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新疆军区某团一级军士长王栋林:打磨匠心走出精彩军旅路

华夏经纬网 > 军事 > 大陆军事      2024-06-24 08:40:22

    打磨匠心走出精彩军旅路

    ■新疆军区某团一级军士长 王栋林

    上图:王栋林近影。杨 鑫摄;左图:王栋林的勋表。奥 翔摄

    “射击暂停,迅速前出抢修!”接到紧急命令后,我带着下士殷允琪,提起工具箱就朝射击阵地跑去。

    奔跑在海拔4500米的高原,我感觉“肺都快炸了”。可任务中,时间就是生命,到达后我们顾不上休息,立刻登车排除故障。

    打开火控计算机面板,我手握万用表,在综合板上数百个焊点间小心“游走”,找到病灶后立即抢修。40分钟后,火控计算机恢复测距功能。随即,战斗射击正常展开,炮弹出膛,命中目标。

    “激光测距电路发生故障,综合板电阻被烧坏,导致火控计算机无法测距……”回营后,我在笔记本上认真写下此次修理过程。

    从军27年,记录各类战车火力火控系统检修经验的修理笔记,我攒了厚厚的15本。它们如同我常服胸前的6排17枚勋表略章,像一个个台阶,铺就了我朝着一个个“高地”冲锋的奋斗之路。

    1997年12月, 16岁的我带着家人的期盼,登上从甘肃古浪开往新疆的绿皮火车。

    新兵下连,我被分到修理连。看着站在楼前接兵的班长们一张张黑黢黢的脸庞,我心中难免有些沮丧:“当修理工能有什么出息?当兵就要当能打仗的兵!”

    “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看到我一脸失落,班长朱海兵这样对我说。3个月后,参加原兰州军区装备维修比武的人员凯旋,全团官兵列队欢迎。人群中,我一眼就看到昂首走在队列最前面、胸戴大红花的朱班长。

    “发光”的朱班长,成了我追随的榜样。我整天跟在他身后,学习坦克底盘修理技能。更换高压柴油泵、排除高压油路空气、调整提前供油角度……训练结束后,我的脸总被油烟熏得黑黢黢,身上也油乎乎。分到坦克连的同年兵,调侃我“不是个打仗的兵”。我打心底里不服气,对他们说:“起子和扳手,就是我们修理兵的‘枪’!”

    为了能在部队长期发展,原本“一看书就犯困”的我发奋学习,2000年考上原武汉军械士官学校,系统学习火控计算机修理技术,两年后以优秀成绩毕业。

    回团里不久,团里组织装备换季保养,我负责维修坦克稳定器。“科班出身”的我,自以为是“小菜一碟”,没想到坦克型号与我在学校所学不一样,我在炮塔里“忙”了一上午也没修好。我终于明白,要想成为修理技术大拿,我要学的还有很多。我虚心向老班长请教,一门心思钻研坦克火力火控系统维修技术,两年后入选了团队人才库。

    2005年,原兰州军区开展“岗位练兵、岗位成才”比武竞赛。我一路过关斩将,入选新疆军区参赛队。备战期间,我将600多个零部件组成的电路连接走向图背了下来,熟练到可以在白纸上丝毫不差地画出来。

    6月,比武临近,各代表队奔赴热浪滚滚的戈壁滩进行赛前适应训练。炮塔里,温度超过40摄氏度。闻着刺鼻的机油味,我一练就是好几个小时。

    作为队里最年轻的参赛队员,很多老班长都劝我“不要太拼,以后还有机会”。可我深知,军人为荣誉而战,决不能半途而废。带队班长看我那么拼,建议我有针对性地围绕注意力和精准度进行练习。

    50米冲刺后练“头发丝穿针眼”,50个俯卧撑后练“筷子夹黄豆”……凭借苦练形成的肌肉记忆,凭借刻在脑子里的那张电路连接走向图,比赛时我迅速排除各类故障,以绝对优势夺得金牌。

    站在领奖台上,身披绶带的我,双手高举起奖杯。那年年底,我荣立个人二等功。2012年,我蝉联第二届比武竞赛该项目冠军,后来被表彰为“全军爱军精武标兵”。

    一路追“光”的我,终于发出了自己的“光”。

    不知从何时起,战友们开始叫我“火炮神医”。“神医”不敢当,我想这应该得益于自己多次保障实弹射击带来的好口碑。

    一次实弹射击,我发现一辆坦克在射击后炮管摆动异常,当即报告团长,团长立刻叫停。在众人疑惑的目光中,我爬上坦克仔细排查,找到问题所在。半小时后,故障排除完毕,射击继续进行。

