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不断提升文旅产品和服务的供需匹配度

华夏经纬网 > 文化 > 文化观察      2024-03-08 09:50:01

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近年来,我国各级文化和旅游部门不断加大投入,创新形式,丰富文化旅游产品和服务供给,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基于此,如何实现供需的有效对接和精准匹配成为摆在各地文旅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值全国两会召开之际,代表委员们通过本报回应基层关切,积极建言献策。

基层关切:如何提升淡季旅游吸引力?

淡旺季是旅游市场普遍存在的现象,作为具有独特气候环境优势的旅游大省,海南的旅游淡旺季相对明显,每年4月至9月,海南旅游市场就进入传统的淡季,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海南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对此,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始终把如何实现“淡季不淡、旺季更旺”作为文旅发展的重大课题进行深入调研,寻求解决路径。

▲ 夏天的海岸游客明显稀少,是到海南旅游的好季节。    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全域旅游处供图

据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有关人士介绍,海南旅游的淡旺季明显与人们对海南气候的刻板印象有关,游客普遍认为,海南冬天温暖舒适,而夏天潮湿闷热,不适宜出游。因此,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在思考如何打出“夏天到海南避暑”的招牌,让更多人知道海南的夏天也是清凉舒适的。同时,如何利用淡季为旅游的高峰期作铺垫,比如开展旅游促销活动、加强公共设施建设、提升城市知名度等,这些也是海南旅游发展需要补足的重要内容。

“现在的旅游市场得年轻人者得天下,但我们的客源主要集中在一老一小这两头,中间的年轻客群比较少。”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资源开发处相关负责人说,要抓住淡季市场,首先要抓住年轻人市场,做到精准营销,这就要求全省各市县、各领域都要有拿得出手的旅游招牌。

值全国两会召开之际,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期待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能够为海南旅游会诊把脉,就如何进一步丰富文旅产品供给、提升海南淡季旅游吸引力出谋划策,共同推进海南旅游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本报驻海南记者陈关超采访整理)

代表回应:文旅深度融合是关键

▲ 全国人大代表谢丽

“如何把短期流量变成长久旅游兴奋点,实现‘淡季不淡、旺季更旺’,进而更好支撑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是全国文旅工作者面对的一道重要考题。”全国人大代表、浙江舟山旅游集团普陀山旅行社总经理助理、导游谢丽表示。

谢丽认为,近年来,大众旅游消费有了新变化,需要业界加以关注。其一,个性化需求增强。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深度体验、私人定制产品受到欢迎。其二,品质化需求提升。消费者对旅游产品和服务的品质要求越来越高。游客更加注重旅游体验的舒适度和满意度。其三,移动互联网影响更加广泛和深入。人们更加依赖互联网进行旅游信息的获取和预订,也更加注重在线评价和口碑。其四,健康旅游兴起。消费者更愿意选择健康养生和休闲放松类旅游产品和服务。

“文旅深度融合是实现‘淡季不淡、旺季更旺’的关键。要寻找、打造、培育文旅品牌,能从根源处聚人气、创经济。”谢丽建议,要注重融合在地文化、注重业态创新。如目前舟山正在打造三城一廊,即海上影视之城、海上音乐之城、海岛赛事之城和海洋文化长廊。在每年12月至次年2月固定推出惠民季优惠政策和线路,多方联动涵盖吃住行游购娱。福利不仅限于当地市民及新居民,同时辐射宁波、台州等周边城市以及四川达州、吉林松原等结对城市。

谢丽表示,相关部门还需持续深入开展旅游环境治理系列行动,如治理高物价、消费欺诈等旅游乱象,管理部门通过告诫培训、不文明行为记录、物价备案、增设平价供应志愿服务点、分时预约等措施去提升游客体验。用好的服务管理模式,争取更多的回头客。

(本报驻浙江实习记者周传人采访整理)

基层关切:如何提高公共文化设施使用效能?

近年来,我国城乡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飞速发展,遍及城乡的公共文化场馆和设施为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供了更多可能。如何有效提升这些公共文化设施的使用效能,使其最大程度物尽其用,则是一个长期课题。

为提升公共文化设施使用效能,很多地方进行了积极探索。如山西不断拓展公共文化设施的服务功能,对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功能布局进行创意性升级改造,同时,强化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功能融合,打造融合艺术展览、文化沙龙、轻食餐饮等服务的“城市书房”“文化驿站”等新型文化业态,使公共文化场馆成为展示地方文化历史的一扇窗口。这些探索取得了较大成效,但实际运行中仍存在问题,有待解决。如,有的乡村文化场馆主要由村民负责运营,农忙时村民很难同时兼顾,导致场馆不能按时开放;有的文化场馆因缺乏专业人才,无法开展适应群众需求的文化活动。推动各类公共文化设施从“建好”转向“用好”,使其进一步发挥效能,仍然是一项长期的重要课题。

▲  山西省晋城市陵川县浙水村的自然书屋 浙水村供图

建立健全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历来是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关心的话题。多地文化工作者表示,期待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们能够从管理制度完善、运营资金保障、加强人才培养等方面破题,为基层文化阵地更好地找准群众需求,进而配置功能、有效提升服务效能多提金点子。

(本报驻山西实习记者朱萌采访整理)

