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义县博物馆外景。(摄影:虞鹰)
华夏经纬网9月3日讯:(虞鹰)江西省赣州市崇义县是明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军事家和教育家王阳明亲手肇建之县,也是王阳明成为一代圣人“立德、立功、立言”体现最为完整的地方。9月2日,“2024两岸媒体阳明文化江西行”采访团一行来到崇义县,寻访王阳明当年的足迹,感悟王阳明自强不息、知行合一、止于至善的“致良知”精神。
两岸媒体人参访崇义县博物馆。(摄影:虞鹰)
王阳明(1472~1529),名守仁,字伯安,官至南京兵部尚书,封新建伯,谥文成。正德十一年至十六年间,他巡抚、提督南赣汀漳等地,平息了江西、福建、广东、湖广四省边界山区的大规模“匪乱”,平定宁王朱宸濠叛乱,为维护明代中期的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他构建了以“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三大命题为核心内容的心学理论体系,对后世中国乃至东亚地区思想文化的发展,都产生了广泛和深远的影响。清代名士王士祯称赞王阳明“立德、立功、立言皆居绝顶”,为“明第一流人物”。
平茶寮碑。(摄影:虞鹰)
采访团一行2日上午走进崇义县思顺乡齐云山村,在曲径通幽、林深之处探访平茶寮碑,一睹王阳明碑刻真迹风采,了解他亲督南赣官兵破横水、攻桶冈,全歼蓝天凤等山匪的史实和经过。
平茶寮碑位于齐云山村的林间深处。(摄影:虞鹰)
平茶寮碑,又名纪功岩,位于崇义县思顺乡齐云山村桶江(明代称桶冈)。明正德十二年(1517年),督察院左佥都御史、南赣巡抚王守仁在平息横水、桶冈谢志山、蓝天凤匪乱之后,于此勒石纪功。碑文刻在单体竖立的天然巨石上,高8.4米,宽约6米,侧面宽约2米,迄今已超500年。碑文全文318字,正文183字,正文主要讲述平定过程,包括当时随征的将领、官员的名字,都一起镌刻在上面。碑体西侧有大楷石刻“纪功岩”三字,碑体东侧有王阳明草书诗文碑刻二则,均为王阳明真迹。
崇义县博物馆中展示的“纪功岩”石刻和《平茶寮碑》碑文。(摄影:虞鹰)
“目前这是阳明先生留世最大的一块碑体实物,也是阳明先生留给我们江西的瑰宝。” 平茶寮碑讲解员介绍说,其实用武力来镇压山匪并不是王阳明内心所想要的,而是不得已才采用的方法,他觉得人们成为山匪,更多的是由于心贼作祟,所以他随后就在崇义悟出了那一句千古名言,即“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这句话对我们现在的社会来说也是非常好的建议。”
赣州阳明湖美景。(摄影:虞鹰)
当日下午,参访团一行游览了风景秀美的赣州阳明湖,随后走进崇义县博物馆,了解王阳明的生平事迹和阳明心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傍晚乘车游览了阳明山国家森林公园。
两岸媒体人参访崇义县博物馆。(摄影:虞鹰)
“我过去有看了一些明朝的小说跟历史,对王阳明先生比较好奇。孟子跟荀子曾经就‘性善论’还是‘性恶论’一度争执,而王阳明先生根本就不跟你争执,直接就提出‘致良知’、 ‘心即理’,这其实是在整个儒学的体系上、心学体系上到最后集大成。”台湾资深媒体人洪肇君接受本网记者访问时表示。“阳明先生做到了‘知行合一’,所以他很了不起。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当中出现了很多圣贤、很多文人,而阳明先生能获得后世的认同,所以我非常尊重他。”
阳明山国家森林公园的龙吐水瀑布。(摄影:虞鹰)
“我是中国文化大学毕业的,在台北的阳明山待过四年时间,印象深刻的多是校园回忆。两边的阳明山风景都很美,但是我觉得来到这边的阳明山,让我感受到了不一样的阳明山、真正的阳明山,因为这里是王阳明真实到过的地方,那这个感受又不一样。”台北市网络节目制作人员工会理事长颜冠德说。
两岸媒体人参访崇义县博物馆。(摄影:虞鹰)
“我在参访过程中了解到阳明山这一地理名称背后的故事。在江西崇义县的阳明山,其前身正是古老的观音山,这一发现让我联想到台北市也有观音山与阳明山,两者之间存在的这种微妙联系,不禁让人感叹两岸之间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同根同源的关系。”台青自媒体人王裕庆表示。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