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军民共庆川藏兵站部巴塘兵站建站六十周年

华夏经纬网 > 军事 > 大陆军事      2024-08-28 11:29:51

  军民共庆川藏兵站部巴塘兵站建站六十周年——

  “今天咱们吃‘团结包子’”

  ■王 冰 王俊杰  

  巴塘县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西部,被誉为“高原江南、弦子故里”。川藏兵站部巴塘兵站自20世纪60年代建站以来,与驻地群众建立了深厚的鱼水情谊。

  8月13日,巴塘兵站迎来建站60周年纪念日。一大早,夏邛镇孔打伙村村民刘登碧就招呼同村的姐妹们,带着大蒸锅和一些新鲜食材来到兵站。她们要做顿“团结包子”,与官兵们一起庆祝兵站建站60周年。

  为了让官兵中午能吃上“团结包子”,刘登碧与姐妹们分好工后,紧张有序地忙碌起来。她们将面粉加水揉成面团,在大盆里放入土豆、五花肉、排骨,撒入葱、姜、蒜、芹菜等食材,不一会儿,一大盆色香味俱全的包子馅就调制完成。待面团醒好,刘登碧熟练地用擀面杖将面团擀成比面盆还要大的面皮,放上馅料、包起面皮,一点点折叠成环形,包成一个直径五六十厘米的“团结包子”,然后小心翼翼地放进笼屉里。

  一个笼屉只能蒸一个包子。刘登碧为什么要把包子做这么大?巴塘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次仁曲措告诉笔者,巴塘这道“团结包子”美食原来叫作“蒸肉”。1950年,解放军第十八军进藏南路先遣支队进军西康省解放巴塘,所到之处,纪律严明,秋毫无犯,当地群众发自内心地敬佩“金珠玛米”。为表达对“金珠玛米”的感激之情,巴塘群众按宴请尊贵客人的习俗,蒸制珍贵的“蒸肉”款待他们。由于平常的蒸笼笼屉太小,蒸出的包子数量有限,他们便到寺庙借来大笼屉,一笼只蒸一个大包子,一个大包子够许多人食用。为纪念那段难忘的历史,表达藏汉团结、军民同心的情谊,藏族群众把“蒸肉”改名为“团结包子”。从那以后,这个传统延续至今。每逢重要节庆,巴塘群众都会制作“团结包子”慰问驻军官兵。

  “开饭啰,今天中午咱们吃‘团结包子’!”当刘登碧和姐妹们抬着冒着热气的“团结包子”走进饭堂时,官兵们一片欢腾。军民围坐在一起,一边品尝香喷喷的“团结包子”和香甜的酥油茶,一边欣赏精彩的巴塘弦子表演,现场其乐融融。

  上图:川藏兵站部巴塘兵站官兵与驻地村民一起制作“团结包子”。黄 龙摄


文章来源:中国军网-中国国防报
责任编辑:唐诗絮
军情热议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