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军工世界丨韩国研制电子战飞机前景如何

华夏经纬网 > 军事 > 兵器大观 > 空战      2023-09-08 08:48:17

    韩国研制电子战飞机前景如何

    ■齐呈荣 冯丽滢

    前段时间,有媒体报道,韩国防卫事业厅表决通过了该国《电子战飞机项目推进基本战略案》等4项议案。议案指出,韩国将于2024年启动电子战飞机项目,计划2032年完成研发。

    自建国至今,韩国军工企业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取得一定成绩。但不可忽视其背后笼罩着美国的阴影,机会主义色彩鲜明。从KF-21战机由五代机降级为四代半不难看出,缺乏自主知识产权、靠引进核心技术谋生的韩国军工企业,常常陷入“看人脸色”的现实窘境。

    在军工领域,先进电子战飞机的研制,是对一个国家航空综合实力的全面检验。从设计理念到技术论证,从合成材料到电子系统,从机体平台到仪表元件,无论哪个具体环节出现短板弱项,战机研发都会功亏一篑。对于高度依赖他国技术的韩国而言,想让新型电子战飞机从图纸飞向蓝天,前路漫长。

    美国EC-37B“罗盘呼叫”电子战飞机。 资料照片

    奉行“拿来主义”提速研发,为航空工业自主发展埋下祸根

    现代战争,敌对双方在战场上使用各种信息化武器装备,信息系统产生的电磁信号构成了数量繁多、密集重叠、动态交错的复杂电磁环境。在电子对抗中,谁能最大限度聚集电磁多域性和力量多重性优势,实现电磁空间战斗力量、技术优化的整体融合效应,掌控电磁优势,谁就能掌握战场主动权。

    这一现代战争制胜理念,在20世纪60年代就初露锋芒——越南战争期间,美军利用EB-66电子对抗机的掩护,F-4战机、B-52轰炸机长驱直入,对越防御工事展开攻击轰炸,标志着电磁空间的对抗拉开序幕。随后半个多世纪以来,俄罗斯、法国、英国、德国等国家相继加入电子战飞机“俱乐部”。

    但回顾整个韩国国防工业历史,电子战飞机发展如同一张白纸,自主研制电子战飞机无疑是“沙地起高楼”,成为摆在韩国科研人员面前的一大难题。

    韩国科研人员从半个多世纪以来问世的电子战飞机“取经”——他们发现,在电子战飞机这个大家族中,不仅有图-154MD、“猎鹰20”这类大型战机,还有EA-18G、F-16CJ、“狂风”ECR等小型战机。

    不同的外形给韩国自主研制电子战飞机提供了两条路径:一条是以喷气式客机为平台进行改装,类似于美国新一代电子战飞机EC-37B“罗盘呼叫”;另一条则是以中小型战机为平台发展电子战飞机。

    尽管基础薄弱,韩国却令人瞠目地做出了“二选二”的决定,由国防科学研究所和军工企业共同推进电子战飞机项目。一方面,为保证新型电子战飞机具有长航时作战能力,韩国开始遴选喷气式客机用作改装平台,将“湾流”G650、庞巴迪“环球”6500、达索“隼”2000等公务机纳入候选采购机型。另一方面,韩国准备以KF-21战机为平台研制电子攻击机,但该计划尚未得到韩国国防部批准。

    两条发展路径,看似持续推进,实则道阻且长。韩国航空工业长期依赖美国,利用特殊地缘政治关系,背靠美国获得不少技术支持,但这种“拿来主义”的快捷方式,不仅会长期受制于人,还会为航空工业自主发展埋下祸根。以中小型战机为平台改装电子战飞机为例,在KF-21战机制造过程中,高度依赖他国技术,历经20年研发才勉强达到四代半水平。在世界军事强国重点发展六代机的大背景下,用四代半战机改装电子战飞机,其作战效能如何,还是一个未知数。

    发展国产战机处处掣肘,背靠美西方丧失自主国防

    建国初期,韩国国防工业基础薄弱,在他国的技术支持下,勉强建立起枪械维修和保养体系。

    转机来自20世纪70年代——在以出口为核心的外向型经济策略的推动下,韩国依托逐渐厚实的经济和工业基础,加速推行自主国防政策。随后,韩国把握美日贸易摩擦的关键时期,快速建设工业设施,提振经济发展。在电子产业领域,韩国借助美国产业转移,智能手机、存储芯片、显示屏等实体电子产业成功跻身世界前列。

