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葆特功连的“精气神”
——第八十一集团军某旅“松骨峰特功连”传承战斗精神见闻
■范江怀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曹 壮
某次训练中,3连官兵担负尖刀任务。李乃超摄
3连官兵在连史馆宣誓。何鹏刚摄
3连官兵组织刺杀训练,锤炼血性。李乃超摄
3连官兵在“松骨峰精神代代传”战斗雕像前组织理论学习。李乃超摄
3连官兵在训练中。何鹏刚摄
“这一仗打得很激烈,官兵战斗作风很顽强。我军历来是打精气神的,过去钢少气多,现在钢多了,气要更多,骨头要更硬。”
2018年1月3日,习主席视察中部战区陆军某师时,在该师师史馆反映松骨峰战斗的展板前感慨地说。
松骨峰战斗,惊心动魄,令人刻骨铭心。
1950年11月30日,抗美援朝战场上,志愿军第38军第112师第335团先头部队1营3连,奉命抢占松骨峰东侧一处高地,阻击南逃敌军。在消灭敌人先头小股部队后,官兵还没来得及修筑工事,就听见隆隆的马达声由远及近——这是从军隅里败逃下来的美军第2师。
一场惨烈的阻击战打响了。
美军向3连阵地发起火力强大的疯狂进攻,将阵地炸成一片火海。在没有工事依托的山包上,3连官兵用手中的步枪和手榴弹将敌人一次次打下山坡:有的战士子弹打光了,就端起刺刀向美军冲去;有的战士身上被燃烧弹烧着了,就死死抱住敌人滚下山;连伤员也拖着未扎好的绷带,加入了战斗……战斗越打越残酷,3连伤亡巨大。但他们始终像钉子一样牢牢钉在阵地上。最终,他们以牺牲111人、仅剩7人的代价,成功阻击美军第2师部队长达十几个小时,为主力部队围歼敌人、夺取第二次战役的胜利争取了宝贵时间。
战后,志愿军总部为3连颁发“攻守兼备”锦旗一面,授予集体特等功。同时,3连被第38军授予“英雄部队”称号。
“烈士们的尸体,做着各种各样的姿势。有抱住敌人腰的,有抱住敌人头的,有卡住敌人脖子,把敌人捺倒在地上的,和敌人倒在一起,烧在一起……”著名作家魏巍用饱蘸真情的文字,记录下了可歌可泣的松骨峰阻击战——《谁是最可爱的人》,已经成为爱国主义、英雄主义和集体主义的生动教材,滋养了一代代中国人。
74年星移斗转,74年沧海桑田。当年的“松骨峰特功连”如今在哪里?
战斗,已载入史册;连队,依然挺立在钢铁长城方阵中——他们就是第81集团军某旅1营3连。
战火可以远去,硝烟可以远去,但支撑着我军从胜利走向胜利的血性胆气决不能远去。当年这支“钢少气多”的连队如今整编满员,昂首冲锋在练兵备战第一线,用实际行动赋予“逢敌亮剑、以气胜钢”的松骨峰精神新的内涵,使得“松骨峰特功连”这面用鲜血染红的战旗继续高高飘扬。
“最可爱的人”今犹在。
一
有人说指导员不好当,英雄连队的指导员更不好当。
2019年,彭陈走进3连,成为这支英雄连队的第35任政治指导员时,就感受到了肩上那份沉甸甸的责任。
彭陈到任后,先到“松骨峰特功连”史馆寻根。在仔细参观完连史馆后,一面“牺牲决胜”的奖旗让彭陈印象深刻。这是他第一次见到这面连队前身所在部队在红军时期赢得的奖旗。目光从“牺牲决胜”奖旗,浏览到“攻守兼备”锦旗,彭陈一直在思考:连队如何谱写新的荣光?
没多久,又有一件事让彭陈失眠了。那天,他给连队官兵上传承红色基因主题的教育课时,又讲起了松骨峰阻击战的故事。彭陈发现,有些官兵听得并不认真。“指导员,这段故事我们听过太多遍了。”授课结束,上等兵景荣发跟他坦诚地说,“老讲这一段,也容易让人产生疑问,这会不会是前辈们在绝境中的一次偶然爆发?”
