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谁能克服极端气候条件影响,谁就能把握战场主动权

华夏经纬网 > 军事 > 大陆军事      2024-06-28 14:48:14

  善于克服极端气候条件影响

  ■胡建新 郭龙佼

  无论人们怎样梳理总结影响战争胜败的非人为因素,有一条是毋庸置疑的:气候环境对战争进程和结局往往有着重要的影响。从战争历史看,谁能克服气候条件,特别是极端气候条件的影响,谁就能把握战场主动权。

  有两个战例足以说明这个问题:1941年冬,莫斯科地区遭遇了罕见的极端低温天气,入侵苏联的德军成批成批地被冻僵在茫茫雪地里,连坦克发动机也因低温而无法启动。苏军反攻时,动用了经过严格冬训的主力部队和来自远东地区的预备队,使德军几乎不战而败,希特勒“闪电式”占领莫斯科的美梦遽然破灭。时间推移至1950年冬,朝鲜长津湖地区的气温低至零下30摄氏度,我志愿军官兵虽然穿着单薄的棉衣,且几乎没有任何耐寒的单兵装具,但凭着钢铁般的意志和强健的体魄,打败了美军一次又一次极其凶猛的进攻,不仅守住了阵地,而且创造了全歼美军一个整团的纪录,一举扭转了抗美援朝战争初期的战场态势。

  极端气候条件,包括极寒、极热等极端气温环境,对部队行军打仗无疑是极其严峻的考验。正因为如此,一些军队往往把锻炼提高部队在极端气候条件下的作战能力作为练兵备战的重要内容。二战期间,苏军曾把严寒的冬季看作是采取军事行动的最佳时节。彼时的苏军战术手册明文规定,严寒天气江河、沼泽冻结,便于坦克、装甲车、运输车辆克服障碍快速行进;暴风雪能够隐蔽作战企图,利于达成行动突然性……由此看出,如果能够克服极端气候条件的影响,越是极端气候天气,反而越是作战的极好时机,越能扬己之长避己之短,进而赢得战争胜利。

  克服极端气候条件影响,首先需要指战员拥有能够经受极端气候环境考验的强健体魄。战争历史充分证明,将士若无强壮的身体和强健的体魄,断然难以完成胜战任务。恩格斯曾在《军队》一文中详细描述了古罗马军队体能训练的诸多方法,而后指出:“训练是非常严格的,目的在于用一切可能的方法增强兵士的体力。”正因为如此,古今中外具有真知灼见的军事家总是十分重视军队的体能训练和体魄锻炼。中国古代兵书《六韬》专门强调要训练“勇力之士”,诸葛亮在军令中规定“选三部司马皆限力举二百斤以上”,戚继光在《练兵实纪》中特别提出“练身力”问题。凡此种种,都把强健官兵体魄提到了事关战争成败的重要地位。

  未来战争,激烈紧张程度倍增,艰苦复杂情况频现,各种极寒和极热天气、有形和无形毁伤、显在和潜在威胁随时可能降临,对有生力量的打击将更加猛烈,对军人适应力、忍耐力等身体和心理素质的考验将更加严峻。作战人员如果没有强健的体魄,以及建立在强健体魄基础之上的坚强意志和勇猛血性,就难以经受住严酷的战场环境考验。“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说的就是要加强在极端气候环境下的战备训练。但这还不够,还要跳出常见恶劣气候环境的局限,想方设法在罕见极端气候环境下组织练兵备战。除了可通过更好利用现有极端气候条件、更多参加联合演训等途径加强极端气候环境下练兵备战外,还可依托现代高新科学技术,打造具备极寒、极热或高寒、高热等极端气候环境的仿真训练基地,组织部队进行经常性的极端恶劣气候条件下的特殊训练。这种训练应当比实战更具严酷性和挑战性,因为只有平时经受住了比战时更具严酷性和挑战性的锻炼,战时才能从容不迫地应对各种恶劣环境的考验和挑战。

  克服极端气候条件影响,还需要研制发展能够适应极端气候环境作战的武器装备,保证其在极其恶劣条件下能够正常发挥技战术性能。极寒气候会使武器失灵、通信中断、弹道精度受到破坏而阻碍作战行动的推进,会使山川土地冻结变硬而影响野战工事的构筑,会使橡胶和塑料制品变硬变脆而妨害单兵装具以及非耐寒武器的使用;极热气候会使人的水分流失、食欲减退、多发中暑,从而导致体力减弱、精力分散、战斗力下降……这些问题,关乎战力强弱和战争胜败,须臾不可等闲视之。

  二战前后,一些国家军队为了适应严寒季节作战的需要,在研制武器装备时,充分考虑寒区气候特点,保证在极寒条件下能够正常发挥武器装备的技战术性能。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层出不穷,为研制耐寒耐热武器装备提供了许多有利条件。比如说,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可以使士兵的冬季作战服装更加轻便和耐寒、夏季作战服装既散热又护身,可以避免老材料、老工艺、老技术武器在极端气候环境下零件被冻、功能失灵等缺陷,从而使武器装备在任何恶劣条件下都能发挥正常战斗功能。此外,随着无人智能武器的大量问世,战争行动不受极端恶劣气候环境影响将越来越成为可能。相比于人类,无人智能武器具备全天候、全时段、全地域作战的能力,无论其耐寒耐热强度,还是挑战极限程度,都要远远超越人类。

  战争的主要架构和关键因素,无非是人与武器的结合。倘若一方面能够通过训练增强指战员经受极端气候环境考验的身体素质,一方面能够通过技术创新研制发展可在极端气候条件下使用的武器装备,那么,无论气候再极端、条件再恶劣,都能够实现克敌制胜的目标。


文章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责任编辑:唐诗絮
军情热议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