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再谈“标枪”

华夏经纬网 > 军事 > 兵器大观 > 导弹      2023-06-27 08:47:42

  再谈“标枪”

  ■王 蕊  

  如果讨论反坦克导弹,美国“标枪”反坦克导弹是绕不开的“主角”。这种顶着“第3代单兵反坦克导弹主力”光环的单兵装备,近年来在西方媒体的宣传下,俨然成为主战坦克的“战场克星”,真的如此吗?

  最早的单兵反坦克导弹出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此以前,步兵使用步枪应对坦克进攻。虽然当时各国将反坦克步枪技术发挥到“极致”,但面对装甲厚度不断增加的坦克,反坦克步枪已经很难将其击穿。即便击穿装甲,除非击中发动机或坦克乘员等,否则仍然难以造成致命伤害。1942年诺曼底登陆后,为了使步兵面对德军坦克时拥有一定的还击能力,美军开发了M1“巴祖卡”反坦克火箭筒。

  M1“巴祖卡”反坦克火箭筒和后来出现的“铁拳”反坦克火箭筒在战争中得到大规模使用,但其射程远远小于坦克炮,因此步兵在战场上依旧处于劣势。真正使步兵反坦克作战变被动为主动的,是反坦克导弹。

  反坦克导弹相对以往此类武器的改进,主要体现在精度与射程方面,这也成为反坦克导弹技术更迭的标志之一。早期的反坦克导弹由3部分组成:战斗部、制导部和动力部,理论射程达1000至1500米。发射后,士兵通过目视方式对其跟踪,同时操作设备修正导弹飞行方向直至命中目标。第一代和第二代反坦克导弹一直沿着这一技术方向发展,直到第三代反坦克导弹出现,改变了这一趋势。

  第三代反坦克导弹的最大特点是自主性增强,“标枪”反坦克导弹即是如此。该导弹具备“发射后不用管”能力,取得这一突破的关键是制导技术的进步。同时,该导弹采用冷发射技术。导弹被助推器推出发射管后,发动机再点火,在导引头的指引下向目标飞去。这种发射方式,大大增加了射手的隐蔽性。

  “标枪”反坦克导弹的另一特点是“攻顶式”打击。由于坦克装甲的薄弱处大多位于顶端和底部,反坦克导弹的“攻顶式”打击大大增加对坦克的毁伤效果。在“串联”战斗部的作用下,副弹头先引爆车体的反应装甲,主弹头再穿透主装甲,达到彻底摧毁的目的。

  有了两大技术“傍身”,理论上“标枪”反坦克导弹能够打击任意锁定目标,包括飞行中的武装直升机。然而,该导弹的实战表现并非如西方媒体宣传的那样“无懈可击”。据“标枪”反坦克导弹制造商、美国雷锡恩公司在社交媒体上泄露的一份内部文件显示,在局部地区冲突中,“标枪”反坦克导弹的命中率、射程和技术可靠性都很差。实际作战距离只有此前宣传的5千米的一半,命中率也较低,8次“交战”中仅命中3次,可维护性也存在问题。

  在实战检验下,环绕在“标枪”反坦克导弹周围的“反坦克利器”等神话逐渐破灭。这似乎提醒人们,任何装备的战场作用都不宜被过分夸大。事实上,在日新月异的现代战场上,没有完美的装备,只有不断进行技术更新,才能在战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文章来源:中国军网-中国国防报
责任编辑:唐诗絮
军情热议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