一。于此同时,在沈阳国营112厂中,仿照米格-17F型战斗机制造的我国首架国产喷气式歼击机,也在紧张地进行着。此时吴克明,还不知道自己的身份将在这个交叉中发生一个全新的转变。
刚开始接到试飞新机的任务时,都以为只是暂时借调。新机还没有造好,吴克明先是奉命去112厂试飞了新组装的米格-17样机,随后又参加了米格-17的飞行表演。上升横滚、半滚倒转、斤斗、低空大盘旋、超低空大速度通场……他技术过硬,稳定发挥,完成表演后,才知道刘少奇和邓小平同志坐在观众席上。之后的日子一如平常,吴克明继续忙于部队训练和帮带改装,“那时候,我们都感觉试飞是一种边角料的工作,作战训练才是主要工作!” 1956年6月,国防部正式来了命令,由他首飞国产第一代战机。
就这样,吴克明被任命为空军第一试飞大队第一任大队长,从一线部队进了厂。尽管吴克明更想升空作战,再多打几架敌机下来,但他是军人,必须要服从命令。
“中0101”第一架国产战斗机首飞成功
1956年7月19日,一架刚刚装配好的飞机,停在沈阳于洪机场,机身上印着“中0101”几个鲜红的大字,这就是我国生产的第一批第一架喷气式战斗机——最初被命名为“五六式”,后来改称歼-5。这架单座单发战斗机全部采用中国自制零件制造组装,并在制造工艺上进行了改进。从开始研制到完成组装,只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
“这才是我们自己的飞机!”吴克明登上飞机,头一次从机舱内的各种开关、仪表上看到中文标注,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激动和感慨。从他学习飞行开始,到抗美援朝空中作战和战后飞行训练,尽管驾驶的机型机种在不断更替,但座舱里面看不到一个汉字。驾驶国产的喷气式战斗机,是他的第一次,也是中国人的第一次。
点火、加油、离地,吴克明驾驶着0101号顺利升空,俯冲、盘旋、通场,一套预定试飞动作完成后,歼-5被稳稳地停在了“T”字布旁。
首飞成功!机场上瞬间一片沸腾!人们欢呼、跳跃,眼中闪着热泪相互拥抱。从这一刻起,中国有了自己制造战斗机的实力。新中国航空工业迈出了“从修理到仿制”的第一步,一举跨入喷气时代。
从一片空白中闯出新中国的试飞之路
到试飞部队后,吴克明才感到试飞与部队的飞行有很大不同。虽然过去在部队也飞过试飞科目,但那不过是飞机更换部件或发动机后,飞到空中检查一下工作是否正常就行了。面对我国制造的首架喷气式战斗机,怎样试飞,既无先例可循,又无前辈指导,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用他自己话来说:“当时脑子里一片空白。”但他作为主任试飞员,既代表空军部队,又为航空工业部完成任务,是具有双重使命的角色,责任重大,必须独立自主地把这条路给闯出来。
试飞前,吴克明走上生产线了解制造飞机的复杂过程,观看了飞机强度试验,目睹了各部件在大过载下的受力情况。他不仅要熟悉飞机上253550个零件,外加发动机的1721个零件、三门火炮和各种仪表设备,还要彻底搞清楚与飞行有关的空气动力学。
首飞成功后,接下来还有一系列性能检测试飞,其中包括各种极限飞行。对于空中停车这种高难科目,吴克明手到擒来,能在一次试飞中连续三次空中停车——因为曾在米格-15和“乌米格”上进行过两次迫降,所以有信心哪怕空中停车发动不起来也能轻松迫降。但在试飞飞机过载时,他使出浑身解数,把自己掌握难度最大的特技动作都做完了,也达不到8个过载要求。直到一位专家建议可以先大速度俯冲,再突然拉起,飞个“V”字型试试。尽管这样稍有不慎飞机就会空中解体,吴克明还是决定尝试,他说:“当飞行员时,我最大的心愿是驾驶国产战鹰保卫领空。成为试飞员后,我就敢飞最危险的课目、飞出战机的最佳性能。”冒着机毁人亡的风险,他终于飞出了8个g的过载。
就这样,吴克明先后进行了19次综合性能试飞试验,并对试飞中发现的问题和故障进行了调整和排除。预定的试飞科目在15天内全部完成,证明该机技术性能和产品质量全部合格,飞机达到了设计的要求。
再飞歼-6!一人完成两种新型飞机试飞
试飞合格的歼-5战机,正式投入批量生产,从1956年9月到1959年5月,一共生产了767架。歼-5装备部队后屡立战功,在国土防空任务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但中国航空工业并没有在成功研制歼-5的胜利喜悦里停留太久,就要继续大踏步前进了。因为早在几年前,美国YF-100、苏联米格-19就接连突破了音障,战斗机已经进入超音速时代世界航空工业的发展正在突飞猛进,我们必须拼命追赶。
1958年12月,为配合空军建设需要,我国设计人员参照昼间歼击机米格-19C重新设计,合成设计的“59式”在1959年9月30日首次试飞,首席试飞员仍是吴克明。但这次研制的道路并不顺利。由于这批仿制的飞机出现质量问题,设计方案不得不推倒重来。
1963年9月23日,以米格-19C为蓝本的第一款国产超音速战斗机“歼-6”,再次由吴克明驾驶着顺利完成首飞!数年坎坷,终见成果!歼-6的成功研制不仅意味着人民空军进入超音速时代,还让它的试飞员无意中创造出一个世界纪录——此前世界各国都是一个飞行员只能完成一种主战飞机的首飞,吴克明却在中国航空工业的火热进程中,一人完成了歼-5、歼-6两种新型飞机的试飞。
后续经过两个多月的试飞,验证其各项战术、技术指标完全达到了设计要求后,1964年,歼-6投入成批生产,交付部队使用,成为解放军空军和海军航空兵装备数量最多,服役时间最长、战果最辉煌的中国战机,总产量超过4000架,服役超过40年,在1964年—1971年期间,我军飞行员驾驶歼-6先后击落21架敌机,其中包括美国F-4C、F-104C、RA-30、RF-101各一架和4架无人高空侦察机。
综合整理自:央视网、新华网、中国新闻网、中国军网、中国军视网、解放军报、中国国防报、空军政治部宣传部、空军装备部政治部、航空工业微信公众号等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