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政”与“兵”的历史智慧

华夏经纬网 > 军事 > 大陆军事      2023-12-13 10:53:39

  ——《淮南子·兵略训》论战争与政治的关系

  ■郭玉春

  

  作者小记 郭玉春,工作于军事科学院战争研究院,研究方向为中国历代军事思想。

  《淮南子》是西汉前期淮南王刘安召集门客编写的一部以道家思想为主、综合诸子百家学说的著作。其中,《兵略训》是论述兵学理论的专篇,全文约7800字,从战争观、用兵之道和将帅之道等方面系统阐述了古代思想家对汉代以前军事思想的总结与反思,是一部独具特色的兵学理论专著。尤其是该书对战争与政治关系的讨论,闪耀着智慧之光,对我们仍有很多启示意义。

  关于战争与政治的关系,西方在19世纪由克劳塞维茨提出“战争是政治的继续”的观点。而对战争与政治关系的论述,中国古已有之。《左传》称“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孙子兵法》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尉缭子》称“兵者,以武为植,以文为种。武为表,文为里。能审此二者,知胜败矣”……这些都是中国传统兵学对战争与政治关系的重要论述。《兵略训》继承和发展了这些论述,并进一步指出战争从始至终就和人类社会的政治发展密切相关、不可分割,战争的起源、目的、性质等都反映出“兵之胜败,本在于政”的基本思想。可以说,战争与政治的关系问题,是《兵略训》战争观的基本命题。

  《兵略训》认为,战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且历史久远,“兵之所由来者远矣”。战争的出现,和人类天性及社会经济发展的有限条件关联密切。当人的衣食需求与社会经济发展分配不均后,便有人“割革而为甲,铄铁而为刃”,从而爆发战争。关于战争的目的,《兵略训》基于人因资源分配不均而爆发战争的观点,提出了“圣人勃然而起,乃讨强暴,平乱世,夷险除秽,以浊为清,以危为宁”“夫兵者,所以禁暴讨乱也”“明王之用兵也,为天下除害,而与万民共享其利”。即战争应该是以讨伐暴乱、为百姓除害及平定乱世、恢复清明政治为目的。在此基础上,《兵略训》提出了对战争性质的认识,认为“义战”是以正义之师讨伐无道之君,“兵之来也,以废不义而复有德也”,而且只有发动“义战”,才能达到“义兵之至也,至于不战而止”的效果。

  在具体讨论政治与战争的关系时,《兵略训》指出“用兵”有三种基本情况。其中,“用兵之上”即军事的最优策略,是在国内行仁德之政,君臣同心、百姓和谐,从而使四方诸侯信服,“折冲千里之外”,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境界。用兵中策则是在国富兵强、军纪严明的情况下,在两军阵前威慑敌人,“未至兵交接刃而敌人奔亡”。用兵下策则是直接短兵相接以决胜负。《兵略训》将“用兵”上升到国家安全战略层面,认为国家内政清明、外服四方,不用进行暴力战争就能折冲御侮,是国家安全战略的上策,直接发生暴力战争则落入战略下乘。在此基础上,《兵略训》提出了“兵之胜败,本在于政。政胜其民,下附其上,则兵强矣。民胜其政,下畔其上,则兵弱矣”的观点,鲜明指出了政治对战争的影响是根本性、决定性的。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兵略训》重视民心向背对战争胜败的重要影响,蕴含深厚的民本主义思想。《兵略训》称“兵之所以强者,民也”“众之所助,虽弱必强;众之所去,虽大必亡”。这正如孟子所言:“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这种民本思想,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对民心所向在国家政治、军事上重要作用的深刻认识,一直延续至今。“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重要论述,正是对中国共产党一直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百年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

  一个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要在其薪火相传的民族精神中来进行基因测序。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对和平、和睦、和谐的追求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之中。这种民族精神,在《兵略训》中也有鲜明体现。《兵略训》反对不义战争,并用“智伯有千里之地而亡者,穷武也”“万乘之国,好用兵者亡”的历史教训来警示穷兵黩武的危害,提出了“善为政者积其德”的观念。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地区安全热点问题此起彼伏,世界又一次站在了历史的十字路口,但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从《兵略训》等中国传统兵学中汲取历史智慧,对于我们认识纷繁复杂的世界局势,仍具有重要价值。

  链 接

  《淮南子》,亦称《淮南鸿烈》《刘安子》《鸿烈》,由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所撰。《汉书·艺文志》杂家著录《淮南内》21篇、《淮南外》33篇,《汉书·淮南厉王刘长传》称“又为《中篇》八卷”。《淮南子》内篇论道,中篇养生,外篇杂说。现如今仅存《淮南子》内篇,其中《兵略训》为第15篇。

  注解《淮南子》的成果有:高诱《淮南鸿烈解》、俞樾《淮南子平议》、刘文典《淮南鸿烈集解》、刘家立《淮南子集证》、吴承仕《淮南子旧注校理》、杨树达《淮南子证闻》、张双棣《淮南子校释》、何宁《淮南子集释》、陈广忠《淮南子斠诠》等。

  当代研究《淮南子》的著作有:段秋关《〈淮南子〉与刘安的法律思想》、牟钟鉴《〈吕氏春秋〉与〈淮南子〉思想研究》、雷健坤《综合与重构——〈淮南子〉与中国传统文化》、陈静《自由与秩序的困惑——〈淮南子〉研究》、张双棣《淮南子用韵考》等。(郭玉春辑)


文章来源:解放军报
责任编辑:胡光曲
军情热议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