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访红色地标 汇聚奋进力量
——甘肃省军区赴会宁会师旧址开展现地教学活动侧记
■南丁红 本报记者 郭干干 特约记者 贾保华
金秋十月,陇东大地,山峦叠嶂,层林尽染。
甘肃省军区百余名将校军官来到红军长征三大主力会师地会宁,在历史和现实中追寻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
午后的阳光,温暖和煦。红军会宁会师旧址,三塔环抱组成的会师纪念塔犹如3个巨人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象征着红军三大主力团结一致、顶天立地。邓小平同志题写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会师纪念塔”18个大字熠熠生辉。
“置身红军会师旧址,仿佛看到红军将士跨过滔滔急流、征服皑皑雪山、穿过茫茫草地,最终实现大会师的伟大壮举。”仰望历史,震撼心灵,大家真切感受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需要后人付出千倍万倍的努力去守护。
述往思来,向史而新。会师楼下,解说员讲述了一段感人肺腑的往事:红军会宁会师期间,国民党派出飞机轰炸会宁县城,一颗炸弹落在年仅3岁的小魏煜身边,正在刷标语的14岁小红军急忙用身体护住小魏煜。小魏煜得救了,小红军却失去了生命。魏煜成家后,给3个儿子分别起名:继征、续征、长征,让子孙后代永远铭记红军的恩情。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现场是最好的课堂。”甘肃省军区领导介绍,在学习贯彻中央军委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过程中,他们充分运用甘肃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通过现地情景教学、参观革命旧址等活动,让大家在强化理论武装的同时,感受红色传统,持续推动学习贯彻走深走实。
“1936年10月9日,朱德总司令带领红军总司令部、总政治部、总供给部来到会宁县城,在这座小院里生活了12天。”离开会师楼,来到红军总司令部旧址,讲解员指着一只木桶向大家介绍,得知当地严重缺水,老百姓常年收集雨水,朱德和徐向前等红军将领亲自到西津门外的祖厉河里挑苦水用。
如今,黄河水引入会宁,人民群众早已饮用上干净卫生的自来水,依靠窖藏用水的日子成为历史,但红军将士让水于民的故事流传至今。这一刻,军民鱼水情深在参训人员心中逐渐具象化,红色基因变得看得见摸得着。
“为什么人民信任、拥护、爱戴中国共产党,就在于党同人民群众始终保持着血肉联系”“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这是每一名共产党员都必须思考的问题”……走在红军当年走过的小道,听着一个个感人的红军故事,大家展开热烈讨论。
在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一张珍贵的党员登记表吸引了大家的目光。泛黄的纸张、红色的表格、黑色的毛笔字,详细记录了党员李道存的籍贯、参军时间、战斗经历等信息。
“红四方面军到达会宁后,总指挥部就设在周家大院。红军撤离时留下这张党员登记表,周大娘看到后将它妥善保管。”讲解员介绍,1996年,大娘的后人周大勇无意间发现这张珍贵的红军党员登记表,上交给有关部门,被国家文物局鉴定为国家一级革命文物。
“在那个动荡战乱的岁月,党员始终保持着坚定的信仰。正是凭着这一点,我们的军队才会无坚不摧、无往不胜。”端详这张特殊的党员登记表,卓尼县人武部政委陈鹏深有感触地说,“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军的建军之本、强军之魂。作为新时代革命军人,必须永远听党话、跟党走。”
夕阳西斜,华灯初上。坐在返程大巴车上,回望逐渐远去的红军会师旧址,追忆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大家奋斗强军的信念愈发坚定。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