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退役军人沈四辈投资修建民俗文化馆:让乡亲们记得住乡愁

华夏经纬网 > 军事 > 大陆军事      2024-06-13 09:56:23

  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符离镇沈圩村退役军人沈四辈投资修建民俗文化馆——

  让乡亲们记得住乡愁

  ■曹 杰  

  一件件刻满岁月痕迹的农具、一枚枚见证时代变迁的纪念章、一张张寄托祖辈美好期盼的年画……盛夏时节,笔者走进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符离镇沈圩村民俗文化馆,映入眼帘的老物件,让人仿佛穿越时空。

  正值周末,游人如织。民俗文化馆馆长沈四辈既当管理员又当讲解员,忙得不亦乐乎。“我在村里生活了几十年,见证了我们村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一名共产党员、退役军人,我要利用好这个民俗文化展陈馆,讲好民俗文化故事,帮父老乡亲们提振精气神。”沈四辈爽朗地说。

  在村民眼里,沈四辈的经历颇为“传奇”。今年44岁的沈四辈,1997年参军入伍,1999年退役。退役返乡后,他凭借自己在部队练就的驾驶技术,一开始在宿州市区跑出租,后来又经营汽车租赁业务。10多年的时间,沈四辈的公司规模逐渐扩大,他也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致富能人。

  “我们家祖祖辈辈都是庄稼人,我出生时,太爷爷给我起这个名字,就是希望我踏踏实实做人,把沈家的优良传统一辈辈传下去。”沈四辈介绍,他所在的沈圩村,依靠河滩栽果树、发展大棚蔬菜种植、开发水塘、建设生态园等,从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跻身埇桥区第一批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相继获评全国文明村、全国生态文化村、省级旅游示范村等。沈四辈认为,和美的乡村更应该注重乡土文化建设和传承,让人们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一次,沈四辈在爷爷住过的老宅里,找到了不少“老物件”。这些不同时期的瓶瓶罐罐,记录着沈氏家族祖祖辈辈的生活轨迹。自此,一个念头在他心中萌生——建造一所民俗文化馆。起初,对于沈四辈的这个想法,家人们大多投了“反对票”,但他依然坚持。2013年至2019年,在村“两委”的支持下,沈四辈自掏腰包,建成一座占地1000多平方米的民俗文化馆。为了丰富馆藏,收集更多具有皖北农村乡土味的老物件,他跑遍了附近的十里八乡。

  “即便是一件普通的生活用品或农具,都是历史的见证。有时候,在大山深处一座不起眼的村庄,能‘淘’到意想不到的好东西。”沈四辈回忆,有一次,他在顺河乡发现一个造型独特的石磨,是村集体“办食堂”时留下的,他如获至宝,花高价买了下来。2021年的一天,听说10多公里外的梅庵村部分农户准备拆迁,他一大早就跑到梅庵村,将村民打算扔掉的马灯、木轮推车等收集起来,装了满满一卡车带回去。对于第一代解放牌汽车、东方红拖拉机等极具时代意义的大型农机具,他不惜花费重金购置。“想当初,这台20世纪70年代的‘铁牛55’型拖拉机还是我自己开进来的。”在民俗文化馆广场上,沈四辈指着一辆红彤彤的“大铁牛”说道。每当讲起这里的老物件以及背后的故事,沈四辈滔滔不绝。

  经过几年发展,沈圩村民俗文化馆初具规模。该馆现有藏品万余件,分为红色文化、生产农具、生活用品等几个部分,展示了不同历史时期皖北劳动人民生产生活风貌。馆内定期组织民俗演出,皖北花鼓戏、舞龙等节目相继登台亮相。自民俗文化馆建成以来,沈四辈坚持免费面向社会开放,接待各地参观群众,这里也成为寻根文化的生动课堂。每逢节假日,不少村民以及游客前来参观“打卡”。“民俗文化馆的建成,不仅让村民们休闲有了好去处,也带动了村里的文旅产业发展。”谈及沈四辈的民俗文化馆,村干部杨晓梅赞不绝口。

  “这里的每个老物件,都是曾经陪伴人们走过时光岁月的‘老朋友’。它们来自民间,也属于民间,为了让它们一直传承下去,我愿意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沈四辈说。

  上图:沈四辈展示收藏的年画。曹 杰摄


文章来源:中国军网-中国国防报
责任编辑:唐诗絮
军情热议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