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来自宝岛台湾,痴迷于中国民乐30余载;
他们辗转国内多地录制百余张专辑,最终选择定居武汉;
他们年过花甲,但为湖北、武汉制作推介音乐专辑依然毫不推辞,兴致盎然。
来自台湾音乐制作人李孟修、杨荏夫妇说,中国民乐这么美妙,是因为根植于中华文化沃土。定居武汉12年,他们早已把这里当作自己和孩子们的家。
7月9日,夫妻俩对记者表示:“对湖北一见倾心,安居长江边,见证武汉每天不一样。”
为新“家乡”献上礼物
“快来看看这封面还能怎么修改,提提意见。”记者来到李孟修、杨荏位于汉阳鹦鹉洲片区的家中,李孟修兴致勃勃地介绍制作中的《高山流水》民乐专辑封面。
“这是受汉阳区政府相关单位委托定制的推介汉阳的作品。本来都已经退休了,他还特别认真、积极!”杨荏笑着说。
从曲目、序言到封面设计,69岁的李孟修都亲力亲为、反复修改,在电脑前已经忙活两三个月了。
他说,这可是推介新“家乡”汉阳的民乐精选专辑,马虎不得。
李孟修说,自己和夫人30多年只做了一件事——录制整理中国民乐。上世纪90年代以来,他们陆续为国内上百位有代表性的民乐艺术家录制整理个人代表专辑100多张,录制中国民族音乐1000多首。很多曲目是抢救性录制的孤本。这一系列专辑被收录为《中国音乐家大系》,曾获得国家音像制品奖金奖。
这其中就包括武汉的民乐名家作品。2008年,李孟修专程从北京来武汉找武汉音乐学院教授、中原派笛乐大师孔建华,想为他录制专辑。但没想到,他一到武汉音乐学院,就听闻大师已去世,只留下一张遗作。了解他的来意后,孔建华的徒弟荣政将老师的遗作《黄鹤归来》,和自己的作品《巫之舞》都郑重交给李孟修出版发行。
这一次为汉阳区制作的《高山流水》专辑,也将《黄鹤归来》纳入其中。戴起眼镜,李孟修指着专辑封面一点点介绍他的构思:两只黄鹤盘旋,下方有山有水,还有书法体的“武汉”二字。在篇目选择上,《高山流水》就有古琴、古筝、琵琶三个演奏版本,还有《伯牙悼子期》《楚歌》等兼具湖北地域和文化色彩的曲目。
2023年,《中国音乐家大系》U盘礼盒曾被当作官方礼品赠送给了在汉台胞,李孟修倍感自豪。这一次,他决心同样要做出精品,让更多人了解知音湖北,了解中国民乐。
见证“武汉每天不一样”
仲夏的正午,紧邻长江的李孟修家中清风徐徐,好不惬意。
“每天傍晚到江边散散步,真是心旷神怡,现在汉阳江滩又搭建了城市T台,风景更美了。”杨荏说。
2012年,这对台湾夫妇支持、鼓励孩子报考武汉地区高校,并亲自送孩子来武汉上学,夫妻俩从此定居下来,武汉成为他们一家人的新“家乡”。杨荏很快爱上了这座绿意盎然、四季花开的城市。夫妻俩花5天时间跑遍武汉三镇,最终选择在汉阳滨江买房定居。
选择这里,李孟修也有自己的理由:新房家中可远眺黄鹤楼,近观鹦鹉洲,处处是厚重的历史。“长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如今我能紧邻长江安家,太幸福了!”李孟修说。
12年弹指一挥间。这12年来,老两口深刻感受到了武汉的迅猛发展。“第一次来时武汉只有一条轻轨,如今已经通了十多条地铁。我们虽然来自台湾,但如今也是武汉人,我们购物、出行、办事与本地人没有什么不同,我们早已融入这座可爱的城市!”杨荏说。
“推开窗就能看见鹦鹉洲长江大桥,走到阳台就能远眺杨泗港长江大桥。”李孟修说,他们亲眼看着这两座世界级大桥一点点建设起来,见证着“武汉每天不一样”。
“你在这里定居,选对了!”
长江大桥、武汉大学、江滩……如今,李孟修的家中挂满了一家人在武汉各地的留影照片。大家都很享受这里的生活。
夫妻二人的三个孩子,除大女儿在北京求学外,两个儿子先后就读于武汉高校。
“武汉的城市环境好,武汉大学学术氛围很浓厚,给了我很多自由发展的空间。我从信息管理专业转入工商管理专业,如今顺利进入了自己喜欢的投行工作。”大儿子李彦霖十分怀念武大的校园生活。
小儿子李沐霖目前还在华中师范大学读书。在他看来,武汉的高校多,活力足,特别是港澳台的同学也很多。整座城市对港澳台青年人都很照顾。
这个暑假,李沐霖忙着征集16名同学去基层支教。“大家都很支持我的这项活动,我们相处非常融洽!”李沐霖说。
李孟修说,武汉的作曲家不少,群众音乐基础也不错。如今,夫妻俩不定期还会受邀参加活动,与武汉当地的音乐团队交流。
杨荏有兄弟姐妹四人,其他三位都在台湾。杨荏说,自己不时会与他们视频连线,介绍在这边的生活点滴。他们都对杨荏讲:“你在这里定居,选对了!”
“我们爱武汉,会在武汉终老,不论孩子们以后去哪儿上班,这里都是他们的港湾。”杨荏语气坚定。
(通讯员:周三春 龚雪)
武汉市台办供稿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