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任冬梅:台湾政治人物在抖音(上)

任冬梅

任冬梅,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副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博士。主要从事台湾问题研究,在《台湾研究》、《中国评论》(香港)等刊物发表多篇论文,部分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两岸开讲》栏目固定嘉宾,在各大专业涉台网站发表评论近百篇。

       作者 任冬梅 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副研究员

2018年初,TikTok(抖音海外版)正式进入台湾地区,迅速成为下载量排名第一的短视频APP。据数字营销平台Kepios调查显示,2023年,TikTok在台湾地区的使用者已超过533万,占台湾人口近四分之一,其中大多数是30岁以下的年轻人。五花八门的滤镜、容易上手的拍摄方式,使得 TikTok 成为年轻族群的指标社交平台,更吸引了想要受到年轻人关注的各方人马,包括政治人物。

台湾地区最早有政治人物现踪TikTok是2018 年,TikTok在台湾刚上架不久,现任的民进党籍民意代表林楚茵与国民党籍嘉义市长黄敏惠就加入了,当时的内容大多是简单纪录生活,或通过软件内置滤镜跟风挑战。接下来陆续有台湾政治人物开设TikTok账号,但多用于分享日常生活与节日祝贺,少有时政议论,所有政治人物账号的月发文量均不到20篇。直到2021年底,政治人物间才兴起一波加入TikTok的热潮。

从2021年底到2022年底,就有41个政治账号在TikTok上传他们的第一个动态,其中也包含国民党的两个官方账号:国民党、国民党“立法院党团”。这时的内容主要围绕新冠防疫相关政策的讨论,例如2022年5月“很多孩子死了”就曾掀起一波讨论热潮。随着时间接近年底的“九合一”选举,2022年6月,这些账号开始更频繁地发文,单月发文量更首次突破100篇,直到选前都仍持续增长,同时也有更多新的政治人物加入。为此波增长趋势拉开序幕的,正是前新竹市长林智坚当年爆发的论文案与棒球场争议事件。此时,政治账号的短视频风格,也从日常纪录逐渐转换成了第一人称视角的社会时事议论,或者是加上特效动画剪辑的视频。正是在这个时候,国民党开设了自己的官方账号,成为第一个拥有 TikTok平台的政党,首篇贴文正是批评林智坚“政治甘蔗男”。这一时间段的政治账号TikTok总发文量排名,前20名有14位都是国民党的政治人物,显示出他们的积极程度。其中,发文最频繁的是国民党籍现任民意代表罗智强自创的“罗智强野电视”,该账号还广邀其他子弟兵和国民党的发言人和参选人加入频道拍摄,发文量遥遥领先,单月最高可达129篇。直到选前,这些账号在TikTok上发起的讨论仍持续增长,11 月发文量增长到单月442篇,其中来自国民党相关账号的TikTok短视频就多达近四分之三。前五名热门贴文中,除了一则黄珊珊的台北市长辩论会结辩感言,大多数的内容都是批评民进党当局。

不过,在在野党频频发难的这段时间,民进党却几乎退出了TikTok舆论战场。除了林楚茵账号在2019年后就不再更新,仅有的4个民进党账号,只有2022年7月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遇刺身亡后,前台北市议员、“台日文化经济协会理事”江志铭曾上传一段视频表达遗憾,以及同年10、11月高雄市议员李雨庭用于短期竞选宣传,至今最新一则视频,还停留在当选感言。2022年底,民进党“九合一”地方选举遭遇大败,党内败选检讨小组也将“抖音与TikTok”列为败选主因之一。2022年12月5日,民进党当局宣称,已将抖音等大陆软件列为"危害台湾通信安全产品",全面禁止公务机关的电子设备和所属场域下载和使用TikTok。民进党不反思自己施政无能、黑金贪腐、丑闻弊案频出,导致选民的背弃,反而将源自大陆的TikTok作为甩锅对象,一是宣称TikTok散播假消息,影响年轻族群和传统支持者的认知,是选票流失的关键;二是继续操弄“抗中保台”、“恐陆反陆”的意识形态,不断强调TikTok有所谓“个人信息泄露”的危险,还有发挥“认知战”“危害台湾安全”的作用,呼吁台湾民众“要有敌我意识”。在民进党这般针对、打压TikTok下,就算党内有政治人物有心想使用,也碍于自身政党色彩及意识形态站队而不敢使用,民进党就这样自我放弃了TikTok平台。

华夏经纬网专稿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责任编辑:黄杨

华夏经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