委员回应:功能的拓展和融合是有效路径

▲ 全国政协委员焦兴涛

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美术学院副院长焦兴涛认为,城乡公共文化设施本身具有专业性,但要提高其使用效能,更重要的是重新定义这些空间的功能,使其从单一的专业领域向丰富的融合性转变。同时,通过对空间的适当改造,充分呈现空间的兼容性。一方面是功能定位的多样化,另一方面是管理主体的机制创新,同时强调实施项目的可参与性,这样能够邀请和吸引更多群众带着热情参与到公共文化活动中来。

▲  千叶美术馆  焦兴涛  供图

焦兴涛认为,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对公共文化设施服务效能提升具有借鉴意义。新型公共文化空间的出现,是新的艺术观和新的生活形态共同作用的结果,是艺术参与和推动社会创新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相结合的产物。比如“艺术+商业”的艺术商业综合体,把商场变成艺术展厅,为零售商业提供了全新的艺术体验;再如艺术赋能乡村振兴,把破败的农村院落活化,赋予在地乡村特有的艺术内涵,既是艺术展演场地,又是承载乡愁记忆的乡愁馆和图书馆,还是实施乡村美育的场所。例如,四川美术学院在贵州羊磴建立的“羊磴乡愁馆”、在重庆解放碑打造的“千叶美术馆”等,都具有艺术推动社会创新的突出特点。“这样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因为多主体的联动和多渠道的资源注入,成为具有融合创新特质的文化空间,其服务效能也相对较高。”焦兴涛说。

(侯文斌  本报记者韩洁采访整理)

基层关切:如何破解高峰时段文旅服务难题?

每逢节假日,各旅游景区、文化场馆、交通枢纽普遍面临人流量倍增、服务人员紧缺的情况,但上述场所的工作人员和相应的文旅服务难以按照高峰时期的需求配备,节假日期间文旅服务供不应求的现象亟待破题。

▲ 2024年“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湖南文旅志愿服务活动走进蔡伦竹海  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供图

为破解这一难题,基层文旅单位也积极探索通过文旅志愿服务有效补位。如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积极发挥创新性、主动性,引导文旅志愿者及时补位,推动文旅志愿服务供需对接,为游客提供更加舒畅温馨的服务,为维护假日文旅市场的平稳有序发挥了积极作用。如去年端午节期间,为了营造更加舒心的旅游和出行环境,湖南组织开展了“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文旅志愿服务活动,共招募了620名文旅志愿者,志愿者分别在长沙重要交通枢纽、29个重点景区及文化场馆,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信息咨询、秩序维护、流程指引、爱心帮扶、游览讲解等一系列志愿服务。

▲ 湖南高校文旅志愿者假日高峰时期在长沙黄花机场服务   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供图

积极有益的探索为缓解节假日高峰时段文旅服务供需不平衡提供了新的思路,但仍然无法完全解决假日文旅服务的供需矛盾。多家热门文化场馆和旅游景区表示,推动文旅志愿服务规模化、常态化、有序化参与节假日文旅服务,还需要从投入保障、制度机制、人才培养等多方面进行统筹,期待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能就这一话题作出回应。

(本报驻湖南记者张玲采访整理)

代表回应:强化文旅志愿服务是有效补充

▲ 全国人大代表曾莲英

全国人大代表、南岳衡山导游讲解服务中心导游曾莲英在旅游一线工作多年,她认为,当前全国各地文旅市场火爆的背后的确存在着高峰期文旅服务供不应求的问题,非常考验旅游目的地的管理和接待服务水平。旅游的淡旺季特征导致旅游目的地无法时刻按照最高接待量准备服务供给,志愿服务由此成为高峰期文旅服务接待的有效补充。

曾莲英认为,从全国来看,旅游志愿服务广泛存在,既有官方组织的,也有民间自发的,为游客提供旅游咨询、绿色环保、义务帮助、医疗服务、矛盾协调、文明劝导等志愿服务,如近两年山东淄博、黑龙江哈尔滨的市民在旅游高峰期、游客滞留的情况下发起免费志愿服务,不仅有效补充了旅游服务供给不足,还成了亮丽的旅游名片,展现了城市的文明形象。她说:“目前旅游志愿服务面临的普遍问题是服务常态化和专业化,尤其缺乏热爱非遗、热心公益,具备设计、媒体推广、展览展示、研究等专业技能的志愿者。”

▲ 春节游客高峰期,文旅志愿者在南岳大庙帮助查验门票,缩短游客入园排队时间。  衡阳市南岳区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供图

曾莲英介绍,在她的家乡南岳衡山,今年春节旅游人次又创历史新高,再次稳居全国第一方阵。这得益于长期形成的行之有效的社会旅游志愿服务体系。如利用文化夜校、非遗工作室、明星导游工作室、文化大讲堂等形式提升志愿服务水平。当地数千名志愿者人尽其才,有为游客提供免费咨询导览服务的,有参与庙会巡游表演的,有加入景区救援救助的,还有上传视频和照片义务传播推广的。

结合多年从业经验,曾莲英认为,上下同心、诚意示客、用心贴心的志愿服务是旅游高峰期保障服务供给、推动文旅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手段。她建议,旅游目的地要把高品质的文旅志愿服务工作抓牢抓好,结合旅游组织工作需要,建立综合性文旅志愿服务团队管理平台,充分组织和培养社会志愿服务力量,实现“游客需求在哪里,志愿服务就延伸到哪里”。同时,发挥志愿服务的先锋和榜样示范作用,引导全社会争做旅游目的地的服务员、代言人、宣传员,为城市和景区旅游形象注入正能量。 (本报驻湖南记者张玲采访整理)

(本版统筹:本报驻湖南记者 张玲)

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
  责任编辑:王江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