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研究中医、中西医结合在治疗癌症方面的作用,我在看文献时知道大陆有位非常著名的中医,他在中医治疗癌症上很有成就,我想未来中医在癌症治疗方面将大有可为。”
“中医之道,治病不分地域,不分两岸。”
“我小时候生病,家里人都会去带我看中医,老中医都特别准,方子都很灵。”几味本草,几下针灸,总是药到病除,“中医很神奇,传承千百年。医者仁心,当医生能够救死扶伤终归是件好事。”怀着对中医的喜爱与好奇,孙芝华选择到北京中医药大学深造,慢慢变为“医病者”。
学习的过程总是辛苦的,读医书,看方歌,背方子,学脉象......孙芝华的大学生活被无尽的中医知识填满,她有时也会抱怨压力太大,“校园的学习氛围很浓厚,确实可以更专注于课业,但是总觉得少了些课余生活。”回顾自己过去近三年的学习生活,孙芝华觉得还是要多出去走走,扩大交际圈,深入到社会中。
“每个人身体里都有癌细胞,当癌症确诊时,西医和中医都是从控制癌细胞的发展入手。我觉得中医在一些草药的疗效上还可以再深入挖掘。中医治疗比较保守,也就意味着比较安全,可以‘防患于未然’,治‘未病’。”
虽然谈及未来人生规划时,孙芝华感到有些许迷茫,但可以确定的是,对中医的坚持不会改变。“计划是未来考取规培证,在大陆升学,应该会主攻中西医结合方向,我想研究中医对癌症的疗效。”
各取所长,体验两岸学习生活不同点
“我在江浙长大,爸妈觉得两岸的生活都应该体验一下,所以我在中学时回了台湾。”在经历过生活环境的转变后,孙芝华体验到两岸教育的诸多不同,在她眼中,大陆的教育更“卷”,学到的知识更多;台湾的教育更“轻松”,有助于调整心态。
“小时候在大陆,语文、数学、英语都要补课,记得补英语时,我妈妈会坐在后面记笔记,家长们都在‘卷’。那时为考竞赛班,每天晚上学到半夜,解特别难的竞赛题目。”孙芝华感慨道,“虽然过程很痛苦,但确实学的东西很多。”
到台湾后,孙芝华发现周围的同学们好像不怎么“在乎”学习。“取得好成绩不再那么有成就感,老师也不会给你太多要求。”“我每次数学考试都是满分,没有什么学习压力,我学习的动力也没那么足了。”在初期的“不适应”之后,孙芝华有了新的体会。
“我开始意识到,单纯的成绩好并不代表着优秀,人的成长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以后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也学会了转变心态,这段在台湾的‘放松’的经历对我来说非常宝贵。”
化身“桥梁”连接两岸,让彼此相知、相融
“大陆近年来的发展确实非常惊人。我刚离开时,大陆的数字化还没有这么好,现在人人都离不开电子支付了。基建也非常厉害,像我回苏州后发现地铁多了好多条,很多新楼区都建起来了,房价涨得也特别快。”
“我想做两岸间沟通和交流的桥梁。”孙芝华直言,“我一直想和朋友们做视频账号。比如拍一些台湾的美食特产,大陆高校的生活日常。
回忆起自己当初“择校”的经历时,孙芝华感叹“信息差”确实给她带来困扰。“我来北京读书前,很想提前了解下校园内的生活是什么样子,但是我能看到的信息非常少。”
为了让更多来大陆读书的同学们了解大陆高校,孙芝华计划下一步到各大高校拍些Vlog,“还都在准备过程中。我想拍一些大家好奇的、关心的‘不同之处’,可以增进两岸青年的相知相融。”
“采之撷之,如返故乡。追根溯源,总是情长。”孙芝华说,中医自远古走来,在两岸开花结果,用镜头记录生活,更传递温情与感动。聚同化异,让两岸越走越近、越走越亲。(常凯特)
来源:中国台湾网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