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低地级破冰护卫舰——芬兰打造“冰海尖刀”

华夏经纬网 > 军事 > 兵器大观 > 海战      2024-04-30 09:56:29

芬兰海军低地级破冰护卫舰(效果图)。

  据芬兰国防军总参谋部通讯处消息,近日,芬兰海军为首艘低地级破冰护卫舰举行龙骨铺设仪式,标志着该型舰的建造驶入快车道。建成后,该型舰不仅是芬兰海军有史以来吨位最大的作战舰艇,还是世界上首艘具备破冰能力的护卫舰,将作为芬兰的海上作战主力,加强在波罗的海与北极地区的军事存在。

  改善舰艇装备结构

  受限于“巴黎和约”相关规定,长期以来芬兰海上力量发展缓慢。冷战期间,出于在波罗的海方向上的作战需要,这一限制有所松动,芬兰海军趁机发展了导弹艇等进攻性装备。总体上看,芬兰海军的舰艇主要是小吨位的导弹艇、扫/布雷艇和辅助舰艇,且多数已达到服役年限,战技性能落后。

  低地级破冰护卫舰是芬兰“中队2020”海军现代化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替代现在服役的导弹艇和扫/布雷艇等,加强芬兰海军在波罗的海与北极地区的军事存在,应对该方向上的潜在威胁。

  低地级破冰护卫舰采用当前流行的封闭式隐身舰体设计,舰体长约114米,最宽处约16米,吃水深5米,满载排水量超过3900吨,最大航程约6500千米。该级舰服役后,将取代现役的劳玛级导弹艇、海门林纳级扫雷舰和布雷艇等4型7艘舰艇,并承担相应作战任务,形成以低地级破冰护卫舰和哈米纳级导弹艇为主要阵容的海上作战力量,改善芬兰海军主战舰艇性能较低的现状,提升其海上进攻作战及极地作战能力。

  突出冰海作战性能

  据芬兰军方介绍,低地级破冰护卫舰被定位为多功能轻型护卫舰,不仅能够执行反舰反潜、防空反导、海上扫/布雷和对陆火力支援任务,同时可作为海上编队指挥平台和重要信息节点,还具备全时域、全天候作战能力。

  一体化攻防能力。低地级破冰护卫舰主炮采用瑞典博福斯MK3型57毫米智能隐身舰炮,有效射程8.5千米,可打击空中、水面和地面目标。防空反导系统采用美制8联装MK-41垂直发射系统,可装载32枚“海麻雀”BlockⅡ型舰空导弹,最大拦截距离超过50千米。反舰系统采用2座4联装“加百列5”中程反舰导弹系统,最大射程400千米。其他舰载武器系统还包括遥控武器站、双联装轻型鱼雷发射管和诱饵发射器等。

  全域态势感知能力。低地级破冰护卫舰采用瑞典萨博公司的集成式轻型桅杆,桅杆内集成了“海长颈鹿”4AFF(S波段)固定阵列相控阵远程搜索雷达、“海长颈鹿”1X型(X波段)旋转阵列雷达和K波段火控雷达,能够对所有方向上的来袭目标进行精确探测、识别、跟踪。同时,桅杆内还集成了电子干扰、通信等天线以及光电传感器等。舰艏和舯部可能安装挪威康斯伯格产SS2030/SD9500主动声呐,舰艉可能安装ST2400型拖曳式阵列声呐。

  低地级破冰护卫舰的舰艉甲板上可搭载用于执行侦察、反潜和布雷任务的直升机。同时,舰上还装备了扫/布雷任务舱,具备无人猎、扫雷载具搭载和操作能力。水雷舱还可搭载8到10枚芬兰国产“海雷2004”智能隐身水雷。

  值得一提的是,芬兰海军的主要作战海域是波的尼亚湾和波罗的海,这里靠近北极圈,冬季海面易结冰,冰层厚达1米左右,给海上作战行动和日常勤务带来极大限制。低地级破冰护卫舰的设计充分考虑了极地作战需求,其舰艏甲板和舰艉的螺旋桨结构参照破冰船设计进行强化和加固。该舰不仅具备1.5米左右破冰航行(1A级)能力,还能应对作战海区冰情、大雾和极端低温等恶劣天气环境。

  加强海上管控能力

  低地级破冰护卫舰是芬兰立足国产设计,同时引进国外装备打造的一款中型护卫舰。其项目总体由芬兰国有造船厂劳玛海洋建工总揽,舰艇设计由本土船舶设计商德尔塔马林集团参与,配套的船电设施和武器装备多从国外引进,体现出海军装备发展上务实高效的作风和大胆求变的理念。

  芬兰长期奉行中立政策,随着其加入北约,芬兰海军在波罗的海和北极方向安全事务中的任务将得到进一步调整和加强。低地级破冰护卫舰的建造,不仅有助于推进芬兰舰艇制造水平,还将改善芬兰海军兵力结构、提升作战能力。未来该级舰服役后,能够与波罗的海周边的北约盟国形成互补的海上作战体系,进一步加强北约对该海域的控制能力。


作者:张晓璟 梁春晖
文章来源:中国军网-中国国防报
责任编辑:唐诗絮
军情热议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