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新中国国防75周年:大国重器——东风-17、东风-41导弹

华夏经纬网 > 新闻 > 热点聚焦      2024-06-17 02:34:29

微信图片_20240617011333

【导语】大国重器是中国未来国家竞争力体现的核心装备,近年来我国各领域都涌现出一批具有相当战略意义的研究成果,涵盖了军事、民用、科研、航天等等,无一不让国际震惊于中国快速发展的科技水平。这些大国重器不仅体现了中国在科技和工业领域的巨大进步,也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图片

大国重器:中国东风弹道导弹

东风导弹:中国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国产弹道导弹


东风导弹是中国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国产弹道导弹,中国人民解放军一共发展了三代战略导弹。

第一代战略导弹共6个类型,分别是:东风-1、东风-2、东风-3、东风-4、东风-5、巨浪-1;第二代战略导弹是:东风-21、东风-25、东风-31、东风-41、巨浪-2以及一个型号的中程巡航导弹;第三代战略导弹主要是在核弹头上的改进。

东风导弹因其种类型号繁多又称为东风系列导弹,该系列导弹已经成为我国国防事业中的王牌武器。东风系列导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系列中程和洲际弹道导弹。这一系列的导弹编号为“DF-X”形式,如东风-1号又写作DF-1。

东风系列导弹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地地战略战术导弹。自1958年4月开始仿制,1960年11月5日试射成功的中国第一枚弹道导弹东风-1导弹至今,中国的战略导弹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东风导弹家族一直是中国国防力量的坚实根基。为中国的和平安宁立下了赫赫战功。

根据中央军委指示,国防科委下达的文件都一致提出全球到达,洲际投送,积极防御美国霸权主义的挑衅。

东风-17、东风-41重磅亮相阅兵


9f2f070828381f30e7658d48f846ca0d6f06f09b.webp

东风-17常规导弹方队

东风-17常规导弹,是新一代中近程常规导弹武器,与导弹家族其他成员共同构成射程衔接、能力互补、高低搭配、运用灵活的装备系统,具备全天候、无依托、强突防等特点,可对中近程目标实施精确打击。

7aec54e736d12f2e3f7eba041a85536785356823.webp

东风-41核导弹方队

东风-41洲际导弹,是我国自主研制的陆基机动固体弹道式洲际核导弹。

东风-17:高超音速的“幽灵”


东风-17导弹是一款高超音速滑翔飞行导弹,它的高超音速滑翔技术让它在飞行过程中如同“幽灵”一般难以捉摸。这种技术不仅降低了被敌方拦截的概率,还让导弹具备了极高的突防能力。而它的隐身设计和精确制导系统,更是让它在执行任务时如虎添翼。

高超声速飞行器是当今航空航天领域的前沿技术,其高速度和高机动性可以突破任何导弹防御系统,对现有防御体系来说是前所未有的威胁。公开资料显示,我国于2014年1月首次测试了一种高超声速滑翔载具,媒体将其称为DF—ZF,据称该飞行器速度高达10马赫。目前,中国已对该高超声速滑翔载具进行了7次测试。有专家表示,东风-17实际上就是DF—ZF的武器化型号。

中国导弹技术专家、核战略专家、量子防务首席科学家杨承军教授告诉记者,“国际社会对东风-17的关注点主要有三个,一是它使用了高超声速滑翔技术,二是可以携带核战斗部,三是‘可以在一小时内打遍世界’。”“东风-17是一款中程、弹道式、单级、常规导弹。其发射方式是垂直发射,大部分飞行轨迹是按照抛物线飞行,根据作战需要可以在再入大气层的前后进行滑翔变轨飞行。应该说,中国研发高超声速滑翔变轨导弹是必然的,因为西方大国在中国周边到处部署导弹防御系统,中国必然会发展突防技术。”

“必须指出,发展高超声速武器,是人类战争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达国家之所以高度关注这种武器,主要是他们现役的导弹防御系统难以对这种导弹进行定位侦察、跟踪捕捉和火力拦截,极大地削弱了他们防空反导系统的有效性。”杨承军说。

37d3d539b6003af36952c793606d40591138b621.webp

东风-17常规导弹方队

东风-17究竟有什么特殊之处?


首先,最大的原因可能就在它的外形上。我们看到一般弹道导弹的弹体,大都是尖锐的圆锥型或者钝圆型,这种构型成为旋成体结构,这种结构在技术上相对容易实现,也容易控制,适合各种速度区间。它通过一定的迎角或者再入角,使得弹体本身产生升力,但是这类飞行器的升阻比较小。

而“东风”-17则不同,从外形上看,“东风”-17导弹是一种典型的高升阻比的升力体结构,东风-17导弹体部异常尖锐,弹体细长比很大,头部与弹体之间圆滑过渡,其截面又不像一般旋成体结构导弹一样为圆锥形,其头部以下结构平坦,近乎成一个平面,截面就如战斗机一样轻薄,因此,它虽然没有常规飞行器的主要升力部件一机翼,但是利用巧妙的三维设计,形成一个高升力体的翼身融合结构,这种升力体结构布局有助于提高飞行器的升阻比,相同初始速度下,升阻比越高,飞行器纵向滑跃距离越远,横向机动能力越强。这有利于“东风”-17导弹

