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叶归根,是每一位中华儿女都能够共情的最终夙愿,在台湾,有数十万来自大陆的老兵被一湾海峡阻隔,难以返乡。然而,在过去的20年里,一名普通的台湾里长刘德文,一直在默默地义务寻找、护送这些老兵的骨灰,凭一己之力帮助上百名老兵魂归故里,因此被大家称为“灵魂摆渡人”。6月17日,刘德文受邀参加第15届海峡论坛,并接受了《环球时报》的专访。
与大陆老兵的不解之缘
环球时报:大家都亲切地叫您里长,能为我们介绍一下这个职位吗?
刘德文:“里长”这个职务在台湾是最基层的、跟民众接触最频繁的。我们跟这些乡亲就像一个大家庭,他们有什么需要,我们都会尽量去办。
环球时报:您跟这些从大陆来台湾的老兵是如何结下不解之缘的?最初对他们的印象如何?
刘德文:1996年左右,我搬进这个社区后接触到这些老兵,才了解到他们是从大陆各省份聚集在我们这个社区。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是单身,没有组建家庭。当时一到节假日,我就去当志愿者。后来他们慢慢地信任我,把我当儿子,我也把他们当作父亲。
我几乎每天都会跟他们聊天,聊过之后才发现这些老兵都很想家,讲到家乡时的那种喜悦,讲到父母时的那种沉默——他们十几岁就背井离乡,没陪伴过、孝敬过父母,所以有种愧疚、亏欠的感觉。他们希望自己亡故后能回到家乡,回到父母身边。我经常看到他们朝着北方看,一直望向自己的家乡。
“你们都是我的父亲”
环球时报:您是怎么产生“送老兵回家”这个念头的?
刘德文:2003年开始时就只是源于一位老兵的嘱托。社区的这些老兵对我很信任,临终前都会打电话叫我过去。之后我就慢慢开始往返于两岸,帮助其他老兵达成心愿,送他们回家。到现在已经做了20年了。
2023年4月18日,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岳阳公墓,台胞刘德文胸前挎着唐毅奇的骨灰坛,随后将其安葬在墓穴内。(中新社记者 张浪 摄)
环球时报:这20年中,您印象最深刻的“灵魂摆渡”是哪一次?
刘德文:我记得有位100岁的老兵,临终前一晚打电话叫我过去说,“谢谢里长你照顾我十几年”。他们真的把我当作家人,对我很信任。有时候聊天有人会说“里长是我的干儿子”,其他老兵听到后就对我说“你是我的干儿子”,他们还因此吵起架来(笑)。我就回说,你们都是我的父亲,有什么事尽管来找我,有什么心愿我会帮你们完成。我们就这样一步步搭建起情谊。
环球时报:您如何看待“灵魂摆渡人”这个称呼?
刘德文:我们中华民族比较注重孝道。我每次带它们(骨灰盒)回家,都是扶着、抱着。大家说的“灵魂摆渡人”,其实是对长辈的一种尊重。
“他们的家人也成了我的家人”
环球时报:您在“摆渡”的过程中遇到过哪些困难?您的家人能够理解您的做法吗?
刘德文:困难一定会有,比如当时小孩很小,没有照顾到家庭。不过阻力化解了就会变成助力。我的父母对我做这件事在背后有很大的支持。
事实上,刚开始我的妻子也会因为经济上的压力跟我吵架,后来有一次是在2005年,我带太太一起送一位老兵回山东老家,当时我们背着七八公斤的骨灰坛一路到了山东,看到老兵90岁的弟弟亲自到村口迎接我们。当时他在离我们差不多50米左右时跪下磕了3个头。他说,第一跪是谢谢里长送哥哥回家,第二跪是迎接哥哥,第三跪是感恩里长圆了家族几代人的心愿。整个过程让我太太感受到做这件事的意义,现在我儿女也引以为傲。这么多年,我的团队就是我的家人——我的妻子和儿子。
环球时报:您希望通过这次海峡论坛做出哪些改善?对两岸之间的往来有哪些期待?
刘德文:其实现在我做的这个事都是个人行为,确实比较辛苦。今年3月,国台办发言人朱凤莲在记者会上对我表达了肯定与认同,我也感受到整个社会那种祥和的风气,这是一种动力,一件好事。我现在体力还行,会继续帮助更多老兵回家,也希望更多的人知道这些老兵很想家,想念大陆的亲人,也告知说我们有这种桥梁帮助他们落叶归根。
这么多年来我往返大陆和台湾,每一次带老兵回家后,这位老兵的家人就成了我的家人,我在这边遇到困难时,一通电话他们就会来支援我。我觉得两岸同胞要多交流,有交流才会彼此了解。我们都是在一个锅里吃饭的人,为什么还要分彼此?特别是年轻人,要让他们知道大陆这些年来变化非常大,在经济、文化等领域甚至可以影响其他国家。我们中国人文化中有着最朴素的情感,不忘初心,这就是人性最基本的初衷。【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 周洋】
来源:环球时报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