彭陈又回到连史馆,去寻找答案。在翻阅了大量资料后,他发现,每一面旗帜、每一张图片、每一件实物的背后,都有动人的故事。这些故事是一支英雄连队战斗历程的生动注脚,汇集熔铸成一支英雄连队坚不可摧的钢筋铁骨:
“牺牲决胜”奖旗。1930年至1931年,连队前身参加了第一至三次反“围剿”斗争,许多官兵献出年轻的生命。1931年11月7日,连队前身所在部队在瑞金参加了人民军队历史上的第一次阅兵,并在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授予“牺牲决胜”奖旗。
血战平型关。平型关大捷,是全国抗战以来的第一场大胜。那一天战斗打响后,很快就发展到了山沟里的白刃战。虽然此时3连的伤亡已经很大,但官兵仍然不断冲上公路和敌人拼杀,最后与友邻单位夺下老爷庙制高点。
秀水河子歼顽敌。这是我军在东北战场上反击国民党军的一场歼灭战。战斗中,3连排长李元胜主动请战,带领尖刀排一举摧毁敌人3个地堡,撕开突破口,直插纵深,最先冲进秀水河子。在东北民主联军第1纵队第1师英模表彰大会上,李元胜被表彰为“战斗英雄”。
机智勇敢战四平。四平攻坚战中,3连充分发扬机智勇敢的战术打法,取得战果,尤其以4班最为突出。班长灵活分组人员,充分利用地形地物,连续摧毁敌3个碉堡,全班无一人伤亡。战后,第1师授予3连“战斗模范连”称号,并赠“机智勇敢”锦旗一面。
7只小船渡长江。宜沙战役中,3连作为尖刀连,由临江铺段渡江。全连官兵在连续数日追击急进、极度疲劳的情况下,以7只小木船抢渡长江天险,击溃敌1个营的守军,成功占领将军帽制高点,保证了后续部队顺利渡江。战后,第38军授予连队“抢渡长江英雄连”称号,并赠予“踏破长江”锦旗一面,时任连长薛培玉被表彰为“战斗英雄”。
……
一次次战斗、一项项荣誉,一支英雄连队的历史脉络,清晰呈现在彭陈的眼前。3连在松骨峰阻击战中所迸发的战斗血性、所创造的战斗奇迹,并非偶然。相反,那是3连在几十年战斗历程中,一次次用鲜血和生命淬炼出来的英雄气在绝境中的极致彰显。
铭记优良传统,才能更好地赓续英雄血脉。彭陈带领全连官兵来到连史馆,重温连队所走过的历史征程,聆听一个个战斗故事。英雄连队不是偶然诞生的,而是一代代官兵接续铸就的。全连官兵对光荣连史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对传承红色基因有了更加强烈的自觉。
二
“这时候,勇士们是仍然不会后退的呀。他们把枪一摔,身上、帽子上冒着呜呜的火苗向敌人扑去,把敌人抱住,让身上的火,把要占领阵地的敌人烧死……”
前不久,我们走进“松骨峰特功连”史馆,恰好赶上该连正在组织“新兵第一课”。史馆中央“激战松骨峰”浮雕前,大学生新兵田思行深情诵读《谁是最可爱的人》,不少新兵湿了眼眶。
几分钟前,这批新兵在指导员彭陈带领下第一次来到这里。一面面荣誉旗帜、一件件陈列文物、一张张黑白照片、一段段红色故事……伴随着指导员的讲述,惊讶、疑惑、震撼、感动,渐渐写满了他们仍带有稚气的脸庞。
彭陈介绍,“新兵第一课”是3连坚持了十几年的传统。下连伊始,新兵们不仅要在这里聆听连队的光荣历史、追寻先辈的闪光足迹、感悟英雄的忠诚奉献,还要在英烈墙前被正式授予属于他们自己的战斗编号。
“连队把这一课当成我们接受红色基因教育的‘第一粒扣子’。这粒‘扣子’往往会影响我们的整个军旅甚至一生……”一级军士长凡长征说。当兵十几年,每年到这个时候,他总能从新兵身上看到自己刚来连队时的模样,“就是从那时候开始,英雄基因的种子就埋进了我的心里,引领着我的成长和进步”。
春秋更替,急景流年。时间虽然能产生距离感,但3连一茬茬官兵始终在这样独具特色和仪式感极强的文化活动中,不断缩短自己与英雄的距离。
除了“新兵第一课”,3连还有另一个延续30多年的特色活动,那就是邀请战斗英雄或烈士后代回到连队,与官兵共同交流烽火硝烟岁月里的故事。
在3连那本《大事记》中,清晰地记载着这么一件事:1990年,随着松骨峰战斗英雄井玉琢、李玉安生还的消息传遍全国,连队第一时间将两位“活烈士”请回了连队,亲自为官兵讲述松骨峰战斗。
“活烈士”来到大家身边,课还没开始讲,不少官兵的眼泪就已经夺眶而出。战斗英雄井玉琢那张被严重烧伤的面孔,无声诉说着当年英雄与敌人“烧在一起”殊死搏斗的壮烈。
也就是从那次开始,3连渐渐形成了“听英雄讲故事”的传统,并专门为此设立了“松骨峰讲堂”。这些年,几位战斗英雄已相继辞世,3连官兵又邀请一位位英雄的后代走上“松骨峰讲堂”,与官兵分享他们父辈生前故事,让大家感到英雄从未走远,英雄形象愈发鲜活。
“隋金山烈士从一个饱受日军残害的苦难孩童,到从军入伍、报效国家,壮烈牺牲在松骨峰战斗中……他的故事非常感人,令我难以忘怀。”说起3年前,烈士隋金山后人来连队授课的内容,战士常家超至今记忆犹新。
