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两千年前的“喜”长啥样

华夏经纬网 > 文化 > 考古发现      2024-03-26 09:38:39

光明日报记者 王建宏 张 锐 光明日报通讯员 王梓楠

3月25日,湖北省博物馆召开发布会,介绍云梦睡虎地M11墓主人“喜”的新近研究成果,展示了“喜”的1:1复原头像。

1975年,湖北省博物馆等单位联合发掘云梦睡虎地秦墓。其中墓主人为“喜”的M11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葬具为一棺一椁,棺内随葬竹简共计1155枚。竹简中的《编年记》主要记述了自秦昭襄王元年至秦始皇三十年,秦灭六国统一全国之大事以及墓主“喜”的生平经历。

据墓中出土《编年记》记载,“喜”生于秦昭王四十五年(公元前262年)“十二月甲午鸡鸣时”。“喜”17岁入傅籍,19岁为“史”,20岁任安陆□史,22岁任安陆令史,23岁任鄢令史,28岁治狱于鄢。他三次从军,秦始皇三十年(公元前217年)卒于安陆,享年46岁。

两千年前的“喜”长啥样

“喜”的复原头像 湖北省博物馆供图

“喜”各部分骨骼保存较完好,包括颅骨、下颌骨、肩胛骨、上肢骨、胸骨、肋骨、脊椎和下肢骨(右侧胫骨、腓骨远端缺失)等,手、足部的骨骼有较多缺失。2019年,湖北省博物馆、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和吉林大学考古学院对云梦睡虎地M11墓主人“喜”的骨骼开展了“云梦睡虎地出土人骨的综合研究”。

研究团队通过二维线性测量和三维全景照相技术采集到精确数据,利用重建后的高精度颅骨三维模型系统、精确地分析其颅面部特征;使用专业人像素材库模拟面部肌肉模型、添加面部软组织以及生成面部软组织网格,并综合运用虚拟素材比对技术、数字雕刻技术以及面部拓扑编辑技术生成面部白膜、添加五官、皮肤纹理和毛发,再结合该化石的生物人类学信息和考古学遗址的环境背景因素对其肤色、发色、瞳色等特征的复原,借助计算机辅助曼彻斯特复原法,最终还原了“喜”的头像。遗憾的是,由于其DNA保存下来得过少,难以进一步展开相关遗传学研究。

湖北省博物馆党委委员、副馆长王先福介绍,根据股骨最大长推算,“喜”身高为161.5厘米。根据对“喜”左侧股骨头最大径的测量,计算推测其体质量为59.9公斤。作为长期从事文史记载、伏案工作的基层官吏,“喜”的身上也有颈椎病等现在人们所说的“职业病”。

湖北省博物馆学术研究中心主任杨理胜说,一方面,此次对于“喜”的研究复原,并不是对整个秦王朝的直接探究,而是透过底层人民的视角从细微看到宏观;另一方面,也是科技的进步助力了历史与文物的保护与活化。

文章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责任编辑:王江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