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 懿
学校是继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校园育人工作应当积极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学生自觉延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坚定文化自信。这就要求学校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打造新时期具有中国特色的校园教育新业态,以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教育活动培育学生品行和内涵,将传统文化教育与知识素质教育相结合,深入挖掘和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性与价值。同时,教师也要提升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做到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并对传统文化进行科学化的有效解读,探索校园育人工作新路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包容性、多元一体性、延续性等特质。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华文化正是在与外来文明的交流、交融之中,开放包容、海纳百川,不断发展壮大。如今,传统文化仍在不断地融合现代潮流、推陈出新,如以“国潮”“中国风”等理念在流行音乐、服饰穿搭等领域掀起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重新重视,同时加以创新。我国是多民族共同发展的国家,各个民族之间相互融合,形成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格局。同时,从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到隋唐盛世的“天下一家”,中华文化百川汇海,在多种文化的融会之中,形成多元一体之势。也正因这种开放、包容与自信、自立,中华文明在数千年间不仅从未中断,更逐渐形成了团结统一、和而不同、兼容并包、自强不息的精神,这些精神在追求民族独立与富强的百年奋斗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也必将在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价值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对培育新时代学生的文化底蕴具有现实价值和深远意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盖了中华传统美德等方面的重要内容,这对提高学生思想道德和文明素养具有基础性作用。依托中华传统美德文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导,发挥学校教育平台育人树人优势,引导学生树立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同时,中国历史文化遗存浩如烟海,形成了丰富的传统艺术,这为学生直观感受传统文化、提升审美能力,以及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民族自信心、塑造其人格思想提供了基础与便利。另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在新时期的学校教育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不可分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类课程得到继承和发扬,与此同时,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可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活动来进行补充,二者是相互促进的关系。随着教学实践的展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师生共同努力之下,以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充分发挥育人作用,逐步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校园教育工作者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的实践途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内容包含了爱国情怀、人文精神、职业精神、公共精神、法律精神、担当意识、社会风尚、荣辱观念等,是新时期校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各阶段,特别是中学、大学教育工作者在校园育人活动中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依据。
首先,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要与守好意识形态阵地相结合。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文化底蕴,对提升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新媒体高速发展的时代,中学及大学教师应善于利用互联网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培养学生对信息的甄别能力,特别是中学生还处于认知状态尚不完备的时期,需注重提高学生的媒介素养,并对不文明舆论行为进行及时纠正,完善学生的自律意识、底线意识和法治意识,使学生对错误的思想观念有正确的判断。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应始终在教育中贯彻正确的舆论导向,占领校园育人教育高地,在日常教育及学习生活中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使学生能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强化育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吸引力与感染力。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网络文化建设,利用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平台等新媒体的传播优势,共同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师也可利用互联网的信息交互,实时观测到学生的兴趣喜好,在线分析舆情动向,并根据学生的喜好,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组建网络文化阵地。除此以外,教师还可联合学生,以流行化、多样化、大众化的方式在网络上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者,也是传播者,有助于实现以文自化、以文化人,使学生自觉地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其次,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要与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含了丰富的思想理念,这对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中学及大学教师可在传统节日,以及国庆等重要日期,与学生共同开展相关专题活动,在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的同时,讲解传统与现代传承的关系,进而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贯彻落实。在实践方面,课堂教学是直接有效的传授方式,这就要求教师将相关知识进行科学系统化讲授,使教学内容丰富有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合,如在政治、历史、文化类课程中,就要把中华传统美德、优良家风家训、民族精神等方面内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养成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学习,凸显育人工作的实效性。另外,学生社团是从中学到大学贴近学生生活的重要组织,学校教育工作者可以学生社团为载体、以社团指导教师的身份、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导,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还可以将典雅的传统艺术带入社团活动中,组织种类丰富的文化主题活动,陶冶学生情操,帮助学生从思想到行动上都得到全面的提升。
最后,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要深入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精髓,要落实到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上。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是一个综合性工程,需要我们在继承与发展、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国际之间找到平衡点,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转化,使其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活力。在班级中,可通过评选的方式,树立优秀的个人或集体,以榜样力量以及朋辈效应,宣传、影响更多的学生,激励学生努力提高个人综合实力,为社会培养具有民族精神和民族认同感的学生,输送具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的高素质人才。同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民族精神的重要支撑力量,学校应在日常教育中引导学生对中华文明历史有更加全面的认知,应引导学生了解基本国情,使中学生及大学生深刻领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性,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与爱国情怀,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到自身的社会责任,遵守法律法规,培养奉献意识,建立起正确的责任观念。与此同时,教师需帮助学生明确人生目标,并将这个目标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相联系。鼓励学生在校园之外的生活与活动中,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运用到实际。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在校园育人工作的征途上,教育工作者应当不断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光辉照亮前行道路、绽放时代光芒。
[作者系重庆人文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思想政治教育;本文系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思政专项“结合重庆历史资源推进爱国主义教育一体化研究”(编号:23SKSZ069)的研究成果]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