霓虹灯下,哨兵依然挺立
■马国栋
“好八连,天下传。为什么?意志坚。为人民,几十年……”
1963年的建军节,毛泽东同志挥笔写下脍炙人口的杂言诗《杂言诗·八连颂》。
1982年12月26日,毛泽东同志诞辰89周年纪念日这天,《解放军报》在头版刊发了《杂言诗·八连颂》。也就是这一年,武警上海总队执勤第四支队十中队进驻南京路,接替“好八连”,担负南京路巡逻、轨道交通重点站执勤和人民广场国旗升降等任务。官兵把这首《杂言诗·八连颂》刻在营区的石墙上,也融进了灵魂血脉中。2022年春,习近平主席给十中队全体官兵回信,勉励他们“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自觉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当好新时代‘霓虹灯下的哨兵’,永远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
岁月如歌,精神永驻。60多年来,这首光辉诗篇穿越时间长河,激励着一代代“霓虹灯下的哨兵”永葆初心本色、赓续优良传统,在南京路上立起永不褪色的光荣旗帜。
一
1949年5月27日,解放上海的枪声停歇。28日清晨市民在蒙蒙细雨中打开家门,看到了令他们无比震惊的一幕:马路两边湿漉漉的水泥地上,睡满了一排排征衣未解、抱枪而卧的解放军战士。
“好八连”和十中队前身部队就在其中。不久后,八连进驻南京路,担负执勤任务。那时的南京路十里洋场,灯红酒绿、莺歌燕舞,弥散着奢靡气息,暗藏着险恶陷阱。潜伏的国民党特务更是扬言:上海是个大染缸,解放军红着进来,不出3个月就会黑着出去。
八连的官兵面临着纷繁复杂的诱惑。刚在南京路执勤时,官兵经常遇到打扮时髦的女子主动搭讪,还有一些不怀好意之人丢下钱和外国香烟。但是,历经战火考验的他们靠着坚定的信念,抵抗住了“糖衣炮弹”的侵蚀,赢得了“霓虹灯下的哨兵”的美誉。
信念如磐石般坚定,思想如水晶般透彻,也是后来一代代“霓虹灯下的哨兵”闪亮的精神标识。
二
进驻刘家公馆时,八连依旧坚持自立自强、艰苦奋斗的作风。官兵把洗脸、洗衣服的水收集起来,用于拖地板、冲厕所。把所有灯泡换成15瓦,自觉节水节电。上海生活物资供应短缺时,官兵自己打草鞋、补衣服,为地方减轻压力。三年困难时期,他们脚穿草鞋,肩扛铁锹,推着小车,步行去郊区拓荒种菜。
十中队接替八连勤务时,正值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祖国大江南北。1982年,十中队进驻南京路不久,就有一名商人闻讯找来,提出以高价租借中队空余房间作仓库,被时任指导员断然拒绝。一次,官兵奉命抓捕犯罪嫌疑人,对方见逃跑无望,掏出一沓钞票,乞求道:“钱都是你的,放我一条生路。”官兵不为所动,将其扭送归案。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受不良风气影响,少数官兵开始淡忘艰苦奋斗这个传家宝,铺张浪费的苗头有所显现。一次,中队指导员在垃圾桶里发现了一双半新半旧的棉鞋,他把棉鞋拿出来清洗晒干后,穿在脚上继续站岗,官兵大受触动。不久后,中队集中开展了“一双棉鞋”大讨论,立下了“艰苦奋斗永不忘、克勤克俭持家业”的规矩。官兵坚持从节约一粒米、一度电入手,连续数十年开展“创家业、攒家底、藏家珍”活动,班班配备修理箱,人人都有针线包……
进入信息时代,十中队又向全体官兵发出倡议,身体力行弘扬艰苦奋斗、厉行节约的好传统,拒绝网络世界的诱惑,保持朴素本色。中队官兵深知,艰苦奋斗不仅要甘当吃苦者,更要勇当奋斗者……
三
“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杂言诗·八连颂》的尾联揭示了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坚如磐石的军民团结,是人民军队特有的政治优势,也是我们的传家宝。
岁月更迭,初心不改。几十年来,十中队官兵接力做人民美好生活的守护者,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身影深深印刻在这座城市的记忆里。
自进驻南京路起,十中队便成立“雷锋班”,坚持每月10日和20日到南京路上开展为民服务活动,40多年来从未间断。在十中队的影响带动下,130多家单位、千余名志愿者也主动参与其中,服务内容由刚开始的修鞋、理发逐步拓展到健康、法律、心理等80多项。每到开展为民服务活动这天,军地单位撑起的爱民帐篷绵延近200米,成为一道绿色风景线。自1998年起,十中队官兵还利用周末和节假日,到毗邻驻地的中共一大会址义务讲解党史,带动更多的人学党史军史、固军民团结。
进入新时代,官兵爱民之路也在不断延伸。自2018年始,中队积极参与打赢“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战,官兵多次前往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色德村帮扶,把希望的火种播撒到彩云之南,帮助村寨实现了脱贫。
如今,武警上海总队全体官兵把当好新时代“霓虹灯下的哨兵”作为目标追求,用实际行动为《杂言诗·八连颂》赋予了新的精神内涵。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