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矢志强军打赢,他们如何让“红色火种”在官兵心中越燃越旺?

华夏经纬网 > 军事 > 大陆军事      2024-06-18 08:01:13

    某基地积极引导官兵赓续优良传统矢志强军打赢——

    让“红色火种”越燃越旺

    ■张广辉  师  浩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刘国辉

    “老兵赵兴保外出采柳条时突遇沙尘暴,将年轻的生命永远留在了大漠戈壁。战友们寻找他时,在戈壁深处的红柳丛中,发现了他采好的一堆柳条……”盛夏时节,某国防公路修筑工地,某基地任务分队官兵围坐红柳树下,聆听该基地某营赵营长深情讲述基地建设初期,革命先辈牺牲奉献、建功戈壁的感人故事。

    一堂即兴“微课”,让现场官兵深受触动。

    60多年前,该基地官兵受领任务,在怪石嶙峋的戈壁荒滩修筑一条300多公里长的国防公路。因装备匮乏、条件落后,手推肩扛运送砂石需要大量箩筐,官兵就地取材,砍树干做把、采柳条编筐。就这样,戈壁红柳成了那个年代的特殊“功臣”。

    “红柳深扎戈壁的根,就是我们矢志打赢的魂!”故事讲完,赵营长轻抚着身旁的红柳,动情地说,“先辈们不惧险难、不怕牺牲的拼劲、闯劲,是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话音刚落,空旷的戈壁滩上响起热烈掌声。

    该基地所属部队既有百团大战和抗美援朝战场的“火种”,也有八路军晋察冀战线的“血脉”,拥有厚重的红色历史和光荣传统。近年来,他们注重用好红色资源,定期组织官兵赴红色场馆开展现地教学,并邀请老战士及其后人来队,为官兵讲述革命先辈艰苦奋斗的光辉事迹。一大批传承优良传统的荣誉连队、记录光辉历程的红色场馆,成为他们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鲜活教材和生动载体。

    “小小葫芦舟,四个葫芦能造就。说它轻,一个指头能挑起;说它重,千军万马它能渡……”前不久,该基地某部官兵走进杜八联革命纪念馆开展现地教学活动。纪念馆展陈的一件件实物,生动再现了杜八联民兵的抗战历程。“革命先辈向死而生,用鲜血和生命书写了辉煌战史。在强军兴军的征程上,我们要聚焦胜战、奋勇向前,跑好属于自己的这一棒!”凝望杜八联民兵使用过的“葫芦舟”,下士刘利航深有感触地说。

    上世纪60年代,为确保某重大任务试验场区周边安全,该旅前身部队所属四连党支部根据上级指示,抽调副连长何仕武等7名党员组成巡逻小分队。分队成员克服重重困难,创造了“八千里徒步巡逻保试验安全”的英雄壮举。

    “真没想到,我能成为四连的一分子。”该基地某旅新排长王敦耀,上军校时就听过基地革命先辈“八千里徒步巡逻”的故事。毕业分配时,他和其他10名学员一起选择来到该旅。现场再次聆听先辈激荡人心的英雄故事,王敦耀深感使命在肩、责任重大,砥砺奋进、续写荣光的热情一下子被点燃。下连后,他不断自我加压,战士练一个小时,他就练两个小时,专攻精练补齐训练短板。为打牢理论基础,他与战友一起铆在学习室钻研教材,撰写训练心得。

    谈及学习革命先辈英雄事迹的感受,王敦耀说:“‘八千里徒步巡逻’短短几个字,折射的却是革命先辈舍生忘死、不辱使命的崇高精神。作为新时代革命军人,我们要传承红色基因、赓续优良传统,书写属于自己的奋斗篇章。”

    为进一步提升教育质效,该基地还组织所属部队对自身历史沿革、辉煌战绩、英模典型等进行梳理汇编,充分发挥军史场馆“历史教科书”和“心灵净化室”的作用,引导官兵从红色历史中汲取精神养分,擦亮红色传人底色。

    走进该基地某大队军史长廊,一幅标注部队“战斗足迹”的地图引人注目。这幅地图上,清晰标注了该大队官兵执行任务到过的地方。数十年来,他们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向战为战的脚步从未停歇。

    “每个战斗足迹背后,都有一段感人故事。多年来,我们辗转多地,执行重大任务百余次,锻造出一支能攻善战、矢志打赢的精兵劲旅。”讲解员王飞指着地图告诉记者,“这既是一茬茬官兵不畏艰险、接续奋战的有力见证,也是教育引导官兵发扬优良传统、矢志强军兴军的教科书。”

    红色传统励兵心,接续传承建新功。在革命先辈英雄事迹的感召激励下,该基地官兵将学习教育成效转化为练兵备战的实际行动,在训练场上练谋略、练技能、练作风,掀起阵阵练兵热潮。


作者:张广辉 师 浩 刘国辉
文章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责任编辑:唐诗絮
军情热议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