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网络评分应倡导公平与善意

华夏经纬网 > 文化 > 文化观察      2024-05-15 09:20:36

作者:覃皓珺(青年编剧、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视听艺术委员会委员)

有的观众信了虚高评分,观影后直呼遭遇营销“诈骗”;有的作品虽然评分不低,却在市场上收益遇冷;有的平台上存在大量非理性打分,成为饭圈互撕谩骂、恶意攻击的场所……近年来,不少影视作品的网络评分虚实难辨,与真实的观众反馈、市场收益存在差距,引发各方关注。

诚然,文无第一、众口难调,网络评分只是审视作品的参考维度之一,不能仅靠评分论英雄。但不得不承认,选作品前先看网络评分,已成为很多人的习惯,高分和好评被视作影视宣传的底气,评分的虚实也关乎大众对作品的预期和对平台的信任。伴随媒介发展,从只能通过权威评奖、期刊的评论文章了解作品好赖,到自己能在网络平台打分写评论,这种变化对大众审美意识、观赏水平、消费方式以及影视评论环境等产生深远影响。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92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7.5%。网络平台对影视作品的影响力日益增强,若网络评分与观众反馈、市场收益之间的差距增大,对影视创作环境与文化消费市场的负面影响也将与日俱增。所以,让网络评分更加真实可信,成为当前业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网络平台出现评分评论功能,使“人人皆可评”成为现实。然而,评价主体激增,导致很难厘清评价者的评分是否公正,评论是否理性。这就给虚假评分可乘之机。有人为营销目的,给评论注水,使评分虚高;也有人为打压对手,恶意刷低分;还有人无视作品本身,全凭心情随意打分。这些情况使网络评分平台超越反映作品品质与观众印象的工具属性,成为夹杂各方利益诉求的博弈区、承载不同观点看法的舆论场。尽管近年来,在相关主管部门的监督调控下,网络评分平台不断完善机制,努力保障评分客观性,但虚假评分背后的利益链条依然存在,虚假评分的现象仍时有发生。

除了虚假评分,网络评分与观众反馈、市场收益之间的差距还和评分标准与大众多元趣味不匹配相关,也源于优质作品供给不够、高质量短评对评分支撑不足。大众的审美水平越来越高、趣味取向日趋多元,而大部分评分平台仍以简单的评分展示一以概之,难免造成评分与大众感知上的差距。同时,制作精良、饱含诚意的影视作品是大众评分能达成共识的基础,客观、专业的优质评论则是评分可信度的重要依据,二者与评分体系相辅相成,才能更好服务于大众的择优观赏,助力影视创作的提升。反之,作品扛不起评分,评论脱离了共识,网络评分与观众反馈、市场收益之间的差距就会自然显现。

针对以上网络评分中存在的问题和隐忧,还需平台端、作品端、评论端、政策端等各方协同发力,“脱虚向实”化解问题。

在平台端,要在持续完善算法机制的基础上,与时俱进改进评分体系,更好满足大众多元审美需求。当前,一些建立时间较早的网络评分平台正面临用户活跃度降低、评分体系僵化等挑战,部分与票务销售绑定的评分平台则存在评分通胀、广告太多等争议。为此,平台端需要不断寻找自我革新的最优解,才有可能长久健康发展。比如,由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联合艺恩开展的《中国电影观众满意度调查》,作为独立于票房、售票及社交网站之外的电影综合评价体系,将普通观众与专业观众进行区分,其相对客观的分类方式可供平台借鉴。此外,平台对一些明显具有广告属性的评论及评分内容进行标记,也能一定程度上减少误导观众的情况发生。

在作品端,创作者要坚守艺术价值,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凭借优秀作品赢得观众的认可,合理运用宣传方式吸引大众关注与互动,通过网络评分平台反馈的真实评价改进创作。与一些刚播出上映时网络评分虚高、后续评分大幅下降的作品不同,《漫长的季节》《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播出上映一段时间后,评分不降反升,展现出优质作品长久的生命力。大众对这些作品的反馈也为主创提供了理解时代审美趣味、完善文艺创作方式的重要参考。这种现象展现了评分体系与大众审美在好作品滋养下共同成长的可能性。

在评价端,普通人与专业评论者都应遵守规则,珍视每一次评论与打分的机会。须知,放任自己成为扰乱评分体系的搅局者,可能在短期内获得经济利益或情绪价值,却对大众审美或行业发展产生负面影响。中央宣传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建立线上线下文艺评论引导协同工作机制,建强文艺评论阵地,营造健康评论生态,推动创作与评论有效互动,增强文艺评论的战斗力、说服力和影响力,促进提高文艺作品的精神高度、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精神食粮。这些内容对评论者推动评分体系完善作出指引。评论者既要避免模式化、概念化的无效评论,也要警惕流量为王、利益至上的哗众评价。当风清气正的健康评论生态成为常态,网络评分与观众反馈、市场收益之间的差距自然会缩小。

在政策端,相关主管部门要继续加强监管力度,对不良营销手段和恶意评分行径进一步遏制,引导评价体系与影视创作同向共赢。在治理评分乱象的同时,鼓励更多网络平台与高校、研究机构等专业平台实现优质评价内容转化,营造大众珍视评分权的良好风尚,推动更多优质作品被更广大的观众看到,助力多元审美趣味百花竞艳,守护文化市场持续繁荣发展。

每一句评论、每一个打分、每一种观点,每一次在网络评分平台看似微小的审美碰撞,都可能产生影响下一个文艺创作风向的“蝴蝶效应”。在各方携手努力下,立足专业和客观的评价体系定能助力更多影视精品涌现出来,源自公平与善意的观点声量必将愈发洪亮,与大众对文化的向往共鸣回响。

文章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责任编辑:王江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