    那几年,我在实弹射击场排除疑难故障百余次,排除各类险情20余次。“有你手到‘病’除,我们就放心了!”团长的夸奖,让我心里美滋滋的,大家的信任也让我愈发觉得肩上的责任沉甸甸的。

    随着部队实兵实弹训练频次增加,对火力火控系统维修技师专业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2013年底,我晋升三级军士长,欣喜之余却有些不安,因为团队即将更换新装备,让我感到本领恐慌。

    “专业能力不会随着新装备一起‘列装’。只能让人才等装备,不能让装备等人才。”我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争当新疆军区第一个新装备维修高级技师。

    团领导对我的想法给予大力支持,协调院校提供学习资料,向上级申请让我赴工厂跟修培训。星光不负赶路人,从基础课程到专业维修技能,从基础操作到装备抢救抢修,熟练掌握各项新技能的我,最终如愿成为新疆军区第一位考取炮控系统修理高级技师证的维修骨干。

    可我并没有感到如释重负。备考期间,在工厂培训的经历,以及与已换装单位的沟通,都让我明白,要让新装备发挥出最佳效能、切实提升战斗力,一个人可以走得快,但一群人才能走得远。

    “对照改革转型发展要求,对标新装备科技水平,建强修理技师人才队伍迫在眉睫。”回团后,我向机关提交了一份长达30多页的报告,申请成立火力火控系统研究工作室。经过调研论证,团里通过了我的建议。

    2018年6月,以我的名字命名的“栋林工作室”挂牌成立。工作室与团政委办公室是“对门”,让我们既感到压力,又倍感荣光。

    “当前,部队列装的武器装备科技含量越来越高,对基层官兵能力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我相信全团官兵劲往一处使,集智攻关,一定能大有作为。”工作室挂牌仪式上,团政委的讲话,点燃了全团官兵不惧挑战、勇敢创新的热情。

    当我的名字不再仅仅代表我,则意味着肩上的担子更重了。抬头凝视工作室门口的金色标牌,我心头翻涌的除了自豪,更有责任。

    王栋林(右二)向战友讲解维修技巧。卢国平摄

    工作室成立后,吸引了一批技术过硬、大胆创新,有志从事基层科研的人才。白天,我带着工作室成员在车场检修火炮,采集数据性能、登记故障问题;夜晚,我们一起研究图纸,编写维修手册,申报科研课题……学习前沿知识、交流先进技术、集中力量攻关,每一天我们都在跟时间赛跑,为了不辜负期望,保障团队新装备的战斗力生成。当年,在首届“创新杯”国防科技创新大赛中,由我牵头负责、工作室成员配合研发的某新型系统,获得陆军赛区优胜提案奖。

    2021年,团队高原驻训之际,新装备迭代列装。得益于前期研究成果,工作室快速摸清火力火控系统技术性能,总结出新装备实弹射击注意事项,为用装分队提供了实操依据。列装仅仅两个月,某新型突击车就在高原完成实弹射击,形成战斗力。

    累累硕果,背后是滴滴汗水。如今,工作室已经成立6年,研究范围从最初的火控系统修理,逐步拓展到火控系统运用、导弹修理等7个专业,先后取得9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正在申请4项国家发明专利。边钻研、边学习、边实践,11名工作室成员都成为懂原理、会操作、有证书的火炮技师和维修技师,8人先后荣立三等功。2023年10月,我有幸成为陆军组织的“陆军工匠”培训班第二批结业学员之一。

    前段时间,团里组织了一场强军故事会。我们连推荐的节目,是以“栋林工作室”排除火炮故障为题材创作的情景剧。

    舞台上,“我”带着3名战友,携带各种作业工具,奔赴发射阵地,精准化解一次次险情,保障战车顺利战斗。

    “平时就是战时,不能第一时间排除故障,就是打败仗!”看着台上的“我”带着战友跑野外、钻炮塔,坐在台下的我一时有些恍惚。

    兵心不改,终得匠心。从军27载,我从普通一兵成长为专业技术骨干,不是没有遗憾——两次考学落榜,因超龄3个月未能提干。然而,我始终没有放弃,用执着和专注、用钻研和坚守,在小小炮塔里打磨一颗匠心,走出属于自己的精彩军旅路。

    (文字整理:杨  鑫)


作者:王栋林 杨鑫
文章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责任编辑:唐诗絮
军情热议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