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春风起:覃亚四中短篇小说选》覃亚四 著 团结出版社
覃亚四先生已经于1993年去世,他的遗作《江汉春风起》在他去世三十年后出版,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人真实的世界,也从中透视了一个大时代的历史变迁。
这是一位并不为人所知的作者,他写出的是和自己的生活经历息息相关并难以忘怀的故事,他写下这些故事的时候可能都没有想到它们会有被我们看到的机会。这是一个普通中国人的故事,他的故事并没有多少传奇性,也和生活在当时的普通人的经历并没有多少大的差异。但就是这样一个普通人用质朴的语言、平实的叙述呈现出的他自己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的那些过往,却有着触动人心的力量。这里展现的,是一个和这个国家一起走过了艰难奋斗历程的人的自我陈述,惟其平淡,却更显岁月本真;惟其随性,却让人浮想联翩。他在为我们打开一个平凡的世界、展现一个人真实经历的同时,也揭示出一个大时代的真实面貌,使得他的那些看起来平淡的个人经历和似乎并不起眼的命运起伏,却又具有了见证大时代的那种真正不平凡的历史价值。
这里让我们印象深刻的是这部书的平实——踏实的细节描写,具体而微的生活刻画,白描式的平静叙述,让这部书有了一种代入感,使我们仿佛置身于主人公的生活现场,和他一起面对着当时的社会,和他一起经历着生活的点滴。天然去雕饰的自自然然的展开,让我们像在安静的午后听一位老者娓娓道来,跟随他先在部队又进工厂再下农村,直到改革开放的八十年代,与市场经济发展之初的形形色色迎面相遇。这里既有奋斗和努力,也有挫折和困扰;既有欢欣鼓舞,也有沉郁顿挫;既有生活中的小悲欢,也有时代变迁的大影响。这其中的真情实感,是作者精神世界的真实展开,是他在人生后期回首自己的精神体会,也是他穷其一生的精神财富。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在大时代里坚持自己的人,一个努力把自己的生活过得更有意义的普通人的追求,而这追求正是他在特定历史环境中用真实的笔触呈现出来的。那个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到改革开放的整个历程中经历了成长、成熟和变化的个人,他从青年直到中年的整个人生,就是一个时代普通中国人的真切命运和真实生活的忠实写照。这种生活的描摹带有一种“人类学”式的观察和记录的意味,只不过这是他对自己生活的记录。参与新中国的建设,从广西到海南再到湖北的人生经历,都让人看到了那个时代“基层”社会的面貌。这个“基层”中人与人的关系、人们生活的形态,都被描述得异常细腻。偶尔的风趣和几笔诗意,让这个“基层”有了独特的意趣。故事里这个“基层”的意义就在于它的平平常常,并没有多少巨大的波澜。但在当时靠集体力量改变中国的时代中,这个“基层”的日常生活,这些形形色色具体的小故事,都和社会的整体面貌有着实实在在的联结。那个时代“基层”生活的现实,往往并不为人们所深切地了解,尤其是一般普通人的真实生活更难以被呈现。时至今日,这个“基层”早已远去甚至尘封,难寻踪影。而覃亚四先生所呈现的,正是这些难以被人们看到的东西。他从一个亲历者和普通人的角度展现了“基层”生活的林林总总,他用自己的讲述丰富了人们对于那个时代的认识,为我们认知那个时代的“大历史”提供了更多可能。
个人当然仅仅是历史的一个微小的部分,但来自“基层”的个人见证也不可缺少。在“冷战”时期寻求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努力之中,有一个平凡人的小历史的记忆,在承担艰难、奠定基础的时代里,有为国家不懈奋斗的一群普通人的故事,这其实也是那个大时代的深刻记忆的一部分,它们不应该被遗忘。覃亚四先生从最“基层”提供了历史的真实记录,他的讲述牵涉了时代风云、折射出时代沧桑,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了新中国发展的第一个三十年里人们的生存样态和国家的追寻,而他关于改革开放初期工厂变化的描写,让我们看到了今天中国发展到新的历史阶段的必然,中国正是在这样连续的过程中走向了新的历史。覃亚四先生从个人的视角所见证的一切,留下了风云变幻的大时代的一个侧影,也为当下的年轻人理解中国发展到今天的历史脉络提供了难得的记录。
这部书留下来并得以出版,不仅仅是独属个人记忆的存留,而且是一个时代记忆的存留。这些故事既是个人历史的真实,也是一个大时代历史的真实,是值得我们认真阅读和珍视的。
(作者:张颐武,系评论家,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来源:中国网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