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台学者第一次到北京惊叹道:这里真的是大陆吗?

华夏经纬网 > 两岸 > 两岸交流      2023-11-27 09:58:51

  “我常讲一个词‘入局’,希望两岸学者可以一起解决一些困难,在交流经验的过程中产生共同合作的情感,彼此有更加深入的交流。”台湾知名学者曾华源在厦门为两岸民生交流提出建议。

  11月23日晚,“两岸学者面对面”系列活动第九场在厦大举办,厦门大学高和荣教授与台湾东海大学曾华源教授以“促进民生交流合作 深化两岸融合发展”为主题展开了交流,就两岸民生、社会保障、交流等议题进行讨论。

  “如果能让两岸的学者到大陆基层去调研,去就某个主题深入了解,甚至开展圆桌论坛,这才是真正的交流。”曾华源回忆道,他当年带台湾的老师第一次来北京交流,有老师问,“大陆是不是很落后?”结果晚上到北京天安门,他们每个人都惊叹道:“这是大陆吗!”

  “无论怎么说大陆有多好,都不如他亲自去一次。”曾华源表示,如果两岸的交流不扩大,那整个台湾基层的民间对大陆的理解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学生、学者、各群体直接深入的交流,才能推动两岸融合发展。

  活动上,两位教授分别从两岸的民生发展历程中,提出了少子化和人口老龄化等两岸共同面临的民生问题。高和荣认为,“两岸目前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重建家庭的伦理价值,不少台湾的老人认为家庭是一个不可靠的地方,老一辈都在讲怎么样去住一个好的养老院,认为孩子是靠不住的。”

  因此,两岸在社会保障方面也有诸多可以互相借鉴,曾华源表示,“台湾从民间化、宗教化的义工慈善组织发展到现在的制度化专业化的社区服务,让服务具有了‘可近性’。”高和荣说,“大陆幅员辽阔和人口众多,因此针对老龄人口的社会保障的社区多了一种治理的功能,不仅能够抓住老百姓的具体困难,同时党和政府也能统筹解决老龄化和少子化的问题。”

  曾华源表示:“在谈到两岸合作时,我们可以不仅在这个议题上做交流,而是可以在制度规划上去一同探讨。台湾有很多制度是直接从西方移植过来的,例如长照险在国民党执政时期是现金即付,而民进党上来后改为实物即付,这两种模式有各自的优缺点,而台湾经历的这个过程是很宝贵的知识。”

  来源:海峡导报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