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0月20日电 题:台湾记者在北京体验秋收 点赞大陆现代农业技术
新华社记者王承昊
挖番薯、割大豆、剥玉米粒……金秋十月,年丰时稔。19日下午,多位在大陆驻点的台湾记者来到位于北京的全国农业展览馆,现场体验农活,参观了解大陆现代农业发展成就。
馆区的番薯田内,台湾记者们猫着腰,手持钉耙,沿垄台两侧左一耙右一耙。番薯从地里探出了头,大家放下钉耙,用手松掉周围土壤,一拔,一颗番薯便收入囊中。
10月19日,台湾记者展示自己挖的番薯。新华社记者 王承昊 摄
一番实地劳作,让台湾《联合报》记者陈政录感叹起古早“唐山过台湾”的辛劳。“先民从大陆来台,开垦荒地,很是不易。”他说,农业在中华文明几千年历史中分量很重,“如今,农业文化依旧深植在两岸人民的骨子里。”
“我从没下地干过农活,这还是第一次呢。”台湾东森新媒体ETtoday记者任以芳提着一袋“劳动果实”很是开心。
尽管是第一次下田,但任以芳从2012年至今已走过不少大陆乡村。感叹于近年来大陆农业技术的快速发展,她说:“现在大陆很多方面做得比台湾好,尤其是科技种植和环境水利等进步飞速。”
大陆现代农业技术一直是台湾记者颇为关注的领域,当天记者们还认识了能“一分耕耘,两份收获”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
展示区内,玉米金黄饱满,豆荚摇曳如铃。左手抓枝,右手挥镰,台湾记者们一边采集作物,一边揭开这项增产“秘密武器”的面纱。
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下,大豆和玉米做起了“邻居”,有效解决了两种主要农产品间的争地矛盾,在玉米不减产的情况下多收一季大豆,实现双丰收,这也是大陆近年来积极推广的种植技术。
“农业技术千万不能被‘卡脖子’。”任以芳说,大陆人口基数大,粮食安全很重要,大陆通过现代农业技术提升产量,让老百姓不愁吃,让农民收入增加,这是很正确的方向。
“台湾走精致农业路线,大陆的农业规模则大很多。”陈政录说,两岸农业因地制宜,各有千秋,在农业交流合作上大有可为。
台湾记者们还参观了中国传统农具、农产品、彩陶等展览。此次“体验秋收喜悦 传承农耕文明”活动由国台办新闻局、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北京市台办共同组织。
10月19日,台湾记者体验剥玉米粒。新华社记者 王承昊 摄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