飞行器获得较大的内部空间,同时具备良好的气动性能。当然,为了在再入段保持足够稳定性和操控性,“东风”-17导弹的弹体中下部安装有两片小翼,背部和腹下也垂直安装有两片小翼,这些小翼分别充当一般飞行器中襟翼和方向舵的作用,用于横向和纵向的操稳性。

“东风”17导弹的弹体中下部安装有两片小翼,背部和腹下也垂直安装有两片小翼。“东风”-17的外形设计具有高超声速乘波体飞行器的特征,乘波体是指一种外形是流线形,其所有的前缘都具有附体激波的超音速或高超音速的飞行器。通俗的讲,乘波构型飞行器飞行时其前缘平面与激波的上表面重合,就象骑在激波的波面上,依靠激波的压力产生升力,它同样也具有升阻比高的优势,同时适应的速度范围比较广泛,在5-20马赫都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机动性和升阻比。

第二,独特机动弹道有利于突防。“东风”-17的外形相对于其他的旋乘体弹道导弹而言,具有不可比拟的高升阻比的气动特性,使得它在自由飞行段和再入段都具有更好的机动性。我们知道,随着目前世界上导弹防御技术的不断成熟和体系的不断完善,对弹道导弹的防御已经不再是“天方夜谭”,即使是飞行速度达到十几马赫的末端,也出现了一系列针对性的防御措施。因为传统弹道导弹的轨道是固定不变的,可以根据它们的发射点、发射速度,通过公式把弹道计算出来,中间不会有什么变化,拦截起来相对比较容易。因此就对导弹的突防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世界上新型洲际导弹都具备了机动变轨能力,主要是指在飞行的中段和末端改变飞行弹道的能力,这样就能使反导系统的拦截变得异常困难。不过,由于导弹的飞行速度比较高,要改变弹道需要巨大的能量,在高空,空气比较稀薄,空气动力和力矩都比较小,对于一般的采用旋成体弹体的弹道导弹而言,要想实现机动变轨飞行,只能采用多台微型发动机产生的力矩来进行姿态微调。而“东风”17导弹,由于本身的气动特性具备高升阻比的特性,依靠自身的气动力的改变就能实现一定程度的调整,再配姿态微调的火箭发动机,其机动变轨能力就能显著增强,在飞行终端和末端都能多次变换飞行轨迹,将原本的抛物线导弹变成螺旋机动弹道或摆式机动弹道,就是俗称的蛇形弹道或者“水漂”弹道,从而使对方的反导系统根本难以应付。

另外一方面,“东风”-17导弹的高升阻比的升力体结构,还是一种适合于超音速滑翔飞行的结构,它的飞行弹道因此也迥异于一般的抛物线弹道。中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于20世纪40年代提出了一种新型导弹弹道的设想,即“助推一滑翔”弹道。这种弹道的特点是将弹道导弹和飞航导弹的轨迹融合在一起,导弹先由助推加速器带入到几十千米的太空中,然后助推器和弹体分离,弹体冲出大气层并做自由段飞行,凭借着良好的高超声速气动特性,弹体可以长时间在大气层内做滑翔飞行,这样就能使导弹的射程大大增加,在这期间,往往还会进行机动边柜,使得其飞行轨迹更为诡异,更加难以防御了。

第三,射程超过1500千米。阅兵式上的“东风”-17的助推段,看起来与一般的战术弹道导弹并没有什么差异,不少军事专家分析,“东风”-17采用的就是“东风”-16导弹的助推段,只是弹体换成了“东风”-17的高超声速滑翔弹头。这一点从“东风”-17的导弹发射车上也能看出端倪,同样是一款运输-起竖-发射一体的TEL五轴重型特种越野三用车,在车体细节上,尤其是尾部起竖装置和斜侧面角度也同“东风”-16导弹发射车非常相似。如果这种说法属实,不难推测出“东风”-17的基本数据。“东风”-16弹道导弹是近年来我国新研制的一种单级固体弹道导弹,继承了“东风”-11导弹的成熟技术,在弹道导弹的射程上填补“东风”-15和“东风”-21的空白,外界估测射程超过1000千米,由于“东风”-17通过滑翔飞行增加了射程,所以其射程应该能达到1500千米以上,这一数据也同阅兵式上解说词中提到的““东风’-17为中近程导弹”的介绍相符合。

第四,高超声速滑翔。结合此前试飞时,国内外相关媒体的分析报道来看,“东风”-17导弹是一种无动力自由滑翔高超声速导弹,滑翔弹头的全部能量由助推段的固体火箭发动机提供,分离后即进入无动力滑翔状态。由于滑翔弹头没有自带动力,整个滑翔飞行阶段会因空气阻力不断减速,有资料介绍,滑翔弹头在弹道末端的速度会降到再入速度的1/2左右,但“东风”-17本身是一种中近程弹道导弹,采用常规弹头的“东风”-16再入末端可能低于10马赫,那么经过滑翔之后,“东风”-17的末端速度可能就低于5马赫了,似乎同高超声速导弹的称谓不相符了。因此,“东风”-17很可能并非是无动力滑翔导弹。目前很多高超声“东风”-17的外形相对于其他的旋乘体弹道导弹而言,具有不可比拟的高升阻比的气动特性,使得它在自由飞行段和再入段都具有更好的机动性。

