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在直播间搭建文化艺术“第二舞台”

华夏经纬网 > 文化 > 文化观察      2024-05-13 09:18:34

本报实习记者  王伟杰

随着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我国线上演播市场迅速发展,许多文艺院团积极探索数字化转型,将传统艺术引入直播间,打造“第二舞台”。直播、短视频等线上演播平台在文化传承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日前,“直播助力文化艺术传承发展”座谈会在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举行,与会代表就相关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虽然线上演播发展迅猛,但也面临诸多问题。中国歌剧舞剧院前几年曾尝试线上付费首播音乐剧《一爱千年》,近两年也以直播形式宣传舞剧团业务考核展示《舞上春》,均取得良好收益和口碑,但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手机屏幕能够展示的舞蹈表演空间有限,削弱了观看体验;演员排练和演出任务繁重,难以定时定点直播。“我们将继续探索直播在艺术传承和发展中的作用,并寻求多方支持,共同搭建更好的线上舞台。”中国歌剧舞剧院舞剧团党支部书记王聪说。

在国家京剧院艺术发展中心副主任姜贺看来,京剧作为综合性和集体性的艺术,直播难以完全展现其魅力,但新媒体当然是宣传艺术家和剧院的重要途径。他认为,在直播人员的选拔上,标准应当为要懂得弘扬主流价值并且要有与观众有效互动的能力。此外,直播更考验演员的专业技能。“演员代表的不仅仅是个体,更代表着国家文艺院团是否具备示范性、代表性、导向性的审美引领作用。”姜贺说。

借助线上直播平台,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有28位演员已经成为金牌主播,但也面临着直播管理、内容生产、传播方式及人才培训等多重挑战。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鹏介绍,国有院团在直播领域具有内容和人才方面的优势,但目前并未完全发挥出来。“我们正在研究如何打造‘第二舞台’,解决青年艺术人才培养的问题,并考虑将直播与线下演出相结合,形成拳头产品。”刘鹏表示,集团希望与合作伙伴共同探索新的直播模式,进一步推动国有文艺院团在直播领域的发展。

目前,直播正成为文艺院团和艺术家获得市场化收入的新渠道。为了加大对文艺院团的扶持力度,一些直播平台发起了一系列文化艺术项目,涵盖舞蹈、戏曲、国乐和民乐等领域,帮助艺术家和院团打造线上“第二舞台”。这些项目也取得了显著成果,2023年,某头部直播平台演艺类直播总场次超过7000万,场均观众超过4000人次,传统文化主播发起了45.5万场比拼,其中戏曲主播发起了16.5万场“斗戏”,民乐主播发起了12.39万场“跨界”比拼。“我们提供了流量扶持、资源支持、产品优化和运营支持等服务,帮助艺术从业者和文艺院团开拓舞台、找到观众并获得收入。”相关直播平台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继续从以上方面服务文化艺术传承,共创优质演出内容。

直播作为数字时代的产物,必然会和数字世界的下一个时代——元宇宙不期而遇。中国文化传媒集团2022年开始布局研发文旅元宇宙的应用场景,助力文化遗产活化和文化艺术消费市场。目前,该集团旗下文旅中国元宇宙中的“云演播”应用平台,助力演艺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为全国舞台艺术提供展演和传播服务。同时,还搭建了全国文化大数据中心作为资源库和分发运营平台,为各院团储备数字资源。“云演播”平台在传播推广的基础上拓展了线上演播新的盈利模式,并受到国家艺术基金等机构的大力支持。目前,已与国家大剧院、中国歌剧舞剧院、国家京剧院等30多家国有文艺单位建立了常态化的直播和展播深度合作,在线演播的优秀剧目资源不断丰富。

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化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林洁将在线演艺分为剧目录像演播、剧场现场直播和网络点播三种。林洁认为,虽然直播具有实时性,但点播作为长效产品,更适合作为舞台艺术的“第二舞台”。一些互联网平台有潜力成为舞台艺术精品的在线播放平台,希望传统文艺院团能与互联网平台更好结合,推动艺术作品的数字化转化。

李欣桐是国家大剧院的独唱演员,曾主演多部歌剧。疫情防控期间,她开始在直播平台演唱红歌和歌剧,最初观众较少,经过持续努力,她的单场直播最多吸引250万人次观看,涨粉10万。她的直播得到了国家大剧院的支持,也鼓励了其他同行尝试文化艺术类直播。

“网络直播平台观众与电视、电影或现场舞台的观众不同,他们期望快速获得吸引他们的内容,因而主播的精气神和表演内容至关重要。”李欣桐认为,专业艺术家和院团需找到吸引观众的切入点,她也希望直播平台增加对专业类直播的流量扶持。

在北京大学电视研究中心主任张慧瑜看来,直播是新时代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重要媒介,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直播将变得更加智能化,功能也将更加丰富。这也给文化治理和管理带来新的挑战,需要政府、民营资本和相关方共同努力,发挥直播的公共效应和市场效应。张慧瑜认为,艺术家和文艺院团需要自我改造和学习,针对直播平台生产适合的内容,引导培养新的观众。直播为市场化难度大的文化艺术提供了展示窗口,但也需要平衡版权保护和扩大影响两个方面。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和旅游部“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主任朱敏认为,并非每个人都适合从事网络直播,在文艺院团的网络直播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因材施教,注重人的能动性和直播技巧的培养,还要关注边界和约束。此外,网络直播行业应不断完善和提升,保持健康可持续发展,更好地承担起传承文化艺术、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责任。

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
  责任编辑:王江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