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全球军用无人机市场快速发展

华夏经纬网 > 军事 > 兵器大观 > 空战      2024-06-19 10:09:11


美国MQ-9B“天空卫士”无人机。

土耳其“安卡”-3隐身无人机。

澳大利亚MQ-28“幽灵蝙蝠”无人机。

法国、德国、意大利和西班牙联合研发的“欧洲无人机”。

  近年来,在多场局部冲突中,无人机表现抢眼,成为影响战局的一个重要因素。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大军用无人机研发和采购力度。外媒预测,未来10年,军用无人机市场将持续增长。

  全球市场繁荣

  “全球数据”咨询公司的分析报告称,2034年前,全球军用无人机市场将以4.8%的复合增长率递增,市场价值总额将由当前的124亿美元增长至2034年的200亿美元。

  按地区分布看,亚太地区将占全球军用无人机市场份额的44.6%,处于领先地位。分析指出,亚太地区国家受美欧影响,推动该地区军用无人机市场活跃度持续走高。印度是军用无人机主要进口国,进口量约占全球市场的20%。今年2月,印度花费约39亿美元采购31架MQ-9B“天空卫士”无人机的合同获得美国国会批准。日本计划在2023至2028年,投入1万亿日元(约合70亿美元),用于无人机力量建设,是上一个5年投入额的10倍。澳大利亚投入4亿澳元(约合2.7亿美元),研发首款国产MQ-28“幽灵蝙蝠”无人机,并为该机新建一个生产基地,预计3年内投入运营。

  欧洲地区将占全球军用无人机市场份额的30.2%。受战争经验启发和入伍人数减少等因素影响,欧洲多国加快无人机力量建设。今年2月,法国投入3000万欧元(约合3200万美元)采购15套微型无人机系统。5月,拉脱维亚宣布投入2000万欧元,用于采购无人机和建设相关基础设施。由法国、德国、意大利和西班牙4国联合研发,总价值约71亿欧元的“欧洲无人机”项目,于今年5月通过初步设计审查,预计2028年开始交付。

  北美地区将在全球军用无人机市场中位列第三。报告指出,美国凭借打击、通信等方面优势,在全球大中型无人机出口市场占据较大份额。

  非洲地区总体市场份额较低,但呈现较好发展势头。埃及累计进口超过260架无人机,是非洲最大的无人机进口国。今年2月,埃及和土耳其达成无人机引进协议,未来采购量将持续增长。尼日利亚成立无人机司令部,并增购国产“提萨古米”无人机,以提升无人机本土化比例。

  未来发展特点

  随着无人机成为实施非对称作战的重要角色,各国愈发重视无人机力量建设。未来,全球军用无人机发展呈现多个特点。

  注重提升大中型无人机作战能力。报告显示,凭借较强的作战性能和通用性,中空长航时无人机占据超过60%的市场份额。具有代表性的土耳其安卡、TB2等大中型无人机,近年来在国际市场广受欢迎。2023年12月,土耳其“安卡”-3隐身无人机首飞成功,受到外界关注。该机采用无尾飞翼气动布局,具备较好的隐身效果,能在1万米高度飞行10小时,可搭载最新的SOM-J巡航导弹和大型侦测设备,具备较强的察打能力。

  强调运用蜂群技术创新作战方式。在近期局部冲突中,大量的第一视角微小型无人机发挥了较好的作战效果。多国推动装备创新运用,寻求无人机的小型化、低成本化。美国提出多个无人蜂群项目,计划在2年内生产并部署超过1000架“小型、智能、低成本”无人机。

  寻求有人/无人协同作战效能。在人工智能技术短期内无法实现重大突破的背景下,有人/无人协同作战仍是未来10年的发展重点。有人战斗机与无人机混合编组,可做到优势互补,发挥综合作战效能。美国先后提出“天空博格”“协同作战飞机”等项目,意图在未来空战中实现300架F-35战斗机与超过1000架无人机协同作战。

  探索无人系统与巡飞弹组合作战模式。以巡飞弹为代表的自杀式无人机将融入其他无人系统,进一步扩大无人作战平台的控制半径,提升察打能力。以色列“快速察打胶囊系统”为无人机与巡飞弹组合的代表。该系统将“云雀”无人机与“天击者”巡飞弹结合使用,提升无人自主攻击效能。爱沙尼亚的“忒弥斯”无人车为无人车与巡飞弹组合的代表。该车通过发射“猎手”巡飞弹,增强地面部队对前沿关键目标的毁伤能力。

  面临诸多挑战

  分析指出,军用无人机拥有广阔发展空间,但仍面临风险挑战。

  一方面,反无人机能力发展影响无人机未来使用方式。近年来,反无人机系统加速发展,激光、高功率微波、电磁干扰等手段不断完善,对无人机形成直接威胁。无人机的智能化水平相对较低,对地面遥控系统依赖程度高,战场应变与自保能力较差。一旦受到电磁强信号干扰或劫持,无人机与地面指挥联系容易被切断。

  另一方面,无人机数量增加和续航时间延长使其对人员的需求增加。空中客车无人系统培训负责人表示,小型无人机需1名操作员,大中型无人机需1名飞行操作员和1名武器控制员,续航超过30小时的无人机,则需安排3组人员轮换操作。这与部分国家希望通过使用无人装备弥补兵员不足的想法有出入。


作者:王昌凡
文章来源:中国军网-中国国防报
责任编辑:唐诗絮
军情热议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