“东风”-17虽然是中近程导弹,但凭借着自身高超声速飞行、弹道机动灵活的优势,可轻易突破周边敌对势力部署的反导体系速滑翔导弹,除了主推段的主发动机之外,在弹体上还还会安装额外的用固体火箭发动机或冲压发动机,如俄罗斯“先锋”导弹,就安装有超燃冲压发动机,在与助推段分离之后,冲压发动机在合适的时机开始工作,能将导弹的飞行速度提升至27马赫。不过,冲压发动机需要空气工作,因此“先锋”的弹体上就有一个巨大的进气道,我们在“东风”-17上并没有发现进气道,因此,它很可能采用的是小型固体火箭发动机,以实现二次点火助推,从而使其整个飞行阶段的速度都大大增加,同时增加其机动变轨能力,从而更进一步增强了它的突防能力。

东风-41:全球打击的“国之重器”


东风-41,这个名字足以让任何对手心生敬畏。作为洲际弹道导弹的佼佼者,它拥有14000公里的惊人射程,足以覆盖全球任何角落。25马赫的飞行速度,让它在突破敌方防空系统时如入无人之境。而多弹头分导技术,更是让它的打击效果倍增。东风-41,就是中国国防的“定海神针”。

据消息,东风-41导弹长16.5米,重量超过60吨,可携带分导式核弹头,打击精度100米。除此之外,东风-41还有一个特点是灵活机动,在高速公路甚至篮球场上都可以进行发射。

东风-41弹道导弹研制周期短、可靠性高,反应速度快、机动性能好,射程更远、精度更高 。

东风-41弹道导弹威力很大,破坏力达到数百平方公里。未来在进一步提升精度的同时,还会进一步降低打击的威力,开发当量更小的战术核弹头,以打击敌方战役战术纵深内重要目标,其对民用目标的附带毁伤将进一步降低 。

杨承军表示,“东风-41”是我国第四代战略导弹,但总体水平和发达国家的第六代处于同一水平,有些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东风-41”的反应时间比以往战略导弹大幅缩短;精度得到根本性提升;基本火力单元更加精干,机动性能更强;威力很大,摧毁性达到数百平方公里。

另一位军事专家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如果央视公开的信息准确的话,“东风-41”将极大提高中国的核威慑能力。首先是高精度提升了中国有效打击加固目标的能力。以往的“东风”系列弹道导弹的精度以公里计,虽然爆炸当量大,但只能打击面目标。100米的精度意味着,这种导弹可以对敌方的弹道导弹发射井、地下战略指挥所等加固目标实施有效打击。第二,6到10枚分导式多弹头,加之先进突防装置的采用,使其突防能力大大提升,威慑能力增强。第三,射程增大和机动式发射,可以使它在很大范围内机动,极大提高生存能力。之前机动发射的“东风-31”弹道导弹的射程普遍认为约为8000公里,而“东风-5”的射程虽然远,但采用井式发射,战时生存能力较低。“东风-41”将“东风-5”的远射程、多弹头优势与“东风-31”的机动发射、生存力高等优势完美结合。

503d269759ee3d6d2c4a6d1f1551eb274e4ade27.webp

东风-41核导弹方队

东风-41导弹对我国意义非常重大


在东风-41之前,我国火箭军装备的洲际导弹主要是东风31a和东风五两种。东风31呢属于固体燃料发动机,即车载、机动发射的洲际导弹,优点是隐蔽性、生存性能都比较高,发射准备速度快,但是缺点呢是弹体比较小,西方估测其发射质量约四十吨出头,这也导致了其载荷、射程都受到了限制,难以覆盖美国全境。

而东风五则是液体燃料发动机、固定发射井警示的洲际导弹,西方估测其发射质量超过一。

一百八十吨,可以说是势大力沉,无论是载荷还是射程都是一等一的枪。但是缺点呢是作为固定发射井、警射导弹,其发射井的位置在二十一世纪完全瞒不过天上的卫星,容易遭到美国核弹的定点打击,生存性呢远不如装在车上、到处跑、到处藏的东风31a。

而东风-41的出现则完美解决了两者存在的短板,其尺寸比东风31a大了一截,因此呢毫无疑问其射程、载荷都能够得到巨大的增长。

按照估测,东风-41的最大射程超过了一万四千千米,最多可以携带十枚核弹头,通常呢携带四枚核弹头。

如果按照这个估测的话,那么东风-41的性能甚至超过了俄罗斯引以为傲的亚尔斯洲际导弹,足以争夺世最强洲际导弹的宝座。英国金融时报形容东风-41在阅兵展示的六种弹道导弹中是皇冠上的宝石。


(资料来源:新华社、中新网、人民网、环球网、科技日报、中华网)


责任编辑:侯哲
热门评论
大陆新闻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