“英雄故事是连队传承红色基因的珍贵财富。”指导员彭陈说,这些年,他们将这些故事收集整理成册,并定期举行“英雄故事会”,让更多人从中接受精神洗礼,不断拉近年轻一代官兵与英雄的距离。
今年国庆节,3连官兵早早来到营区广场松骨峰战斗雕像前。连长孙承昊面向雕像,代表全连向先辈们报告近期连队发生的新变化、取得的新成绩……
“让英雄先辈见证连队的每一步成长,是我们传承红色基因的一种方式。这不仅是对英雄的尊重,也是一种自我督促。”孙承昊介绍,无论是大项任务出征、驻训演习结束,还是重要节日节点、荣誉竞赛活动,他总会带着3连官兵来到这里,和英雄先辈们“站”在一起,汲取力量,激发斗志。
“只有走近英雄,才能真正理解英雄,我们虽不能回到当初,但可以尽可能地感同身受。”彭陈说。近些年,每逢11月30日连队纪念日,3连官兵就会度过不同以往的一天——
除了擦拭英雄雕像、向先辈报告,他们还要组织一次寒冬里的极限越野。官兵在有限时间内,先穿越崎岖道路完成5公里奔袭,随即冲击山头,对先辈们在极度疲惫情况下依然坚持连续战斗的经历有了切身体会。
近年来,随着一批批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为英雄寻亲、送烈士回家”成了3连官兵的自觉行动。如今,连史馆英烈墙下方的展台上,25座刻有烈士姓名且装有松骨峰泥土的水晶纪念碑,成了全连官兵的牵挂。
“帮烈士寻找亲人的过程,就是连队官兵受教育的过程。”彭陈说,几个月前,通过军地努力,老连长戴如义和老指导员杨绍成终于魂归故里;连队官兵参与其中,共同见证了送英雄回家的全过程。
在采访中,记者有一个感受:这支拥有着辉煌历史的英雄连队,在开展红色基因教育中,注重的是体验式、沉浸式、立体式的教育方式,通过一次次触动心灵的文化活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代代3连官兵逐步成长为合格的英雄传人。
三
在该旅,记者听到这样一句话:合格兵和3连的合格兵是两个标准。
“每次演习当尖刀的基本就是3连,大项任务也大多由3连啃最硬的骨头,就连各类示范演示也是3连承担的最多……”该旅一位领导坦言。
日常经得起打磨,战场上才敢于逢敌亮剑;平时习惯了压力,绝境中才可能以气胜钢。生活在和平年代的3连官兵,将培塑光荣传统融入日常生活中,体现在紧张严肃的训练中,于点滴养成之中淬砺精神利刃的锋芒。
深秋的一天,全副武装的3连官兵正要开展体能训练,一场大暴雨突如其来。连长孙承昊本打算临时调整训练计划,可已经站在起跑线的战士们却越来越亢奋。他还没来得及张嘴,组训班长杜江华一声令下,一群嗷嗷叫的兵就冲了出去……
“每个人都是一颗钉子,要牢牢钉在阵地上,天大的压力也要顶住”——3连的“连训”激荡人心。这句话来自老指导员杨绍成在松骨峰上最后的战斗动员。“松骨峰特功连”“钢少气多”的战斗精神是在战火硝烟中铸就的。和平年代如何传承老连队的光荣传统、发扬前辈们的战斗精神?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战争形态变了,武器装备强了,可在该连,刺杀训练全员普及,不只为掌握一项军事技能,更多的是在练胆、练气、练血性。从摩托化部队,到机械化部队,再到数字化部队,连队所在单位一直走在陆军转型发展最前沿,在改革重塑中淬炼精兵。如今,他们更是紧盯未来战场,在实战化练兵中积极抢占数字化高地,积攒胜战底气,为“最可爱的人”这个光荣的称呼注入新的内涵。
“冲锋陷阵要猛,谋战思训得精。我们知道,在未来战场上,还有无数个高地需要我们去坚守;但不会再是具体的‘松骨峰’,而是数字化、智能化的高地。”连长孙承昊说。3连官兵对此有一种共识: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水平,在数字化练兵场上比别人多练一些、多走一步。
在3连,一间科技感十足的创新发明工作室引起记者注意。这是营党委特意为他们开辟的。战士吴新宇是这个工作室的“领头雁”,与越来越多的战友们在这里掀起一场场“头脑风暴”,研究探索战术战法,创新改良装备……
这两年,这间工作室改良出的一系列新装备在重大任务中亮相,并逐步应用到具体的训练任务中,在单兵作战、班组协同作战等战术运用方面发挥作用。
守护荣誉最好的方式,就是创造新的荣誉。在数字化练兵大背景下,如何让手里的“钢”发挥出最大作战效能,是新时代松骨峰精神传人要用实际行动钻研和作答的课题。
夕照红于烧,晴空碧胜蓝。训练归来,整齐列队的3连官兵唱响了他们心中炽热的歌:“沿着先辈的足迹走,永远做人民最可爱的人……”
(版式设计:周永昊)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