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洪涛(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教授、中国视协视听节目传播委员会顾问)
“百城千屏”看春晚,让总台春晚从电视荧屏走上户外地标大屏,在全国各地公共区域被看见;微短剧《风月变》、网络电影《勇士连》等登陆电视台,为网络视听市场开辟新赛道……互联网时代,传播渠道之间的壁垒被不断突破,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传播介质、传播样态和传播方式深度融合,电视台、视频网站、短视频平台等媒介从传统的竞争关系转变为联结互渗的新型关系,以多渠道、立体化的触达方式为受众提供多样化的信息入口,初步形成大视听产业生态。
所谓大视听是指以视听产业为引擎构筑起的全产业链条,以视听艺术创作、视听文旅协作、视听文创制作和视听产业园区建设等为核心业务,还延伸到教育、医疗、科技等公共服务体系的各个领域。既然是大视听,就要有大格局、大视野和大情怀,不仅可以在艺术创作方面大有可为,其所带来的可视化、智能化、场景化、交互化和沉浸化的感知体验还应为文旅开发、公共服务乃至经济社会的众多领域提供丰富的应用场景与创意空间。
资料图片
资料图片
长短视频竞合共生
无论大视听如何发展,长短视频始终是视听产业的核心业务。所以,促进长短视频互利共生,是落实大视听产业布局的重中之重。影视剧、纪录片等长视频的文化底蕴、艺术质感、影像风格、故事结构和角色塑造是短视频难以比拟的。像《大江大河》《漫长的季节》《繁花》等作品需要相对较长的篇幅来讲述静水流深、意味隽永的故事。但是长视频创作有时容易走入主题分散、内容注水、节奏缓慢、叙事冗长的创作窠臼。微短剧、微综艺等所呈现的话题性、网感化、年轻态,能直接戳中目标受众的痛点、爽点和关注点,快节奏、碎片化、伴随式的观看体验又强化了信息的传播效果。像《逃出大英博物馆》《大妈的世界》《亲爱的乘客,你好》等用简约凝练的叙事话语直奔主题,在短时间内引起关注、引发热议。但短视频创作为了降低成本、吸引眼球、赚取流量,有时容易走入故事套路化、情节极端化、人物扁平化、制作粗糙化的误区。
须知,长视频和短视频各具优长、各有赛道,不是此消彼长的对立关系,而是相互促进的竞合关系。所以,从业者应该打开思路,跳出某一种模式的局限,汲取长短视频的创作优长、规避创作短板,站在视听产业发展的高度上,针对不同的叙事主题和内容运用最适合的篇幅和艺术手法完成创作、实现传播。
此外,在数字技术的赋能下,大视听还延伸至网络直播、有声书、播客等新媒介生态中,各个生产和传播结点可以实现资源要素的共享与联结,为观众奉上品类更加丰富的视听菜单。央视春晚就是大视听格局全面铺展的一个典型案例。“竖屏看春晚”让春晚直播实现从大屏到小屏、从横屏到竖屏,以多样的视角提升观众观赏体验;“云听”听春晚,则从听觉维度入手,展示春晚的丰富声音,满足广大受众的不同需求。
视听、文旅融合发展
随着大视听产业迅猛发展,作为传统层面和核心层面的“广播电视+网络视听”概念已难以囊括大视听的所有内容并解释大视听的产业逻辑,“视听+”逐渐成为这一新兴产业的重要概念。《2023年广电全媒体蓝皮书数据报告》显示,大视听产业正成为数字文化产业中最具增长性的新兴产业之一,全年实际创收收入超过万亿元。而大视听的外围层“视听+”产业规模和边界不断扩大,形成另一个万亿级产业新版图。在“视听+”的产业布局里,“视听+文旅”可谓最具声量的探索方向。
在视听创作中,选景往往是拍摄前期重要的环节。不同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和城市样貌能呈现不一样的视觉质感,温暖、奔放、辽阔、华丽、质朴、冷峻、神秘等种种气质,在剧情的加持下被自然而然地融入作品,让观众心向往之,为文旅发展提质增效、引流揽客。随着《去有风的地方》《风起洛阳》《繁花》等长视频作品的热播,影视作品中的取景地成为网红景点。云南大理的诗意恬静,“神都”洛阳的盛世繁华,大上海的时尚摩登,在摄影镜头的匠心捕捉下展现出独特魅力。西安根据网剧《长安十二时辰》打造的“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以对唐风文化的高度还原和场景沉浸式体验成为城市文旅的新标志。长沙以《梦华录》为背景,推出线下古风沉浸展,复刻剧中大宋街市场景和市井文化的繁华,成为视听维度中“沉浸城市”的又一成功经验,使一部剧带火一座城成为时下火热的文化现象。
短视频在助力文旅发展方面也表现不俗。继淄博烧烤旅游、哈尔滨冰雪旅游被短视频带火后,各地纷纷借助短视频掀起一波引流带货热潮。各地把最具代表性的旅游景点、最具文化价值的民俗风貌拍成短视频,用短视频打造城市名片。近期,国家广电总局发布“跟着微短剧去旅行”的创作计划,推动一批实体取景地跟随微短剧的热播“出圈”,塑造一批古今辉映、联通中外的文化标识和符号通过微短剧全球传播,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微短剧+文旅”融合消费新模式,努力在美丽乡村建设、历史文化街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物名胜古迹、公共文化场馆、生态旅游景区等方面挖掘新故事、塑造新形象、展现新风尚。
此外,许多景区推出VR沉浸式旅游项目,用视听技术复原年代景观,观众能够通过可穿戴设备甚至裸眼3D技术感受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奇妙体验。像《又见平遥》等文旅演出都运用视听艺术与大型实景表演相结合的方式,助推视听与文旅融合发展走向纵深。所以,视听行业充分利用视听艺术的传播优势,实现文化旅游资源的创新发展;文旅行业则为视听艺术创作提供丰富的自然与文化景观。推动视听与文旅协同发展,将成为大视听产业在夯实核心业务的基础上拓展产业赛道、拓宽产业边界的关键一招。
“视听+”赋能公共服务
除了“视听+文旅”,视听产业还可以在教育、医疗、科技、交通、购物、策展等广阔领域发挥作用。比如,变“看电视”为“用电视”,彰显电视频道的服务功能。山东老年大学广电云课堂平台,让老年用户足不出户实现“大学梦”;山东省医养健康智慧服务平台向群众提供健康养护服务,让“打开电视看医问诊”成为现实。比如,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着手,打造线上和线下连接、现实和虚拟互动、资源与空间联动的公共服务体系。“北京时间”客户端等推出“暖心驿站”,联合京津冀三地的街边店铺,为户外工作者提供简单的饮水、充电和休息等服务。
接下来,各地应进一步推动大视听与公共服务有机结合,助力移动电视、楼宇电视、户外大屏等完成智能化、数字化升级改造,提供包括视听节目、教育培训、健康诊疗、社会治理、应急防控在内多功能于一体的智慧广电公共服务,努力实现公共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数字化和便捷化,挖掘大视听赋能公共服务的深度、力度、广度。
从单向度的广播电视到多向度的大视听,概念流变的背后关涉着媒介逻辑、产业逻辑的更新。面对这些变化,从业者不断探索,总结出宝贵的实践经验,但还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在体制机制方面,相应的人才培养机制还未能及时跟上,致使产业缺少复合型人才;在生产流程方面,很多长短视频还处于各自努力、各自为战的状态。这就要求大家打开格局,勇于创新,让大视听乃至“视听+”持续释放新的能量、拓展新的空间、发挥新的优势、探索新的模式,推动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