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革命战争史要学而时习之
■管幼东
前不久,习主席在考察平津战役纪念馆时,强调对中国革命战争史要学而时习之,珍惜来之不易的红色江山,发扬革命传统,增强斗争精神,勇于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我军作为保卫祖国的钢铁长城、守护家国的忠诚卫士,更应学好用好中国革命战争史,传承革命文化,发扬红色精神,努力探索打赢未来战争的胜战之道。
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意思是将所学的知识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快乐吗?中国革命战争史包括土地革命战争史、抗日战争史、解放战争史、抗美援朝战争史等,是一个巨大的精神、思想和作战宝库。广大官兵只有经常学习,从中汲取红色营养,锤炼过硬本领,掌握制胜法宝,才能不辜负革命先辈,走好新时代的强军之路。
中国革命战争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军人学军史、学战史,天经地义,终身受益。据调研了解,很多青年官兵对中国革命战争史也进行了学习,但仍存在学而不深、一知半解的情况。有的只停留在某个阶段的战史上,缺少学习的系统性;有的不经常温习研究,缺少学习的深入性;还有的在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上做得不够,未能很好地学用结合、以学促用。事实证明,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全面了解中国革命战争史,才能更好的掌握现代战争规律。广大官兵学好用好中国革命战争史,不仅是职责所系,也是使命所需,更是胜战所要。
人民军队党缔造。越是学习中国革命战争史,越能充分感受党指挥枪的显著优势。在革命战争中,我军将士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只要跟党走,一定能胜利。我军之所以能取得一场又一场战争的胜利,挫败日本侵略军、战胜国民党军队、打败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最根本的在于党的领导这一伟大力量。一名跟我军交过手的美国军人曾说:“在解放军那里,‘党指挥枪’并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在战争中还从未发现一支健全的共产党军队陷入解体。”事实证明,有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人民军队前进就有方向、有力量,就能战胜对手、克敌制胜。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是我军永远不能变的军魂、永远不能丢的命根子。
一部中国革命战争史,就是一部能打仗、打胜仗的宝典。学习中国革命战争史,就是要学习蕴含其中的战略战术,掌握斗敌胜敌的高招、向强制强的真招。毛泽东同志说过:“共产党打仗,没有什么老样。”从历次革命战争看,我军总能根据实际情况随机应变、灵活用兵,针对不同战场、不同对手采取不同的打法。辽沈战役是“关门打狗”,平津战役是“先打两头,后取中间”,淮海战役则是“吃一个、夹一个、看一个”。中国革命战争史告诉我们,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始终是我军夺取胜利的传家法宝。无论未来战场条件如何复杂、战争形态如何演变,只要不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坚持“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就能从对方之弱、我方之强中找到胜战之策,始终居于主动地位、赢得制胜先机。
学习中国革命战争史,不难发现,处处充满了精神的力量、血性的迸发。长征路上,红军历经千难万险,何以能胜利到达陕北?抗日战争,八路军和新四军实力弱小,何以敢与来势汹汹的日寇血战?朝鲜战场,志愿军官兵装备落后,何以敢同武装到牙齿的美军较量?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始终保持精神上的优势。可以说,战争是英雄的沙场、血性的舞台;是力量的比拼、精神的决斗。精神在、意志在,力量就在、雄师就在。新征程上,只要我们大力弘扬敢打必胜的精神品质,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保持革命英雄主义的昂扬斗志,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就能压倒对手,所向披靡。
军队打胜仗,人民是靠山。中国革命战争的伟大历史,蕴藏着军民团结如一人的“胜利密码”。从土地革命战争“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到抗日战争“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从解放战争“潮涌般的小推车和担架队”,到抗美援朝战争“举国上下愿倾其物力财力”……这些都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最大的政治是民心,最伟大的力量是同心合力。有了民心所向、民意所归、民力所聚,人民军队就能无往而不胜、无敌于天下。打赢新时代的人民战争,涉及到国防动员、后勤支援、新型专业技术保障等,更加需要军地协同、军民齐心,需要我们站在“群众的海洋里”,赢得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
中国革命战争史是一本厚厚的大书,是每名军人固本开新、守正创新的源泉,需要我们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可以断言,谁坚持学习、久久为功,谁就能获取源源不断的智慧和力量,为推进强军事业、打赢未来战争作出更大贡献。
作者:管幼东
文章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责任编辑:唐诗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