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李家超新施政报告体现“有为政府”取向 保民生促发展“合二而一”

华夏经纬网 > 新闻 > 港澳新闻      2024-10-18 10:30:48

香港新闻网10月17日电 (记者 王少喆)香港行政长官李家超于16日发布了任内第三份《施政报告》,主题是“齐改革同发展,惠民生建未来”。新施政报告中既有“设立四个工作组”等政策机制方面的内容,也包含逐步取缔隔断住宅、降低烈酒税、建设香港第三所医学院等具体措施,不仅关乎香港未来一年的政策取向,也提示了香港未来发展的方向,引发香港社会的强烈反响。

“最小干预” vs. “有为政府”

“改革”,是新一份施政报告的关键词,体现出本届政府团队的政治担当和奋发进取的精神。

一直以来,对于香港是否需要改革、需要什么样的改革,各界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分歧。香港长期奉行“小政府、大市场”的发展思维,政府保持对经济“最小干预”的原则,这一方面成就了香港“全球最自由经济体”的美誉,伴随香港实现了长期的经济高速增长;另一方面,也在民生福利、社会贫富差距等方面,积累了不少政府“欠账”。如市民居住面积狭小、医疗服务等候时间过长、创科产业发展缓慢等,都成为香港长期以来不得不承受的“痛”。

过去的香港不是没有看到这些问题,而是限于原有的利益格局,缺乏打破既有体制的动力,历届政府也受制于各种牵制,难以推动大刀阔斧的改革举措。而经过前几年的社会动荡,香港社会的一些深层次矛盾逐步暴露,为改革赢得了越来越多的“人心票”,“改变”正在成为香港社会各界的共识。

本届政府上任后,在新的政治局面下,积极作为,在“简约公屋”建设、北部都会区发展等关乎基层民心和香港长远发展的议题上提出了新的亮眼举措,体现出“有为政府”的取向。这些做法打破了原本“小政府”的市场原教旨主义教条,向解决香港社会深层次矛盾“迈出关键一步”,取得明显成效。此次的新施政报告,正是在总结前两年的经验基础上,提出的更进一步的“改革纲领”。

新施政报告依旧着眼民生,在市民普遍关注的劏房(隔断房)问题上提出了立法规范、逐步取缔的规划,针对“看病难、看病贵”提出改革现有的公私立医疗机构和医药采购机制、建设本港第三间医学院的计划,都是针对香港社会长期存在的痼疾的大胆举措,回应了市民的长久需求。

“保民生”也是“促发展”

此外,这些保民生的措施,也有着促进经济发展的双重意义。

例如,正像香港医院管理局前主席胡定旭在报章上指出的那样,施政报告提出的第三间医学院,不仅仅有助于舒缓香港长期以来医生不足的问题,而且能够推动香港“构建新的生命科学产业”。“根据英国国家健康与保健研究所统计显示,针对临床试验的投资可产生高达7.6倍的经济效益”,新的医学院建设,可以直接影响到香港生命科学产业的发展速度。向医学院建设投入的上百亿公帑,可以带来数百亿甚至更多的经济回报。

而其他保民生的举措也有着类似作用。港府逐步取缔隔断住宅,大量兴建公屋、居屋等保障性住房,比两年前大增80%,既可以满足市民的居住需求,也可带来更多的基建项目配套,提振经济增长。在经济仍处于较为困难的时期,政府增加开支,投入民生事业,正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普遍做法。

“齐改革同发展,惠民生建未来”,正如新施政报告的主题那样,当前的港府治理团队正在将“有为政府”和“自由市场”更加有机的结合起来,并将“保民生”和“促发展”相融合,为香港的未来开辟一条新路。

文章来源:香港新闻网
责任编辑:姚思寒
聚焦港澳
港澳时评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