    不过,好景不长,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给了韩国一个深刻教训——由于韩国大多数大型企业是举债扩大生产,当西方国家前来收割资本时,国有银行纷纷濒临破产,致使韩国主要企业落入他人之手,自主权近乎丧失,电子企业与航空工业发展陷入停滞。出现这一现象,存在4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是偏科严重。韩国电子企业过于注重存储和显示面板等技术,半导体发展相对滞后。有相关数据显示,由于销售持续低迷,韩国半导体库存总额已经逼近50万亿韩元。反观航空工业方面,无论是最初的韩国版KF-5E战机还是F-16战机,均只拿到了组装许可证,这意味着韩国航空工业只有制造能力,缺乏研发能力,并不具备武器装备自主发展实力。

    二是缺乏原料。韩国矿产资源较少,主要工业原料均依赖进口,原材料和设备无法实现自给自足,这对航空工业和电子产业发展造成很大制约。

    三是活力不足。韩国航空工业和电子产业发展过度集中于知名大型企业,经济危机爆发后,财阀发展模式下堆积问题不断凸显。其他中小型企业活力不足、创新乏力,一旦遇到外部竞争,很快丧失竞争力。

    四是技术匮乏。以KF-21战机研制为例:由于韩国并不具备高性能航空发动机研发能力,发动机只能选择从国外进口。韩国曾透露,缺少KF-21战机研制所需的几十项关键技术。尽管有源相控阵雷达、光电瞄准吊舱、红外搜索与跟踪系统、红外/雷达干扰系统等在国外技术支持下研制成功,但最为关键的隐身问题始终未能解决。韩国航空工业通过与瑞典萨博公司开展技术合作,采用S形进气道、复合材料机体、菱形截面等,设计出一个具有隐身战机外形但需要武器外挂的非隐身战机方案,这显然未能达到五代机的标准。

    此外,虽然韩国能制造手机、电视等电子产品,但电子战飞机所需电子设备运行环境更严苛,对于体积、重量和运行精度要求更高,以韩国目前电子产业实力来看,这又是一道难关。

    看似轰轰烈烈的型号开发,实则是依靠美西方盟友的成熟技术和货架产品支持。在研发电子战飞机这样高精尖装备时,一旦失去外援或关键核心技术受到制约,项目必然会推进不利,这也是韩国必须直面的难题。

    “背刺”盟友利益至上,美国打着自己的“小算盘”

    事实上,拥有电子战飞机是韩国长期以来的梦想。

    早在2019年,韩国一名高官在访美时就明确提出,希望采购一部分用于情报监视和侦察的机载航电系统。令韩国寄希望于美国的主要原因是其KTX-2超声速教练机计划,正是在美国洛马公司帮助下得以启动,原型机于2002年成功首飞,命名为T-50“金鹰”教练机,取得不错的国际军贸业绩。

    没想到,采购机载航电系统遭到美国无情拒绝。正所谓“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电子战飞机研制涉及诸多核心技术,美国不可能轻而易举地将其拱手相让。

    从电子战飞机的功能上,也不难理解美国作出的决定——一款先进的电子战飞机能够为战区指挥官提供防区外干扰能力,以应对复杂的通信环境和敌方雷达威胁,还拥有压制敌方防空网络、探测敌方空中目标的能力,可以为韩国谋求军事方面独立增加砝码。这与美国的初衷背道而驰。

    发展电子战飞机会增强韩国军事实力,一定程度上削弱美军对韩国军队的掌控力,这是美军不愿看到的结果。

    此外,韩国拥有自主研发或者可以自行生产电子战飞机,势必会对美国向日本、澳大利亚等盟国出口EC-37B“罗盘呼叫”这类电子战飞机造成影响。

    利益至上是美国遵循的一贯法则,“背刺”盟友的例子也屡见不鲜。1978年,瑞典萨博公司与印度军方签订“雷”式战机采购协议。美国为了巩固对印军售市场,选择横插一手,对“雷”式战机发动机实施禁运,导致交易最终流产。

    韩国也曾吃过大亏。2001年,韩国提出研制KF-21战机,企图通过美国的帮助,一举跨入“五代机俱乐部”。然而,KF-21战机研发被处处掣肘,至今已耗时20余年,最终只能无奈降级为四代半。

    毫无疑问,造成这种结果,美国是幕后黑手。为了防止韩国研制出比肩F-35的先进战机,美国对韩国提出的包括25项核心技术在内的清单进行严格审查,甚至一度要求韩国停止KF-21项目。经过韩国政府一番努力,美国最终同意洛马公司转让21项技术,但在至关重要的核心技术上,无论韩国怎么“做工作”,美国仍然说“不”。

    就目前看,韩国研制电子战飞机的决心很大,但依然停留在设想阶段,未来能否从图纸飞向天空,真正形成战斗力,还有很多不确定因素。

    不论是KF-21惨遭降级,还是电子战飞机研发被处处掣肘,韩国武器装备与美国彻底“脱钩”有点难。可以说,韩国要想实现自主国防,需要挣脱的羁绊还有很多。


作者:齐呈荣 冯丽滢
文章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责任编辑:唐诗絮
军情热议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