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竹溪武陵不夜城:
稀有剧种唱出文旅“大戏”
本报驻湖北记者 瞿祥涛
武陵不夜城 竹溪县文化和旅游局供图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陶渊明《桃花源记》中记载的“武陵”,便是如今的湖北省十堰市竹溪县。近年来,竹溪抢抓城市更新、强县工程等机遇,打造武陵古镇,首期规划项目武陵不夜城以湖北稀有剧种山二黄作为文化灵魂,建成沉浸式戏曲文旅街区。
武陵不夜城在2023年12月30日开街当日便吸引了来自陕西安康、重庆巫溪、湖北襄阳及当地的10万余名游客。有游客在网上留言:“不夜之城,竹溪武陵。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夜幕降临,武陵不夜城内游人如织,街区内建筑呈仿古设计,在灯光映射下美轮美奂。武陵不夜城的街区全长361米,集合了潮玩、文创、动画、特效等元素,设有主题餐饮、休闲娱乐、特色小吃、非遗文创、精品零售、特产超市、文化驿站七大经营业态,让古街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而当中最大的亮点,是沉浸式的戏曲体验。
山二黄又名汉调二黄,属皮黄腔系地方戏曲剧种,由清代乾隆、嘉靖年间随荆州、襄阳移民带进山的楚调与鄂西北方言、民间音乐长期融合流变而形成,主要流布区域为鄂西北十堰市。山二黄脚色分行与汉剧相同,分为一末、二净、三生、四旦、五丑、六外、七小、八贴、九夫、十杂,各行演唱自成特色。山二黄主要声腔有西皮、二黄、唢呐二黄、反二黄、四平调等,均属板腔体,有时兼唱吹腔、杂调,少数剧目唱昆曲。作为湖北省现存的9个地方稀有剧种之一,山二黄于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走进武陵不夜城,可见不少古装爱好者特地身着汉服前来打卡,精彩的戏曲演出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观看。这台由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编导团队立足山二黄创新编创的戏曲情景剧《武陵梨园情》,打造了粉墨伊始、万方乐奏、百味竹溪、衣冠凤华、羽化成蝶、赛博空间、武陵情缘七大戏曲主题和15个文化节点,整条古街将这些节点一线串联,使剧情环环相扣、精彩不断,游客身临其境,直呼“好看热闹又好听”。十堰游客郭女士说:“戏曲氛围非常浓,我今天也特意穿上汉服,沉浸式体验国粹戏曲文化,近距离感受传统戏曲的魅力。刚才看了几台戏,感觉非常震撼!”来自陕西安康的游客许菲表示:“这里是历史典故中的‘朝秦暮楚’之地,既能体验秦文化的粗犷豪放,也可体验楚文化的细腻婉约,太值了!”
武陵不夜城借水生景,引入现代声光电技术,依托竹溪河设计灯光水秀剧场,打造沉浸式水景互动戏曲体验项目,“西关遇见武陵”将花式喷泉、雾森激光、全息巨幕、CG影像、多媒体数控等有机组合,呈现一场顶级水秀。同时,围绕山二黄、老西关、特色饮食、方言等地域文化元素,在街区内巧妙设计布置了一些小场景供游客拍照打卡,还建起山二黄博物馆,让游客通过变装穿戏服、登台唱戏曲,沉浸式体验戏曲文化的魅力。
竹溪县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喻泉源介绍,《武陵梨园情》作为一台沉浸式、行进式、交互式的戏曲情景剧,由100多名演艺人员演绎呈现,以七大戏曲主题为依托,单看是戏,连看成剧,古老剧种由此被活化,传统文化因此得以传承,游客也能尽享传统与现代元素交融的文化大餐。
此外,美食也必不可少。位于武陵不夜城的十三西施美食城,主打产品为竹溪十三道传统美食,如格格、懒豆腐、合渣、甜浆子、油层、芝麻饼等。
文旅街区灯光璀璨,各类节目精彩纷呈,特色美食琳琅满目,市民游客络绎不绝……武陵不夜城持续激发文旅消费热潮,成为城市新坐标、网红打卡地。
乘势而上,今年,竹溪县以打造全域旅游IP为目标,举全县之力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县。竹溪县相关负责人介绍,2024年将拓展武陵不夜城消费场景,创建省级夜间消费集聚区,持续打造灯火不息的沿河经济带;加快东门街景区改造、八卦山旅游循环路等项目建设;完善游客中心、旅游驿站、观景平台等旅游公共服务设施,用好荆楚文旅名县金字招牌,打造鄂渝陕旅游圈重要节点。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